李健
《紅周刊》榮譽顧問林園先生即將和本刊特別報道小組一道赴奧馬哈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來一次與股神的親密接觸之旅。在啟程之前,《紅周刊》對林園先生做了個專訪。林園說,自己只是在媒體上看到過巴菲特的理念,實際投資中并沒有受到巴菲特的什么影響,因為認同巴菲特的理念,便有了這次奧馬哈之行。
可外界不是很在意林園的“感受”,常常尋找他的理念與巴菲特理念的重疊之處,以證明巴菲特在現代價值投資理論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如果林園真和巴菲特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快樂地投資,快樂地生活。在接受《紅周刊》采訪之后,林園馬上轉道去跳舞,他說,投資需要熱情,生活亦如是。
自在的林園并不是所有事都成功,他在2007年做一項長達幾年的試驗,基本以“失敗”收場。他當年隨機選擇100人跟他學習炒股,想把自己的成功復制出去、傳播出去,結果到2014年就走了絕大多數,到今天無一人留下。對投資、對生活的熱情,是很容易說出口,可要持久,真的好難。
至于當前市場,林園提到他看好在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領域長期有所作為的老牌藥企,目前,正是他的建倉期?!搬t藥龍頭是誰我也看不清,我買入的是整個行業,所以做了一攬子配置,當我知道誰是龍頭的時候,我就不買了。”在目前,一些藥企標的還在布局機遇期。
《紅周刊》:你經常用“硬朗度”這個詞來審視一家企業,這個怎么理解?體現在選股指標上是什么?
林園:“硬朗度”是形容一家企業“印鈔機”性質的強弱。公司產品在市場獨有,而且有定價權,就是高“硬朗度”企業。例如茅臺就是典型的“印鈔機”企業,我國醬香型白酒的標準是根據茅臺設立的,其他企業只能跟隨茅臺,這就讓它擁有了壟斷地位。在大健康領域,片仔癀、東阿阿膠也是這樣的企業。再如香煙企業,在美國上市的萬寶路、飛利浦莫里斯等企業,擁有生產香煙的特許經營權。
《紅周刊》:說到有“印鈔機”特點的企業,商超企業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例如新華百貨在甘肅當地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也具有“現金奶牛”的基礎,這是你所說的“印鈔機”企業嗎?
林園:這樣的不算。我們說的企業不僅要形成壟斷,市場需求還要不斷擴大。在一個地區中,商超企業雖然一家獨大,但是如果向外擴展,想要牟取更多市場份額,就要面對和對手的競爭,甚至比拼價格戰;從市場需求來說,區域性企業的市場需求也是有限的。這就像收費公路企業,雖然有穩定的現金流入,但企業只經營了一段公路,容量有限。
嚴格來說,我們所說的企業包括所有高端、品牌類白酒,例如五糧液、汾酒等都算是“印鈔機”企業。它們有獨特的商品,隨著消費升級,買得起高端酒的人越來越多,市場空間也將日益增長。
《紅周刊》:“印鈔機”企業有什么共同特征,我們怎么找到它們?
林園:既然是“印鈔機”就一定要賺錢,我們最關注的指標是毛利率的變化。只要毛利率不出現大幅下降,那么在財務上可以證明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是相對穩健的。云南白藥從2000年至今的18年間,毛利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即使在2012年到2014年的熊市中,云南白藥股價下跌,但是毛利率從來沒有下降,我們也沒有減倉。
回過頭來說,我不是很關注毛利率的高低。貴州茅臺的毛利率超過90%,汾酒為70%,但汾酒的毛利率從2004年以來并未下降,因此同樣是值得投資的企業。
《紅周刊》:你采取的主要估值方法是什么?
林園:PE是一個好辦法。另外,還要結合市值來看。中國和美國、日本的GDP相當,未來中國醫藥體量、龍頭藥企體量也將相差無幾。云南白藥在國內是排名第二的藥企,目前市值為987億元,美國第二大藥企默沙東總市值為15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萬億。未來10到15年,云南白藥也有機會成長為這么大的公司。
《紅周刊》:你之前提到,要掙60后這一代人看病的錢,這個市場的體量您預計過嗎?
