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2017年還有一批特殊的人群,他們是在世界各地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堅持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文章和故事,分享給更多關注留學的人。在他們的文章中我們能夠體會出在留學時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在他們的經歷中摘選出今后引以為戒之處。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正是這些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的故事,渲染出這五彩斑斕的留學生涯。
闖蕩好萊塢的華人女導演管曦:用鏡頭,凝視這世間
對話人:管曦
“我對電影的熱忱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各種類型的電影加起來看了快幾千部,不過直到后來接觸到伯格曼和桑戴爾,比如《第七封印》和《西岸故事》,才直接影響我決定從一個單純的電影愛好者變成制作人,選擇去南加大深造。”
有時候管曦看上去似乎具有雙重人格,她的一部分是舞臺上的表演者,在追光中講述人生悲歡;她的另一部分卻是站在幕后的旁觀者,微蹙著眉頭斟酌演員的動作神態—這是一個既浪漫又清醒的姑娘,于她而言,一個鏡頭,就是隔開理想與現實的一窗扇。
留韓學生經驗談
私立院校更受認可 翻譯掙錢最容易
對話人:康悅
“韓國公司招聘中國人主要是看重語言能力,尤其是有意向發展中國項目的公司和中小型企業,因此一些公司會招聘學歷較高,但專業不一定完全對口的中國留學生。”康悅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發現,韓國一流企業還是十分注重學歷和專業的雙重要求,尤其是一些高科技行業公司,相比學歷而言,會更看重專業。
與其他國家一樣,韓國針對留學生的打工制度規定十分詳細,一周工作的小時數甚至細分到不同職業和不同工種,因此留學生在從事相關工作前需要在出入境管理局提前咨 詢。
“歡迎成為空姐小王的朋友,祝您旅途愉快!”
—王艾昕應聘外航空乘記
對話人:王艾昕
“我個子不高,達不到國內航空公司對空乘人員的要求,所以想圓空乘夢只能去國外的航空公司。”王艾昕確實個頭小,但笑起來非常可愛,嘴角微微上揚,彎彎的唇線像是柔和的波浪。“外國的航空公司通常都非常人性化,空乘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職業,并非只有高挑美麗的姑娘才可以勝 任。
“但那時候還是太年輕了,確定了向往的航空公司作為目標,就以為萬事俱備,縱然知道自己只有一年的時間在摸高上有所突破,卻沒有過任何作為,只是盲目樂觀地相信自己到時候一定不會卡在這關。”
德國鋼琴專業留學生
用指尖演繹永不止步的音樂夢
對話人:金鈺
沒有比如魚得水更適合形容金鈺在維爾茨堡音樂學院的學習狀態了,純正濃厚的音樂氛圍無處不在,從外向內地勾出了金鈺的藝術細胞,讓她的藝術體悟脫胎換骨,煥然一新。金鈺像一塊柔軟的海綿,在無涯的學海中不遺余力地吸收著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多元的藝術思想,提升著整體素質。
“在學校里,連犄角旮旯的塵土都帶著音樂的味道。學校這樣做就是讓學生完全浸泡在音樂氛圍中,沉浸在這個圈子里,讓自己的情感之花肆意綻放,完全做到術業有專攻。”
中國在美留學生的反思
我們該何去何從
菁英小記者:劉子瑞
首先我想說,美國大學都是非常注重文化多樣性的。如果某所美國大學錄取你,說明你自身符合該校一員的特質。中國留學生給自己的定位不應該是局外人。我們心里很多的疑惑,比如說外國人不愿意和中國人交朋友,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的莫須有的一道心理障 礙。
在國外,口語很重要。來美國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去鍛煉我的口語,但是一開始和美國人交流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怕自己英語說得不夠好。經過了一個學期的鍛煉,這個現象已經得到改善,大部分的教授和同學都非常友好地聽你說話,和你溝通。
哈佛畢業生親述求學經歷
學校更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對話人:趙越臣
