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俊


在家門口就能領到工錢
“以前每年要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里就能跟著村集體種菌、養鵝,大家都感覺有奔頭了?!贝迕褛w長芬站在村合作社的大棚前發出這樣的感慨。在昆明市尋甸縣倘甸鎮碑莊村,有這樣感慨的村民還很多。
去年以來,倘甸鎮碑莊村“大動作”頻頻,村合作社帶領貧困戶們一起種菌;成立村企業,引導村民養鵝;種植能手手把手教貧困戶種無公害蔬菜……
通過多渠道增收,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碑莊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脫貧示范村。
每天一早,趙長芬就會到村合作社的人工菌大棚工作?!拔覀冎饕墓ぷ骶褪墙o菌包灑水降溫保濕,然后采摘成熟的人工菌?!币粫汗Ψ?,趙長芬就采了滿滿一大筐人工菌,她的臉上也笑開了花。
趙長芬家是村里的貧困戶,以前這個時節,她和丈夫都要外出打工,村里的農活基本都沒有做。
如今,她和村合作社簽訂了勞務用工合同,每天在大棚采菌就能有80元的工資,一個月下來有近2000元的收入。
“除了能領到工資,我們年底還能靠種菌分紅。”趙長芬說,以前一年到頭幾乎都在外面,種地也沒有多少收入?,F在,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了,不僅能照看家里的老人孩子,整體收入也比兩年前翻兩番。
目前,在合作社簽訂勞務用工合同的建檔立卡戶有12人,其中長期用工6人,月工資2000元,臨時用工6人,每天報酬有80元。
說起種菌這條致富路,倘甸鎮碑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任金勇功不可沒。
114戶貧困戶的合作協議
在碑莊村,任金勇可是一個名入。
他早些年在外闖蕩,致富后回到家鄉摸索食用菌種植技術,成立了尋甸金勇農業開發公司以及春暉種養殖合作社,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種植食用菌。
“沒有產業做支撐,村民是難以真正脫貧的,我回來就想為村民帶來致富的產業。”任金勇說。
在種植人工菌之前,他就作了一個細致的調查。
以碑莊村的氣候條件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但其中有一個多月時間需要進行搭棚、清理廢倉、菌包消毒等工序。
任金勇認為,種植平菇簡單易行,只要家中有閑置、背陰的房屋,一個勞動力在照顧莊稼的同時,早晚按時澆水降溫保濕就行。
在他的帶動下,村里的貧困戶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
現在合作社和農戶的種植基地里,平菇成了最暢銷的品種。
“平菇是栽培最廣泛的一種食用菌,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成本低的特點。村民只要種植一個月就能采菌,以后3-4個月都會有收入,整體效益很不錯?!比谓鹩陆榻B,野生菌季節之后,倘甸鎮每天的平菇需求量在1噸左右,村里種植的平菇只能滿足本地市場。
為了保證平菇的品質,公司會在種植前開展技術指導,保證村民們掌握這方面的技能。
梁永富是昆明市尋甸縣倘甸鎮碑莊村的村民,以前靠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維持生計,兩個孩子又在上學,空閑時f崾外出打工賺錢,以便維持家用。
自從他跟隨碑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任金勇種菌以來,他就不再外出打零工了。
2016年,他種的菌子獲得豐收,再加上政府的補助,他家也建起了新房屋。
去年,梁永富免費領到60個菌包,購買了8000多個菌包,每個菌包產量約1.3公斤,全年的收入在3萬元左右。
任金勇說,貧困戶自愿以幫扶資金入股,種植食用菌,探索產扶資金資產性、長期性收益。
公司與碑莊村1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在確保資金安全保底的情況下,每年向貧困戶支付入股資金的10%作為分紅。
同時,帶動有愿意的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提供技術支持與保底收購。
任金勇介紹,去年9月,村委會就為全村67戶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了價值2100元的600個菌包,農戶照料3個月后就能采菌。
目前,全村人工菌產量每天可達1.5噸,主要銷往昆明各縣區。
“我們的人工菌在市場上很緊俏,可以說供不應求?!比谓鹩抡f。
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
除了種菌,2016年,任金勇又帶領鄉親們養殖大鵝,他希望能讓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脫貧。
去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碑莊村很多地勢低洼的土地都被淹沒。焦急的他深入村小組各個地塊查看受災情況,走訪貧困戶,了解鵝舍的搭建情況。
提到養鵝的收入,任金勇算了一筆賬,一只鵝約5公斤,按每公斤25元計算,收^最少在100元左右,除去全部的養殖成本最少還有20元的利潤,還不含養殖期間鵝蛋的收入。
去年底,碑莊村采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模式,由幫扶單位投入幫扶資金20萬元,成立村集體企業,建設肉鵝養殖基地,并利用2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帶動60戶貧困戶養殖肉鵝。
“養鵝需要買鵝種錢,扶持資金幫上了大忙,農戶們幾乎是零門檻就可以開始養殖?!比谓鹩抡f,村委會為所有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了50只大鵝鵝種。
去年3月,村里的大鵝示范養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積達900平方米,可以養殖6000只鵝。
目前,大鵝的銷路也很好,村里出欄的大部分大鵝,供應倘甸本地市場,此外,村里還和一家企業達成了收購協議。
除了種菌、養鵝,還有無公害蔬菜種值。碑莊村規劃建設了1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引導貧困戶參與無公害蔬菜種植。
無公害蔬菜種植需要一定的管養技術,村里采取每兩戶種植大戶帶3戶貧困戶的方式,手把手教貧困戶一起種菜?!拔覀兊臒o公害蔬菜是采取訂單式銷售,菜還在田里就被訂走了,所以收益非常穩定?!比谓鹩抡f。
脫貧致富,不僅要讓貧困戶動起來、忙起來,還要讓大家擰成一股繩,不讓一個人掉隊。
碑莊村還采取“互助資金理事會+公司+貧困戶”模式,由碑莊村、白那卡村互助資金理事會與尋甸金勇農業開發公司(春暉種植合作社)簽訂協議,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貧困戶自愿向理事會借款,將借款入股公司,以年收益不低于入股資金的7%分紅,共計發放借款金額29.88萬元。
“這不僅讓互助資金用在了刀刃上,而且還帶動貧困戶31戶增收,戶均增收700元。”倘甸鎮鎮長謝添表示,倘甸鎮共有互助資金理事會14個,資金249萬元,碑莊試點成功后,將在全鎮14個理事會推廣。
找到了產業發展的路子,帶動貧困戶脫貧,僅僅是一個開始。碑莊村委會下轄3個自然村,共有3669人,其中貧困人口有97戶369人。
“我們不僅要讓這97戶貧困戶脫貧,還要帶動全村致富?!比谓鹩抡f,想要發動更多村民參與村集體的種養殖業,讓種菌和養鵝產業向規?;l展。
他在擴大產量的同時,計劃引進深加工生產線,開發食用菌系列產品,同時再新建一個白條鵝半成品加工廠,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談起今后的發展思路,任金勇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