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祖軒
東北吉林,青山綠水,千百年來,魁星高懸,代不乏才。有這樣一位書法家,其勤奮、好學,諸體皆善。他的作品在全國、省市書法賽事中不斷獲獎、入展。雖說他年齡不大,但在吉林省乃至全國書壇上極具有影響力。他——就是80后青年書法家崔成岐。
崔成岐先生書法博采眾長,融古通今。他用筆精到,彰陽剛之氣,顯陰柔之美。其楷書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其行書灑脫俊逸,靈動傳神。他的隸書將《曹全》《乙瑛》《史晨》等互融,方筆行意、中側并用。其章草線條健挺,顧盼生姿,尤為獨到。其書法精湛絕妙,儒雅大氣,既是兢兢業業、孜孜矻矻的體現,更是芝蘭人品、德藝雙馨使然。
學習書法有何訣竅?從崔成岐身上可以看到了這幾點。首先要讀帖、臨帖,習書伊始,他認真臨摹了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楷書經典。十幾年來,日課不輟。更為可貴的是,他學古而不泥古。盡管他遍臨古人法帖,但他并不是對某家某帖照單全收,而是取其精華,創新吸收。魏晉小楷、隋碑、歐楷、褚楷,再到漢隸,崔成岐沉醉其中,不亦樂乎。
其次是轉益多師, 成岐先生很早就接觸書法藝術了,但是真正引導他走上書法道路的,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第四屆蘭亭獎佳作獎獲得者倪俊冬先生。成岐先生不忘這位恩師的諄諄教誨,書法技藝一日千里。如今,書法已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由衷熱愛書法,熱愛生活。
再次,觀摩全國、全省專業展覽,踴躍投稿,檢驗學書的階段性成果。短短的時間,他就入選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大展、大愛媽祖一首屆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等,還由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個人專集《中國當代名家書法品鑒系列——崔成岐書法作品選》,可謂碩果累累,成就喜人。
崔成岐書法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式嚴謹,看似平正,實則險勁。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當,大小相宜。點畫結字,自成一家。成岐的字相對來說,比較穩健、成熟,在筆法、結構、章法上相對的比較老成。只看作品,也許你根本不會相信這是一位年輕書家所作。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繼承傳統不易,創新更難。書法寫到一定階段,不再是拼技巧,而是拼涵養。好的藝術作品不需過多地玩弄筆墨技巧,不需充斥花哨的線條,它用至簡之線,至純之心,讓你感受書法之美。近年來,書壇千人一面、陳舊老套。看到成岐的書法,著實讓人欣慰,內心受到觸動。他那種不落俗格、灑脫曠逸的書法風格,既從傳統中走來,深深的根植傳統,又自出機杼,突破了“師古不化”的藩籬,更未受“時風”影響,恰恰暗合了《書譜》中“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箴言,難能可貴。成岐曾說,愛好書法已經有許多年了,走了許多彎路,吃了許多辛苦。隨著年頭遞增,對書法那份喜愛之情也愈發濃烈了。幾乎每日都要寫上一陣兒,獨自享受著那份安靜,那份淡泊。參賽、聽講座、聯系書友……使我不亦樂乎。書法是我這輩子都享用不完的精神大餐。這些肺腑之言,恐怕就是成岐先生成功的秘訣吧!
清朱履貞《書學捷要》曰:“書有六要:一氣質、二天資、三得法、四臨摹、五用功、六識鑒。”他已具“六要”,只要不斷堅持、超越,他會在書法世界里揮灑輝煌壯觀的藝術篇章。
王昌齡《送魏二》
毛澤東《沁園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