哈佛大學在本科教育階段,更注重的是培養一個“人”,而非培養學生去做一件事的能力,或者培養學生日后邁入社會的生存技能。“學校對技能的傳授是沒有那么看重的,然后會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際上,進入哈佛讀大一的時候,你可能是一個不是特別成熟的學生,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你就會變成一個思維成熟的學生。哈佛是以這樣的理念去培養學生的,但是他并不會培養這些人進入社會之后去做某一件事情的能 力。”
冒險之舉終獲成功
成功轉入謝菲爾德大學
對話人:梅雪蓮
人在做出每一個選擇時,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遺憾,但是,選你覺得遺憾最少的那個選項肯定是沒錯的。出國讀書,是我認為至今為止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雖然為了這個選擇我放棄了很多東西,并且讀書的那一年也面臨過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相對于我得到的,那些放棄的東西和面對過的困難都是值得的,至少現在為止我認為是值得的。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面是心儀已久的學校,另一面是兩所學校都無法入讀的危險,這著實讓我糾結,經過幾個晚上的輾轉反側,拼一把的心思終占上風,我決定為中意的學校冒一次險。我拒絕了萊斯特大學的Offer和CAS,買了一張前往謝菲爾德的火車票。
熱鬧無比的MT文化,酒是重頭戲
對話人:胡孟陽
MT全稱Membership Training,是在韓國大學內非常流行的一種集體旅行形式,基本上所有韓國大學都有,但其實MT就是一種韓式Party,所有新生找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喝酒聊天,借此機會熟悉彼此,建立友誼,促進同學間的關系,擴大交際圈子。
我來韓國一年了,各種民俗文化見了不少,可是在MT上看到他們喝酒時,還是眼前一亮。韓語將行酒令稱為“酒游戲”,保留了眾多東方傳統文化,好多中國已經不再玩的,比如投壺、擲柶等中國古代流行的行酒方式,他們現在還保留著。
國賓級待遇、高物價、上網無阻
—有一種留學叫留學朝鮮
對話人:劉娟
“我們當時拿到了國家獎學金,所以不用交學費,不僅如此,國家和朝鮮政府定期還都會給我們生活費。”抵達朝鮮學校之后,校方會安排朝鮮大學生同留學生一起生活。這些朝鮮大學生每天和留學生一起搭乘專車去學校,一起吃飯、一起參與朝方活動,“平常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們就會問她們,她們都熱心解答,所以在生活上大家相處得挺愉快的。“
雖然留學沒有讓劉娟體驗到朝鮮人民更為真實的生活,但是對她在了解這個國家的生活習慣以及風土人情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留學本來就是體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習慣,這一次在朝鮮留學的經歷我還是很享受的。”
玉米地里的守望者:我在美國高中做心理咨詢師
對話人:陳翊紓
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每周,我都會面對不少遇到心理困惑來向我咨詢的中學生。每一個看似叛逆、回避、不愿意上學的孩子,在我眼中,都會有著耀眼的個性優點,也正因為此,我非常熱愛與青少年有關的工作。而走上這條道路的起點,正是在三年前開啟的美國留學生涯中,那段不同尋常的實習經歷。
曾經,我覺得自己好像玉米地里的守望者,陪伴這些曾經迷茫但赤誠的孩子們,陪伴他們看到未來的希望。青少年一直被認為是咨詢領域中很困難的群體,但也是讓咨詢師感到非常值得幫助的一群人。
有一種留學群體叫作博士:悉尼大學陳子斌的博士生涯
對話人:陳子斌
博士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探索前人未涉及的領域,這個屬性決定其學習方式的特殊性。如果說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時期還有具體的課時和學業任務要完成,博士研究生階段就要全憑自我鞭策和驅動。導師很少具體規定做什么,最多在研究大方向上給予指導,大多數時間靠自己對課題的理解,從中發現缺陷和不足,提出新的想法,進行新的探索和改進。
