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磊
26歲的何茹是遠嫁德國的中國媳婦,也是能干的家庭主婦。一次,老公邀請好友來家里聚會,何茹給大家做了火鍋,外國友人吃過后贊不絕口。其中一位叫湯米的小伙子很激動:“這個底料叫什么?麻煩幫我寫下來,我要在購物軟件上搜索。”原來,湯米對中國的食物和商品有著濃厚的興趣,手機里已經下載了國內幾大購物軟件,購物車里也放得滿滿當當,但高昂的運輸費用加上語言不通,讓他常常望而卻步。
湯米還表示很多德國朋友都和他有一樣的煩惱,何茹不禁有些感慨,近年來國內掀起了一波波代購浪潮,沒想到在她的身邊還會興起“反代購”。湯米滿眼期待地問:“何茹,你如果可以幫忙交流并批發一些中國產品嗎?我們可以給你適當的傭金。”
湯米的話讓何茹萌發了創業的心思,她之前給國內的朋友代購過,反過來一定也不成問題。說干就干,何茹先記下朋友們要買的東西,然后用嫻熟的砍價技術在網上跟客服提出優惠條件,因為買的東西量大,客服爽快答應。第一次做“反代購”,何茹就幫德國友人省下了不少錢,自己也小掙了一筆。
一開始,德國友人對國貨缺乏了解,他們代購的最多的就是火鍋底料和醬料等中國特色食品。為了擴大銷售市場和客戶源,何茹對老顧客實施“滿減”的優惠政策。這樣一來,大家會因為湊單而購買一些單價便宜的零食。到貨后幾個人一交流,覺得味道不錯,又會開始新一輪的“反代購”。何茹每天忙碌在下單和拆收包裹之中,不到半個月,她的“反代購”收入攀升了好幾倍。
隨著“反代購”范圍的擴大,何茹遇到的問題逐漸增多。最初德國友人只是買一些特定品牌的零食和小物,她不需要多做功課,也幾乎牽扯不到售后問題。當大家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后,他們開始在不同品牌的貨品之間對比,也就是俗稱的“貨比三家”。但由于中文限制,他們沒法在購買前獲得諸多商品信息,只能求助何茹。于是,何茹在做“反代購”的同時,還需承擔翻譯工作,跟外國友人解釋產品。有時買到不合意的商品,何茹還要幫他們退貨和換貨,再加上國際物流又費時間,何茹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后來,何茹在和國內做代購的朋友交流時得到啟發,她在德國的網站上注冊了一家網店,辦理了相關手續后,開始專門售賣中國產品。她改進了傳統的工作方式,聯系國內的家人負責在國內采購,運輸到德國,再由她在網店賣出。這樣既能保證充足的貨源,又節省了客戶等待貨品的時間,吸引了更多回頭客。網店開通后,何茹會不定期在網店上放一些國內小工藝品、日用品和經典國貨的介紹,大大節省了每個客戶前期了解的時間。
網店經營半年,何茹在當地華人圈名氣漸長,她的網店每天都會有華人光臨,大家表示能在異國買到國內的東西簡直是太幸福了:“售價十分實惠,我連當地的中國超市都不想去了!”“和在國內吃到的一模一樣啊!”“我是身邊的德國舍友推薦來的。”……
平均一天下來,何茹的網店會接到上百個訂單,單憑一己之力不足以應付,她招聘員工并成立了工作室。隨著時間推移,何茹還有了新想法,她準備發展成連鎖經營,讓其他國家的外國友人也感受中國商品的美好,將“反代購”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