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梅
我的學畫經歷與父親是分不開的。細細想來,我從三歲就開始寫書法了,這是我從父親口中得知的,但當時寫成什么模樣已給絲毫記不起來了,不過父親教我寫字的樣子卻依然還記得。那時,每當晚飯后,父親就會和我一起寫字,我在書桌的左邊,他在右邊,寫好后,父親會把字貼在墻上,然后在寫得好的字下面畫個紅圈,我覺得那些紅圈格外好看。記得有一次我模仿父親在所有字下面都畫上了紅圈,可比來比去還是覺得父親畫得好看。后來,父親曾一度想把我送到一位專業老師那兒正式學書法,可是因為母親不同意,這個想法便被擱置了。
上學之后,所有教我的老師都認為我父親是畫畫的,因此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必定也會畫畫,從小學到中學我都會很自然地被分到美術小組。除了班里的黑板報義不容辭都由我承擔,凡是有美術活動我也會被老師推薦參加。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主題為“學雷鋒做好事”的漫畫比賽,班主任讓我以這個主題畫一組漫畫。由于這次比賽我為班級爭得了榮譽,班主任就更加堅信我能在畫畫上做出成績。后來凡是有公開課,班主任就會叮囑我給他要講的內容配幾張插圖,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那時家里的各種連環畫、畫冊都是我的尋覓的對象,遇到差不多的形象我就照抄,實在找不到時我就東拼西湊一番。就這樣,我畫了許多課文插圖,現在想想那些畫或許就是我最初的臨摹或創作。父母倒是對我學畫從不過問,現在想來這真是件好事,使得我對畫畫一直保持著放松的狀態。
我正式系統地學習畫畫應該是在上華僑大學的那段時間。最初上素描課畫石膏像時,我怎么都跟不上趟兒,急得我回家直哭鼻子。父親每次只是笑呵呵地寬慰我,然后鼓勵我繼續畫,他先是讓我對著鏡子畫自畫像,后來又讓我臨摹俄國畫家費欽的素描,我慢慢找到了感覺,也變得越來越自信了。
到了大二選專業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國畫山水專業。那一階段臨摹課很多,我先后臨摹了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倪瓚的《容膝齋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還有范寬、沈周、董其昌等人的作品。那時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除了白天上課外,幾乎每天晚上我都會畫到臨近寢室關門才離開教室,我一直覺得正是那個時期為我日后山水畫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臨摹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倪瓚的《容膝齋圖》,我的第一張臨摹作品是倪瓚的《容膝齋圖》,因為我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那種蕭瑟的感覺,沒有想到的是,倪的用筆很不好把握,我臨摹了許多遍才找到感覺,可還是不夠理想,雖說臨摹得很像,但因為太喜歡畫的時候不夠放松,待到臨摹《富春山居圖》時我才放松下來,因為放松便沒有了距離感,這也使我樂在其中。
可以說,“元四家”中的黃公望教會我的東西最多,所以我一直珍藏著這幅臨本,平時偶爾拿出來看看它,就像與一位老友重逢般親切。在這段臨摹階段,我對于體會古人的用筆、用墨幾乎都是在畫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完成的,我喜歡這種學習過程,一直到現在我都很享受這種慢節奏。
畢業之后,我隨父母到了武漢。那時,我的作品還未形成自己的風格,父親卻開始關注起我畫畫了,我們經常在一起聊畫畫的事。父親沒有急著讓我找工作,而是讓我待在家中畫畫,他每次看展覽也總是帶著我,給學生上課時還會讓我去旁聽,我記得當時曾有一位老師戲稱我是父親的“小尾巴”。除此之外,我和父親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書店,每次去書店,父親都會花光兜里所有的錢,所以,家里的書籍很多,對我來說很有用。有時候,父親在我翻看畫冊時會讓我在喜歡作品的那一頁夾個紙條,我當時不知何故,后來他告訴我他是想檢驗我的眼力。在眾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歡林風眠、關良的作品,記得當時我還臨摹了幾張,父親看后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這使得我更自信了。
父親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培養,在無形中慢慢造就著我。那時家里的氛圍特別好,雖然房間小,生活清貧,可一家人在一張畫案上輪流創作著作品,每日的話題也都離不開畫畫,墻上的畫更是不斷更新著。
很多人都會問我的繪畫風格是在何時、如何形成的,我一直回答不好這個問題,因為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日常的學習就像人體所需要汲取的營養一樣,會在某個時刻或某幅畫中自然顯現出來。父親在世時,每當有人問起這個話題,他總是夸張地說:“正月十五特別神,那一天她畫了群打燈籠的小人,就一下子變了……”我每次聽到父親說這些話都會不好意思,同時感受到一種濃濃的父愛,那是父親對女兒的特有的偏愛。等我繪畫風格形成后,父親成了第一位觀眾,那張作品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父親的鼓勵,我堅定地在此風格上一直走下來,逐漸得到很多老師的認可和鼓勵。我覺得我和父親對繪畫的認識是一致的,雖偶有分歧,但很多方面我們是共通的。
父親從不干涉我畫畫,我畫什么他都說好,尤其在我最初畫畫的時候,父親嘴里的我簡直是個天才!我的自信就是在父親無數此次的鼓勵中建立起來的,所以我畫畫從不猶豫,一直以來,畫畫對我來說都是件快樂的事。我認為父親就是位優秀的教育家,是他培養了我,使我得以在今天仍然享受著繪畫的樂趣。
這篇文字是在父親去世前寫的,后來由于父親的離世,我一直不能動筆寫東西,我所有的思緒都會因為想念父親而被攪亂,這些文字前前后后修改了近一年才得以完成。今天看看自己所寫的學畫經歷,其實每一步都離不開父親的指引,而我身在其中卻不自知。父親雖已不在我身邊,我卻覺得他離我更近了,我們似乎不曾有一秒分開過,尤其是在我畫畫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