“在讀博這條路上,一定要學會沉下心來,做一些在別人看來可能很枯燥的事情。另外,想要愉快地走完讀博這一條路,內在驅動力都應該是對于本學科的熱愛。”
澳洲留學打工記:五進職場,“玻璃心”磨成“金剛鉆”
對話人:炎嬿
相信很多留學生都有在中餐館打黑工的經歷,在國外很多中餐館都可以提供留學生打工的機會,因為不是正式工,所以工資要比澳洲所規定的最低時薪還要低,而且不僅僅是工資低、干活累、油煙大,被訓斥更是家常便飯。
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開始將自己置身于困境之中,再一點點地憑著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舒適區域無限擴大,不斷地探索自身的潛能,這才是提高幸福感的正確途徑。在這兒也奉勸出國在外打工的同學們,雖然在異國他鄉的生活較為孤寂,但是既然選擇了出國留學,就要有獨立生活的毅力和決心,以及不怕碰壁的勇氣將心思放在自己對未來的打算上,總會有所收獲。
留學土耳其:如梅利堡壘,紅茶,伊斯坦布爾和我的24歲
對話人:高走走
聽當地人說,土耳其每年的雨季會持續到四月中旬,而下雨,特別是雨后短暫的晴朗之時,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水會變成深幽的綠色。時間就如同從這深幽的海峽上悄悄劃過的船舟。而對于土耳其人來說,博斯普斯海峽值得千萬次凝視。
夜間,當我躺在床上準備入睡時,時常一陣沉悶的汽笛聲會越過疊起的屋頂,穿過起伏的街巷,輕叩我的耳膜,起初像一句晚安,最后是一句再見。
與哈佛教授共同研究:出生順序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對話人:胡豫祺
經過更進一步的探究,我發現了三個可能的影響因素:教育方法的改進,智能手機,電腦與互聯網普及的影響和兒童生活環境變化的影響。
各個方面的環境已經悄然改變,而一些人們的固有觀念仍然存在。如今,我們需要明白長子(女)同樣有很好的創新能力,中間出生的子女情緒管理能力一樣出色,幼子(女)和獨生子女也會擁有很好的獨立性。希望學校、工作單位和一些其他社會上的人物不要對一個人做出基于出生順序的不好的判斷拋開各式各樣的標簽,真實真切地去認識、了解每一個人,才是最重要的。
“ 如果你厭倦了倫敦,你就厭倦了生活”—倫敦回憶篇
對話人:徐路陽
在校讀研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作為漢語教師志愿者來到了倫敦,明信片上的大本鐘、塔橋,還有倫敦眼在我的眼前一一掠過。孔子學院的氣氛讓我倍感溫暖,在倫敦的生活中,我收獲了朋友、學生以及無數美好的回憶。
“如果你厭倦了倫敦,你就厭倦了生活”,英國文學家約翰遜如是說。是的,在倫敦的這一年,我所遇到的人,我所經歷過的事情,我所欣賞到的風景,我所做過的工作都讓我深深地愛上了倫敦,愛上了這里的生活。倫敦這座城市還有許多值得我去發現、去探尋的地方,我也會把對倫敦的喜歡埋藏在心中,期待下一次的相逢。
我入行30年才能修復梵高的畫!對話人:吳雪翎
藝術品修復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就像一場毫厘之間的孤獨戰爭。一件藝術品經過歲月侵蝕、世事變遷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然而被修復的好壞則要取決于修復師對于材質的把控和對原作者的理解研究、自身的工藝技術、審美水平以及背景知識的儲備。
“你要全部復原原作者的作品太難了,因為這個行業完全泯滅你的創新和發散思維。其實我就糾結過,因為這是一個完全抹去你創新的行業,你就是匠人!活在原畫家的思維里會很痛苦、很迷茫。”
少年,你去了英國還敢打架不要命嗎? 對話人:謝宗男
“留學的這段經歷教給我的,其實不僅在學術上面,更多的是教會了我怎么去生活,怎么去成長,怎么去面對自己,由此去學會怎么樣去面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并不是出國這個行為讓我改變,抱歉年少時做的壞事給小朋友們做了錯誤的示范。也正是出國才讓我獨立地面對人生,敢于面對自己,學會和身邊人相處,學會了如何正確生活,立志要爭氣,成為有用的人。總的來說,出國留學的好壞是見仁見智的,但出國的確給了我另一種可能,人生最難的是在最恰當的時刻,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道路很長,我們不怕犯錯,只要我們發現問題后及時調頭,就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