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我們圍繞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到部分高校進行調研,對高校國防教育開展情況、存在的矛盾問題全面摸底。調研結果顯示:當前高校國防教育雖然有力度有熱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欣慰中有隱憂、主流中有雜音,部分學生的國防觀念令人擔憂。
主題詞:國防教育 轉型 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大學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的后備軍。高校國防教育應著眼適應國防和軍隊深化改革新形勢,科學組織實施,拓展方法渠道,著力在轉變模式中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創新發展。
高校國防教育要從入學集中教育向在校全過程教育轉變。國防觀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反復積淀的過程,決定了高校國防教育的經常性和長久性。要針對當前國防教育存在的突擊式、集中化等問題,不斷改進教育模式、拉長時間跨度,通過國防教育與學校素質教育、道德修養、日常管理的有機融合,起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良好效果。要融入課堂教學,嚴格落實國防教育規定課程和課時,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部署、有評估。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緊跟國內國際形勢發展,注重把握各專業學科與國防教育的內在聯系,切實把國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育中、體現到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把握教育時機,充分運用清明、“五四”、抗戰勝利紀念日以及征兵宣傳、學生軍訓等重要時機,立足全年整體籌劃、系統安排,每個時機分別突出不同的主題、開展不同內容活動,通過循序漸進,不斷掀起國防教育新熱潮。要完善運行機制,落實高校領導責任制,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常抓常議,確保國防教育工作深入發展。建立健全國防教育管理評價機制,著力將國防知識、軍事技能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內容、納入學生學籍管理體系,通過硬化標準、剛性約束,推動高校國防教育走向制度化、常態化。
國防教育的師資隊伍要從兼職型向專業型轉變。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力量大多數是兼職人員,他們在知識結構、思想情緒、從教態度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和制約了國防教育工作的質量效益。因此,要緊緊扭住骨干力量這個關鍵,整合資源、深挖潛力,努力打造一支數量適當、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切實為高校國防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支撐。要搞好整體布局,將國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切實將國防教育專職教師的編制和職稱評聘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并建立軍事學科的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激發從事軍事教學、國防教育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優化隊伍結構,既要把思想素質高、軍事涵養好、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充實到國防教育專職隊伍中來,又要與駐軍部隊、軍事院校建立協作關系,打造一批高校精干的國防教育師資庫和講師團,牽引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教學上質量上層次。要推動素質升級,建立與崗位目標相適應的國防教育師資培訓機制,通過委托軍事院校培訓、集中辦班培訓等途徑,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增強軍事素養。同時,各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定期研究教學計劃,組織軍事理論課的研討交流、集體備課和經驗介紹,提高開展實際軍事教學的能力素質。
國防教育要從單一傳統模式向多維輻射滲透轉變。國防教育要緊跟時代、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特點和青年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不斷在吸引“眼球”、豐富看點上尋求突破,著力拓展國防教育的路徑。重點是搞好3個結合:要與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借助當地紅色資源定期開展集中瞻仰紀念、關愛革命英雄等實踐活動,結合軍訓、征兵宣傳舉辦國防知識競賽和主題征文等國防文化活動,會同駐軍開展軍事夏令營、軍事體育競賽等活動,使廣大學生在親身體驗和社會實踐中升華愛國主義精神、增進國防情節。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將國防教育內容貫穿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公共宣傳陣地普及國防知識,特別是要建立“軍人榮譽墻”,積極宣揚本校畢業或參軍入伍的優秀軍人典型事跡。切實將崇軍尚武的情感認同積淀于青年學生成長歷程。要與信息網絡宣傳相結合,抓住網絡傳播速度快和交互式的特點,依托校園局域網開辟“紅色課堂”,利用手機短信群發“魅力紅段子”,借助微博微信平臺建立公眾號,開展網上互動交流、在線解疑答惑等活動,增強國防理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簡介:馬軍臣 (1979.10),男,山東省濟南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