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大地顫抖,山崩地裂;呼喊聲,求救聲此起彼伏,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了。千鈞一發之際,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內到國外,人們從四面八方趕赴災區,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生命大營救。
在地震失去親人的孤兒中,有714名被送到了成都附近的雙流區。區委、區政府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迅速建立兩座一應俱全的安康家園,并配備最好的教職員工和各類服務人員,保障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直到中學畢業。
與此同時,區關工委也行動起來了。“把孤兒交給我們來教育和照料,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是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同時,也是區關工委展示自己,接受黨和人民檢驗的最佳時機和平臺。我們一定不負眾望。”區關工委五老如是說。
在這場最集中、最特別、最持久、最繁重和最有意義的關愛行動中,五老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涌現出許多動人的事跡。
沒有長輩呵護,沒有親情交流,沒有精神寄托,這是人生的最大悲劇,也影響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區關工委的同志們一致表示,安康家園是他們的家,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填補他們的人生缺憾,要讓孩子們找到家的感覺。
10年來,關工委的老同志不僅為孤兒們捐款捐物,還號召社會愛心人士為安康家園的孩子們開展募捐。
關工委還發動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士和家庭與孩子們結成對子。經關工委和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社團組織的共同努力,714名孩子基本上都有了 “對子”。每到節假日,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們要么去安康家園看看自己的關愛對象,要么把自己的關愛對象接回家來,吃頓飯,擺擺龍門陣,放松放松。
這些五老還特別關注孩子們的生日。他們和學校一起,為每一名過生日的孩子送上一件禮物。最令人難忘的是2010年的中秋節,五老和孩子們一起做點心、吃點心,一起圍著篝火跳舞唱歌,互贈禮品。孩子們高興地說:“我們過著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的生活,甚至比他們還快樂。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了,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們沒有了父母,就和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們在一起。”

五老走進安康家園,為孩子們作報告

五老同孩子們在一起

五老給安康家園的孩子們贈送書籍
每年清明節,區關工委組織孩子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勞動節、青年節組織孩子們參加報告會;建軍節搞軍訓;國慶節舉行升旗儀式,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們進行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教育。同時,區關工委還特別注意孩子們的課外閱讀和周邊環境。10年來,區關工委組織社會力量向安康家園捐贈了大量的健康書籍。對周邊的網吧,一個季度進行一次檢查,協助有關部門取締黑、黃網吧,整改不規范網吧,讓孩子們健康上網。
“黨和人民撫養起來的孩子,就要讓他們根紅苗正。”五老發出了最強烈的聲音。區關工委還和安康家園的老師們建立起了經常性的聯系制度,幫助聘請多名校外輔導員。區關工委的一些領導還兼任了安康家園學校的校外輔導員。
2010年春夏之際,甲型流感病毒開始肆虐。“安康家園的孩子們怎樣?他們曾經受過地震的傷害,不能再受到疫病的傷害呀!”想到這里,區關工委決定和有關部門一起,在安康家園開展“四個一”的活動,即:在每個家園里設置一個疫情監測和信息報告小組,一有疫情,立即報告,第一時間處置;聘請專家會同醫院和疾控中心,對兩所安康家園里的學生進行一次預防流行性疾病的專題教育,讓孩子們懂得自我保護;對兩所安康家園學校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和衛生檢查;組織兩所安康家園的學生,服用由區中醫院熬制的預防流行性疾病的湯藥。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周素瓊一馬當先,親自協調相關部門,抓好落實。夏日的一天,安康家園熱鬧非凡,區關工委的領導和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來到安康家園。先是由中醫院的專家給同學們講授預防流感傳播的衛生知識,然后向每位同學和老師發一周的袋裝中藥湯劑。為了讓孩子們放心地喝,所有在場的領導都率先喝藥,作示范。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們還為全體安康家園里的師生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慰問演出。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天天地長大。“不能讓孤兒們長期孤下去,要讓他們自強自立,逐漸為國家作貢獻,這才是關愛工作的最終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們一直奔波著。
區關工委協助相關部門,找到符合收養條件的、愿意收養孩子們的家庭,實行收養。同時,協助相關部門查找這些孩子父母的親戚或長輩朋友,動員他們對這些孩子進行義務監護。10年來,區關工委為多名孩子的收養牽過線、搭過橋;為30多名孩子聯系到了父母的親戚,使他們重獲親情關愛。
努力培養他們的社會生活技能,實現自強。關工委同學校一起在校園內辦起了美術班,聲、器樂班,武術體操班,甚至廚技班等,盡可能使他們在學好基礎文化的同時,掌握一技之長。孩子們說:“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們為我們想的、做的,即使父母在世,也不過如此。在這里生活,我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