林園:我就是63年出生的,今年50多歲,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國大約有4億人,我就賺這4億人的錢。伴隨著老齡化進程推進、中老年人增加,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的患者會逐步增加,而且由于這三種疾病對藥物都有“成癮性”,患者患病期間難以斷藥,相信會為醫藥股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未來20年,我們只投資在這三種疾病領域有所建樹的企業。
過去五年,我們對100家國內三甲醫院進行調研,在過去三年,大內科病患者沒有一家是低于100%增幅的。未來20年中國大市值的前100家公司,醫藥股要超過至少30、40家。全世界大的市值500強,中國的醫藥股會超過10家。
《紅周刊》:在治療糖尿病領域,人胰島素是比較有效的藥物之一。目前生產人胰島素企業的國內格局是:諾和諾德占75.2%,禮來占16.3%,通化東寶占1.5%。國內企業未來成長空間怎么樣?
林園:中國藥企具有一種在掌握了核心技術后用更低價格生產藥品的能力。例如抗生素最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是美國幫助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實驗室。之后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輝瑞等企業一直是中國抗生素市場的主要供應商。1980年之后,廣州白云山研制出了頭孢硫脒,隨后,國內企業逐漸壯大。目前,中國藥企生產抗生素的成本只有國外的30%-50%。我預計未來人胰島素在國內的生產成本可能只有國外企業的20%-30%,不僅成長空間可觀,對外出口也相當可觀。
《紅周刊》:我們知道國外企業的研發實力很厲害,你認為國內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突圍?
林園:目前,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技術基本成熟,中國企業目前不需要技術研發鼎力支撐,除了在副作用等方面上有些許差別,這一領域已經沒有明顯地技術門檻。另外,我們投資的企業主要是中藥企業,針對糖尿病并發癥的藥企,和美國企業的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我們不太擔心研發競爭。
《紅周刊》:在治療糖尿病方面,通化東寶、貴州百靈、長春高新都在此深耕多年,你認為哪一個算是糖尿病第一股?
林園:現在還看不出來。國內做這方面藥物的企業很多,銷售額也都很高,不過,這正是布局的時候。當能看出誰是第一,那就不是買入的時候了,我買的是行業的成長。當能看到誰是龍頭,那也不是我買入的時候。貴州茅臺現在成為寡頭,我只會持有,不會買入。
在糖尿病相關藥企上的布局,目前我們做的是一個組合,包括5、6只股票,倉位也不算高。未來競爭格局慢慢清晰,會調整倉位。你提到的這些企業我都不了解,所以都沒買,我買的是國內的老字號企業。
《紅周刊》:在未來,對于糖尿病和心血管領域的發展,你認為將分別誕生多大體量的企業?
林園:這可以用美國企業做對標,美國最大的生產糖尿病藥物的企業諾和諾德目前市值為1145億美元,合7252億人民幣。美國最大的生產心血管藥物的企業輝瑞市值為2192億美元,約為1.39萬億人民幣。未來15到20年,中國也會誕生這么大體量的公司。
《紅周刊》:心血管藥物也是你重點看好的方向之一,目前樂普醫療、天士力、信立泰、以嶺藥業都有自己的“獨門”藥品,但是凈利潤增長率有些區別,樂譜醫療最近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30%,天士力為15%;以嶺藥業為20%-30%,信立泰為3%-10%。你最看好哪一家企業?
林園:目前我也不能分辨哪一家算是行業第一,國內心血管藥物的競爭格局還沒有形成。但是以上這些都是老牌企業,我認為都是可以的。
《紅周刊》:以你的經驗來說,最終能走出來成為行業寡頭的企業,具有哪些特點?
