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維,通信作者:葉德琴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72)
高血壓病是臨床疾病中最常見的慢性病種之一,也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第1位危險因素及最主要死因[1]。約有80%的腦卒中與高血壓相關[2],其病情易反復發作,傷殘、死亡率居高不下,嚴重耗損了社會醫療資源,給個人和社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在腦卒中合并高血壓病的臨床治療中,不論是卒中急性期還是恢復期,都需要有效的藥物治療、飲食指導、肢體功能康復鍛煉、病情觀察等干預措施,其中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十分必要[3]。此外患者終究要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在護理干預中加大醫院與家庭之間的直接聯動護理也非常必要。筆者將醫院-家庭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課題經龍崗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嚴格按照納入與診斷標準選取2016年1—12月在龍崗區人民醫院康復科就診的患者共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45~90歲,平均(61.81±6.17)歲;病程4.0~30.0年,平均(8.92±4.03)年。干預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48~93歲,平均(64.21±5.43)歲;病程2.5~30.0年,平均病程(9.42±3.63)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基線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4]中腦卒中診斷標準及《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5]中的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和分級標準。
1.3 納入標準 經CT或MRI等影像學明確診斷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符合腦卒中與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年齡30~90歲,不限性別;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無明顯認知、語言障礙,Brunnstrom分級≥4期,能理解量表內容并配合治療;自愿接受治療及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的卒中伴隨高血壓病者;嚴重精神心理疾病不能配合者;腦卒中發生超過3次及以上者;合并心、肺、腎功能衰竭及其他嚴重疾病者;同時參加其他存在干擾的臨床試驗者。
兩組患者均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身高、體重、血壓、過敏史、吸煙史、飲食情況、用藥情況等,出院后每1個月定期隨訪1次。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營養神經、降壓等專科治療,醫院常規護理及宣教工作。
2.2 干預組 在對照組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醫院-家庭護理干預。總療程共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醫院-家庭護理干預組的干預內容具體如下。
(1)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及時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腦卒中及高血壓病宣教工作,于科內教室定期舉辦高血壓病及腦卒中的防治、康復、護理講座,每次由醫生和經過統一培訓的護士授課。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腦卒中、高血壓病的概念、發病原因、預防措施、規范用藥及家庭常規護理及循證護理等。以播放相關專業PPT為主,播放相關視頻及圖片為輔,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印發相關專題健康手冊,并設立提問環節。參加對象為患者本人及(或)家屬。
(2)飲食干預 改善患者的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①注意鈉鹽的攝入量,每日不得超過6 g,禁食腌制品;②盡量減少脂肪、高蛋白的攝入,減少辛辣、油炸、燒烤類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多的蔬菜、水果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改變烹飪方式,以蒸煮類為主;③定量定時飲食,戒煙忌酒,鼓勵家屬監督患者堅持合理飲食。
(3)運動干預 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指導患者加強對運動能力的控制,可以選擇太極拳、八段錦[6];散步時由家人陪伴及監督,按出院醫囑提醒患者注意步態調整,將患者的活動速度漸進提高至正常人群頻率。每隔1個月通過電話或門診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的進一步康復知識,指導修正其康復訓練。
(4)心理干預 卒中后血壓波動多與精神緊張、情緒刺激、不良反應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7]。在院時護士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及生活需求,予以病情講解,心情疏導,或通過培養患者的興趣愛好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鼓勵其樂觀面對生活并囑家屬出院后多予患者關心及溝通,及時排解患者不良情緒。出院后,定期電話或門診就患者情緒保持溝通,針對情緒波動較大或心理暗示較重的患者可建議到心理科咨詢或者服用一些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
(5)用藥指導 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服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以及不良反應,強調服藥規律,合理長期服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減量。若出現血壓波動較大或其他不適癥狀,建議立即隨診。出院后定期隨訪患者及家屬用藥情況。
3.1 觀察指標 ①生活質量評估標準: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定兩組患者生命質量。該量表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4個維度,由20個因子共74個條目組成,每個因子反應患者生活質量的某一方面,每個條目按計分轉換公式換算,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水平越好。②血壓變化:記錄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的血壓控制情況,并進行比較。

3.3 結果
(1)生活質量的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提高(P<0.01)。干預前兩組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各維度評分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①t=-7.104,P=0.000;②t=-4.465,P=0.000;③t=-9.160,P=0.000;④t=-3.178,P=0.002;⑤t=-11.588,P=0.000;⑥t=-3.672,P=0.001;⑦t=-5.114,P=0.000;⑧t=-4.334,P=0.000
(2)血壓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降低(P<0.01)。干預前,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在控制血壓方面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合并高血壓病患者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①t=12.720,P=0.000;②t=3.930,P=0.000;③t=8.414,P=0.000;④t=2.927,P=0.005;1 kPa=7.5 mm Hg
提高認知及健康教育是控制血壓的基礎。宣傳教育可提高卒中兼高血壓病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及重視,是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最有效的手段[8]。而將醫院護理和家庭護理直接結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調控患者血壓,規范患者的康復訓練。所以,健康教育不再只針對患者,同時應將家屬納入其中[9]。護士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時,應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采用不同的宣講方式。大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較低,可通過圖畫、視頻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導患者,若有家屬陪同,可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與慢性病相關的心理問題,讓其知道利害關系[10],使家屬認識到控制血壓的重要性以及控制不良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本研究顯示,醫院-家庭護理的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更好地控制血壓。
干預生活方式是醫院-家庭護理的有效手段。有關報道顯示[11],合理膳食、降低體重、控制鈉鹽、勸阻煙酒、穩定情緒對降低血壓有明顯的療效。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嚴重影響患者血壓的控制,大多數患者遵醫行為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很難自我改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由醫院-家庭構成的一體化護理模式可以監督患者的生活習慣,有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及制訂實際可行的運動計劃可以降低腦卒中再發的危險因素。另外,醫院-家庭護理不但可以在治療上給予患者更大的幫助,而且通過兩者的有機關聯,可在護理過程中加強親人之間的親情關系,增加患者抗病的自信心[12]。PRIMOMO等[13]研究發現,患者從家庭中獲得的支持越多,患者的依從性越高,抑郁情緒越少,生活質量越高。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醫院-家庭護理干預模式,不僅可有效控制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血壓,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而且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發展我國醫療的護理模式,既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調動家庭成員的積極性,同時為患者帶來更為方便的康復環境與條件。
[1]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高血壓合理用藥指南[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5,7(6):22-64.
[2]李青,武劍.高血壓與腦卒中發展史[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5,15(1):5-9.
[3]李玲.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合并腦卒中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35-236.
[4]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5]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6]袁素萍,李愛香.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17):80-81.
[7]楊晴.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4):2645-2646.
[8]呂雄,董杰,張旭. 社區護理干預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8):152-155.
[9]徐靖,梅卓君,毛吉.強化家庭護理干預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6):1498-1499.
[10]朱宏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門診咨客資料的解析與實踐體會[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5):2888-2889.
[11]耿貫一.高血壓的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Ⅱ.高血壓的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2,1(2):62-64.
[12]李玲.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合并腦卒中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35-236.
[13]PRIMOMO J,YATES B C,WOODS N F.Social support for women during chronic illness:the relationship among sources and types to adjustment[J].Res Nurs Health,1990,13(3):15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