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默
那天,兒子五歲生日,我給他辦了一個派對。親朋好友圍坐一桌。大家唱畢生日歌,兒子正準備吹蠟燭時,我的手機鈴聲響了。我趕忙拿起電話走出飯廳,并示意老公繼續主持派對。
電話是公司的財務小張打來的,跟我核實一份重要的文件。跟小張交代完畢,我回到廚房,發現蠟燭依舊燃著,兒子悶悶不樂地嘟著嘴,眼里含著淚水。我問道:“寶貝,怎么不吹蠟燭呢?”他扭過臉去委屈地說道:“你又要去公司了?我今天過生日呢。”聽了兒子的話,我很難受,連忙抱起他:“對不起,寶貝,媽媽今天不出去,一定陪你過生日。現在,我們一起來吹蠟燭好嗎?”
后來,我全程陪伴兒子吃蛋糕、拆禮物,他非常開心。晚上,兒子心滿意足地睡著了,我卻久久無法入眠,他白天委屈的樣子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我腦海閃過一些看過的新聞:許多家長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給予孩子有質量的陪伴,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不安全感和孤獨感,甚至有些家庭已經因此釀成了悲劇。我不禁反省自己,從孩子三歲上幼兒園開始,我回歸職場打拼,基本上孩子就交給婆婆帶。而他爸爸工作更忙,時常出差,我們倆都很少陪孩子。
我決定嘗試改變。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每天晚上八點至九點,本人手機關機,請各位諒解。有重要事情請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復。謝謝!”然后,我鄭重地叫來兒子,對他說:“以后,我們每天有一個小時的專屬時光。這期間,媽媽專門陪你玩。”兒子將信將疑地看著我,轉而搖搖頭:“你才不會呢。總有人打電話找你。”
正好時鐘已經快到八點,我便笑著拿起手機,在他面前按下了關機鍵。接著,我把手機塞進了抽屜,大聲宣布:“專屬時光現在開始!”兒子這才確定了我是認真的,開心地叫道:“好耶!太棒了!”
我讓婆婆回房休息,婆婆樂得清閑。不過,看到兒子興奮的樣子,她調侃道:“奶奶一天到晚陪你,都不如媽媽的一個小時喲!”兒子吐吐舌頭,說:“奶奶和媽媽都好!”
那天,我陪著兒子把他從小到大的童書整理了一番,把他已經看膩的書歸置好,決定抽時間捐出去。我們又找了幾本新書,擺放在書架上,準備在以后的專屬時光里閱讀。兒子又給我用雪花片玩具擺了個城堡,告訴我:“媽媽,以后我長大了就給你建一個大城堡。”我感動地把兒子抱在懷里親了一口。那天晚上,兒子仍舊惴惴不安地問我:“媽媽,明天還有專屬時光嗎?”我堅定地說:“當然有,以后每天都有專屬時光。”他滿意地笑了,甜甜地進入了夢鄉。
后來,我跟老公商量,讓他也抽出一些時間,專門陪兒子。那天,老公特意開車載著兒子去了一次郊區的小漁村。他說:“兒子,現在是爸爸和你的專屬時光,咱們一起釣魚,釣到大魚拿回家讓媽媽燉著吃。”兒子開心地拍手叫好。
此后,每次老公從外地出差回來,都不顧旅途勞頓,第一時間與兒子共享專屬時光。兒子常常在幼兒園做好準備,還跟老師和小朋友們炫耀:“爸爸出差回來就接我,今天是我和爸爸的專屬時光。”
后來,兒子漸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前,我在書房辦公的時候,他常常偷偷溜進來,非要用我的電腦聽歌。現在,他能安靜地在客廳里獨自看書。我想,也許以前他故意來我的房間搞出一些動作,就是為了尋求我的關注吧?而現在的他,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可以確定:爸媽是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