林園:那一定有超高的賺錢能力。簡單來說,市銷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盈利水平是否向好。對醫藥企業來說,經營能力往往直接決定了企業的利潤,對于這點,投資者只要親自到藥店轉一轉,轉個10家藥店,就能看出藥片銷量是否客觀,或者到醫院看看醫生給患者開出的藥物,就大概能知道藥品的銷售水平是否在提高。加上財報上利潤的增加,基本可以判斷一家企業基本面是否向好。
《紅周刊》:提到醫藥板塊,最受爭議的就是估值,很多企業的估值可能偏高。例如通化東寶,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30%,但PE為51倍;華海藥業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20%,PE為56倍。你認為目前醫藥企業的估值是否過高了?
林園:那你就不要買這些企業嘛。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這三種病是無法被治愈的,它們對于藥物是有“成癮性”的。而全世界“成癮性”的商品,過去一百年平均的PE大概是在37倍左右。相比較之下,A股醫藥股的估值不算高。尤其對于有產品定價權的企業,估值給100倍也不過分。
《紅周刊》:片仔癀和東阿阿膠都是名貴中藥材,也都是一家獨大。你認為它們誰更值得關注?
林園:我沒有買東阿阿膠,它存在最大的競爭對手——福膠。福膠和阿膠相距20公里,分布在黃河兩岸,水質確實有些區別,東阿水的電解質含量比較大,確實有利于煉膠。但是未來是否會有影響,我不好判斷。不過,只要會帶來影響,我就不買。片仔癀的優勢在于天然麝香是被國家批準使用的,這就不僅是壟斷,更是絕無僅有的定價權。
《紅周刊》:以云南白藥、片仔癀為例,未來3年的賬是怎么算的?
林園:我預計云南白藥未來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10%,片仔癀能達到20%~30%??炊嗪笫?/p>
《紅周刊》:2007年的時候,你發起了一項活動,從全國隨機挑選100人,和你當初一樣,拿8000元投入股市,根據您的策略炒股。你當時相信自己樹立的科學的賺錢標準,很多股民可以學會。最終結果怎么樣?
林園:非常遺憾,結果是沒有一人成功。后來我也思考過為什么,當時參加的投資者大多是看到我賺錢了,懷著一腔熱血而來,但是從2008年開始,藍籌股經歷了將近10年的熊市,這讓很多人把炒股列為最危險的“行當”之一。所有的這些投資者經受不住熊市考驗,慢慢都撤出了。
其中,我們還看到一個人,開始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后來對投資有一些其他想法,想融合其他策略,最后又不得不割肉出局。
我們看到很多人不是對炒股真的有興趣,他們不愿意持續地投入精力和資金,很多人虧了錢,輕易地認賠走人。在我看來,至少要把投資當成事業,有閑置的資金就拿來炒股,反復看財務書籍,書上對財務好的企業有什么特點寫得很清楚,多學多用就能看懂一家企業了。我現在每天很少調研、極少看盤,炒股有什么難的?我買入的時候,看好的是一個行業,不會單純買一只個股,而是做一攬子配置。但是很多人只想暴富,他們又運氣不好,碰到了10年藍籌熊市。
《紅周刊》:你一直被譽為中國股神,你馬上要飛往奧馬哈參加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巴菲特一直是中國很多價值投資人的導師,你在投資過程中,受到巴菲特影響最深的觀點是什么?
林園:他對我沒什么影響,我也不是完全了解巴菲特的理念。我只是從媒體中看到他的觀點,以我的標準判斷他的觀點是對的。巴菲特也是投資壟斷企業,并且努力做到在這條路上不犯錯。
《紅周刊》:目前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在14.2倍左右,你對未來走勢如何判斷?
林園:目前這個點位是低估的,過去幾年指數并沒有大漲,最近幾個月還在不斷下跌。過去100年,全球股市的平均估值約為20倍。對應A股上證指數的4500點,4月27日收盤時上證綜指點位為3082點,我很看好未來的走勢。
人物簡介:
林園:深圳林園投資創始人、董事長,曾經以8000元入市,17年間身價做到20億,被譽為“民間股神”。2017年代表產品“林園投資2號”凈值大漲120.91%。
林園1963年出生,曾經在深圳紅十字會醫院及深圳博物館工作,1989年南下深圳特區,成為中國第一批股民。具有29年證券市場投資經驗,多次在金融風波中躲過股海中的暗礁和險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