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陽 張心靈
【摘 要】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經濟日益增長、發展日益復雜的社會,市場經濟在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正因如此,國家對經濟發展趨勢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革和措施,特別是對經濟趨勢的宏觀調控以及經濟發展的管理手段。消極經濟管理和積極經濟管理是我國最主要的兩種手段,掌握其基本原理是作為這個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專業知識,也是現在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消極經濟管理;積極經濟管理;關系探討
一、消極經濟管理簡介
消極經濟管理指的是政府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通過經濟體制的變化來改變經濟主體的行為。也就是說,它改變了經濟模型中的行為方程的結構,使現實經濟以特定的財產權和人身權為基礎,逼近古典經濟理論模型的假設,也是傳統的經濟管理[1]。
(一)原因
造成政府采用消極經濟管理的原因是現實經濟與古典經濟模型的假設背道而馳,即違背市場經濟假說、完善市場經濟假設和價格彈性假設。有一部分西方經濟學家一直在研究現實經濟是怎樣運行的,他們從一系列的假定出發說明了整個經濟體系在理論上存在一般均衡狀態。而另外有一部分經濟學家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評價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并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這些人研究了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與個人福利的關系,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最優分配。后來他們發現了一種狀態,在這個狀態下,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是任何人的狀況變壞,此時稱為帕累托最優狀態。這個狀態符合市場經濟假設、完善市場經濟假設和價格彈性假設,此時商品的邊際轉換率等于邊際替代率,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在財產所有權和人身權制度的基礎上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實際上,現實經濟達不到帕累托最優,所以也不存在最優配置,于是就產生了消極經濟管理,通過消極經濟管理逼近傳統經濟假設。
(二)目標
消極經濟管理的目的是逐漸接近古典經濟學理論的模型假設,逐步將市場經濟轉變為公開競爭的經濟理論,但在一定程度上要保持市場的有序性和穩定性,形成比較統一的市場經濟管理體制。我們一般來說,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在市場銷售。但是在消極經濟管理中,壟斷指的是生產性壟斷,主要是為了削弱市場競爭力,所以不能讓這種現象存在。但是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而且有它積極的一面,規模經濟是壟斷的一大理由,由于壟斷導致獨家經營,所以規模大,能夠達到MES(最低效率規模),從而可以低成本生產,這個對社會也有好處。由于壟斷所以創新的收益不會被別人搶走(有具體的模型分析),而且壟斷廠商有錢投入創新科研,所以壟斷場上創新能力更強。壟斷廠商因為壟斷地位可以獲取高的利潤。利潤的來源在于差別定價、限產提價、降低服務質量等。壟斷廠商工作相對輕松,主要是因為沒有競爭,所以鐵路行業職工、領導人壓力較小,不必擔心市場被搶、業績下滑,所以管理層、員工都輕松。因此,壟斷經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有效的壟斷經濟,而沒有壟斷經濟的壟斷經濟是一個低效和自由的經濟。對待壟斷無法采取全面控制措施,應立足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適度壟斷受到抑制。
二、積極經濟管理介紹
積極宏觀經濟管理意味著政府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手段,改變產權和人身權制度、改變經濟模式的參數,促使經濟朝著政府的偏好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在實體經濟中偏好。政府只是在消極經濟管理制度基礎上,用其他手段改變經濟體制參數,但是又不能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原則,不能削弱市場上其他勢力組織。
(一)原因
在現實社會中,政府的決策往往很難實現經濟最大化,但是為了達到預期目標,為了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價格體系,政府必須做出相應措施來管理整個社會經濟體制,于是便形成了積極經濟管理[2]。
(二)目標
積極經濟管理的目的是在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管理和最優資源配置的前提下,實現政府經濟管理安全的目標。為了實現經濟安全,政府需要依靠國家主權來保護國內經濟,于是會采取一系列限制國外產品進口和外商投資的措施,如提高關稅、設置進口配額等,用來確保中國資本和產品出口的地位,促使我國經濟發展。為了實現經濟管理的有效性,政府就采取積極經濟管理來控制整個市場,使得整個社會的資源能得到最大化使用,邊際效用等于邊際替代率,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三、兩者的關系
(一)形成原因和目標
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消極經濟管理主要是經濟上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導致原有的經濟目標難以實現,而站在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基礎上,優化現有社會資源配置。因此,政府需要通過消極的經濟管理來調整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反,積極經濟管理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政府需要促進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3]。在為市場經濟優化配置資源的過程中,政府還需要考慮其他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但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政府的管理傾向,這種管理傾向很難通過市場經濟管理措施得到很好的實現。消極經濟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就是實現市場經濟資源最優配置,使市場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這一目標后,改變了原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制度。目前,這種最優配置目標不是理想的目標,最理想的狀態是改變經濟運行的原有模式,使市場經濟能夠進行自我調節,然后達到帕累托最優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有必要作為平等的經濟實體參與市場經濟,在整個市場經濟中引導供求關系的發展,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主導作用,推動商品價格體系變化。市場經濟體制和價格機制都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實現整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完成積極經濟管理的終極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積極經濟管理中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制度的變化,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消極經濟管理的發展和進步。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有效管理的過程中,積極經濟管理模式需要以消極經濟管理為基礎。在市場經濟積極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不能破壞經濟平等的原則,不能破壞市場秩序。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合作對于促進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政府需要高度重視。
(二)經營管理模式
消極經濟管理和積極經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在實際應用中要精確劃分是很困難的。對于管理者而言,消極管理和積極管理兩者是齊頭并進,雙管齊下的,二者相互穿插,政府在管理和調節市場經濟時,兩種收到都在執行計劃之中。經濟計劃、決策和協調組織是消極經濟管理和積極經濟管理這兩者的基本組成部分,然而他們的內部組件卻有一些相對性,這個相對性主要體現在實際應用中。任何一個大的經濟管理體系都是由一些很小的子模塊堆積構造而成,但也有一些經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指揮與協調,而對于其他經濟管理來說,決策和控制經濟的主要功能是具體如下: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具體情況,保持消極經濟管理和積極經濟管理并存,共同促進市場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四、結語
積極經濟管理和消極的經濟管理是政府宏觀調控經濟運行的兩種主要形式,消極經濟管理主要是為了逼近傳統經濟假設,而積極經濟管理則是實現經濟管理的安全。兩種管理方式相互依賴,采取法律、行政、經濟手段實現經濟的良好發展,我們要正確認識和理解積極管理和消極管理,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提高社會的生產效率,進而提高整個經濟的效率,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
參考文獻:
[1]祁永忠,欒福茂.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J].生產力研究,2015(09).
[2]司晉.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1).
[3]劉戰友.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分析[J].管理方略,2016(04).
[4]馮小松.實體經濟的競爭分析[J].時代經貿,2017(16).
[5]李亭亭.建國以來我國經濟波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時代經貿,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