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2017年8月,在伊朗舉行的第29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兒子鐘知閑獲得金牌,被保送進清華大學。于是,這個從小就被認為是“電腦迷”的孩子成了大眾眼中的“天才”。但作為母親,我曾一度為他內向的性格和愛玩電腦游戲的習慣而憂心不已。只是,我們始終堅信“每個孩子的成長自有軌跡”,在給他足夠的愛與陪伴時,我們努力給他創造寬松的環境,堅持以興趣引導他成長。

小閑從小就內向怕生,他平常喜歡待在家里,不愿意與人過多接觸。剛開始,我和愛人很擔心,每天晚上吃過飯后就帶他逛公園、上游樂場,逢小長假和國慶假期還帶他外出旅游。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閑依然喜歡一個人玩。后來,我們漸漸想開了: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內向也沒有什么不好,我們不必太過強求。
和很多普通媽媽一樣,我也興致勃勃地送小閑去學鋼琴、繪畫、書法……但是無一例外,小閑都堅持不下來。但他對一樣東西特別癡迷,那就是教育過程中談及色變的電腦。愛人因為工作的緣故,每天在家要常對電腦。每每此時,小閑就會癡癡地看著爸爸在電腦上打字、繪圖、做表格。有時,他爸稍微休息下,他就開始握著鼠標在電腦上畫線條,學打字。
7歲那年,小閑迷上電腦游戲奧拉星,并且一發不可收拾,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數小時。開始的時候,爺爺奶奶怕他玩游戲成癮,屢次說教無效之后,便要求我和愛人配合禁止孩子玩電腦。
仔細商量后,我們覺得:硬堵不如巧通,現在已經是信息時代,完全禁止孩子玩不太可能,但沒有約束地玩也不行。于是,我們開了個家庭會議,與小閑約法四章:可以打游戲,但不能花錢;每天只能玩一小時,周末可以玩兩小時,超過時間就要罰抄題;玩游戲不能影響學習成績,一旦成績下降就要減少玩游戲的時間;多玩益智游戲,從游戲中找到知識點。
最初,我們只是想讓小閑知難而退,但讓我們始料不及的是,他在游戲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小小年紀便會自己加入游戲群體,請教高手,積極探究游戲升級打怪秘訣。一次,他偶然發現運用數學知識能解決游戲中的問題,從此就迷戀上了游戲中的一道道數學題。
有時候,愛人會調侃:“奧拉星游戲太簡單了,你可以玩點更高級的?!毙¢e反駁道:“不是玩,我這是在研究‘奧拉星學科?!钡拇_,奧拉星游戲通關過程涉及數學、物理和計算機等綜合學科知識。與其說小閑喜歡游戲,不如說他喜歡數學。我常常驚嘆,把游戲玩成學科,也是一種難得的才能吧!
雖然我對小閑把電腦游戲轉化為學習的能力很欣慰,但也一直有另外一種擔心,那就是沉迷于電腦游戲的他,性格越來越內向。每回學校組織出游,他總是安靜地在一邊思考問題。老師剛開始不了解情況,還建議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但我和愛人都認為,為人父母,就是要盡量尊重孩子,讓他做喜歡做的,沒必要非讓他人見人愛。
不過,我們仍擔心他會走歪。后來我們想:既然他離不開電腦,那么干脆就讓他學電腦信息吧。愛人買回來好幾本電腦專業書籍,擺上了小閑的書桌和床頭。他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書?”愛人告訴他:“所有的電腦程序都需要這些知識做基礎?!彼_心地拍起手來:“那我就可以知道怎么設計程序了,太好了!”
從那天起,每天晚上他玩完游戲之后,愛人就開始按步驟教他,教完了再陪著他實踐。有時候小閑學入迷了,到晚上10點還不肯去睡,非得我們硬關上電腦才罷休。8歲那年,我們幫小閑報名參加了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他順利拿下證書,并成為當年拿到證書最小的孩子。
小閑在沉迷電腦游戲,學到一些課本學不到的知識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玩游戲耽誤寫作業,他沒少挨老師的批評。為了不讓他為難,每一次他換數學老師,我們就會私下跟老師商量少給他布置作業或者布置更難的。幸運的是,他的數學老師都通情達理,也會采納我們的建議。這樣一來,小閑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課外知識。
到了三年級,小閑依然陷在游戲里無法自拔,但對學習編程的熱忱明顯下降。見狀,我打算讓他參加全國計算機三級考試。有過一次考試經驗的他,并不愿意為考級耽誤玩電腦游戲。我心生一計,說:“小閑,讓爸爸陪你一起去考,看看你們誰考得好。”聽我這么說,他才點了點頭。
有了愛人的陪伴,小閑終于重新找回了學習編程的興趣。父子兩人一起學習、探討問題,經常在書房爭得面紅耳赤,但結果往往都會以愛人的失敗告終。全國計算機三級考試那天,愛人還在埋頭答題時,小閑就完成了考試。考完三級后,小閑自信心大增。他自學flash,制作的奧數計算器、設計的網站地球先后在省市小學生競賽中獲獎……
初二暑假,我們陪著小閑在福州各個高中走了一圈。經過一番比較之后,他給自己定了目標:福州一中。為此,他發憤讀書,擠出的時間都用來做題。小閑不喜歡直接套用數學公式,有時遇上難度系數高的數學題,他要花十幾個小時反復推導、證明,直到這些算法都了然于心才使用。有時候太難的公式證明推導過程會浪費很多時間,老師都會勸他放棄,但他總是說:“我只是想嘗試論證,這樣會記得更牢。”
對小閑而言,思考是運動,也是休息。一年后,小閑如愿考上了福州一中,還進入信息學興趣小組。隨著學習壓力的劇增,小閑終于放棄玩了多年的奧拉星游戲,從此,一心都撲在信息學上。
小閑雖然學習很有“韌性”,但做事情卻常慢半拍。每逢他反應不過來時,我和愛人都會站在一邊,不打擾、不催促,陪在他身邊,給他充足的時間完成。
在國際奧林匹克決賽開賽前一個星期,我們陪他參加了網上模擬賽,結果四十多名的成績令他幾近崩潰。他說:“不管怎么努力,卻只能看著成績往下掉,怎么辦?”我們知道,小閑考得不好并不是水平不夠,而是心態不好。他越想考好,越不淡定,就考得越差。于是,我們陪他聊輕松的話題,給他做好吃的,還帶他去欣賞了一場盛大的鋼琴音樂會……
終于,小閑站上了國際信息學奧賽最高領獎臺。領取金牌的一剎那,我和愛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很多人會說小閑是“天才”,但只有我們知道,在這些耀人的獎牌背后,是他所付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