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玉
今年一季報披露已經超過一多半,筆者粗略統計了一下截至4月23日的數據,三分之二的股票凈利潤同比增長或持平,30%股票預告虧損,單從凈利潤增減來看整體向好。板塊方面,由于上證A股季報披露集中在4月底,數據可比性比較差,從已經披露的數據看,同比增長比較不錯的主要集中在供給側改革的鋼鐵、化工、有色行業,但環比增幅較差,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周期股未來沒有機會,關鍵在于精選個股。市場方面,上證指數或將繼續震蕩趨勢,創業板有望迎來反彈,成長股大概率有望出奇制勝,可關注一季度業績不錯的醫藥、計算機等。此外,受國際環境及我國經濟轉型影響,“中國制造2025”主題下的人工智能等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個股也值得重點關注。
來看上證指數,從年初的3314點開盤后一波超預期的藍籌行情后一直震蕩下行到近日的3041點后止跌企穩,表現為沖高、暴跌、震蕩反彈、二次筑底的態勢。上證指數整體今年表現相對去年差強人意,這和去年的震蕩上行慢慢反彈格局完全不同,指數的振蕩幅度也遠大于去年,從2017年低點3016點開始的反彈到今年高點3587點再到4月18日的低點3041點,整體市場處于藍籌行情的下行過程中,從整體市場看上證指數能否形成雙底態勢還需觀察,大概率上證指數應該會圍繞3050點-3450點這個范圍進行演繹。
再來看創業板指數,創業板從2015年底的高點到今年的2月份,其實一直走的一個震蕩下行的大熊市。從2015年“杠桿牛”的最高點2915點,走到今年2月份創出了本輪熊市下跌以來的最低點1571點之后幾乎“腰斬”,指數出現了探底回升的格局,成交量也在上個月出現了歷史上第二大月成交量。本月有所回調,但是整體還是遠強于上證指數。
從公布的創業板中小板業績數據看,今年有大量先知先覺的資金買入創業板ETF基金和一批創業板個股,來博取創業板最近兩年半以來比較大的反彈機會。在這里要說創業板暫時看應是反彈而不是翻轉行情,從整個證券市場的資金面來看還看不到整個創業板的翻轉行情。應該會和主板形成此消彼長的結構性行情,但是這輪結構性行情的可操作性還是比較強的,應該精選有業績支撐的成長類行業個股,比如一季報業績增長不錯的醫藥類,迅猛發展的、有業績想象空間的計算機、互聯網、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科技類個股為主。
去年下半年相當多的投資人錯誤地認為這是慢牛的開始,也一味地堅信藍籌績優白馬的春天到來。當絕大多數人的思維都轉變之時,上證指數忽然從3587點見頂,以銀行白酒家電為首的這些去年表現優異的績優藍籌板塊個股紛紛出現大級別的下跌,這是中期見頂的信號。特別是保持了兩年多的均線多頭排列變成空頭排列,這是階段性高點的重要標志。
相反主力資金逆勢抄底創業板和中小板,很多公司出現了底部形態,這也就是今年小盤股的機會遠遠大于去年績優藍籌股的原因,去年的市場講的是估值優勢,今年的市場則大概率變成成長股出奇制勝。
隨著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中國貿易摩擦的升級,保護主義不斷抬頭時期,我們國家和企業已在很早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很久之前就在自己行業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投入,從沒有核心競爭力,通過夜以繼日的研發,到擁有部分或者全部核心競爭力,經過日積月累以后已經誕生出一小部分的佼佼者,找到這樣的好公司就是未來基本面選股所要研究的重點,有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是未來一個時期行業不二的選擇,尋找這樣的企業會給投資人帶來非常大的二級市場機會。
中國自身經濟結構的轉型將越來越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步伐也將不斷加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擁有世界級核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將不斷產生,長期堅定看好“中國制造2025”,以及衍生出來的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
制造業是大國崛起的根本,我們今天在全球互聯網+消費的應用中已經拔得頭籌。未來隨著互聯網和制造業的結合,在未來的轉型過程中,勢必會崛起一批擁有世界級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優秀企業。而找到這樣的企業并以一個合適或者低估的價格買入,是未來一個階段擺在投資人面前難得的投資機會。(本文作者系職業投資人,本文涉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