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澳門特區首次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蓮花債”。本期債券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行,發行金額為40億元,品種為固定利率,期限分別為1年期及3年期,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據了解,本次“蓮花債”發行獲得投資者踴躍認購,發行規模較預期大幅提升,最終1年期發行15億元,3年期發行25億元,發行定價控制在合理水平,低于目前境內同期限債券發行成本。
中行表示,這是“811”匯改以來離岸人民幣市場最大規模的信用類債券發行,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國際化信心增強,境外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提升。
“受離岸人民幣融資成本較高等客觀因素影響,2017年離岸市場共發行144支人民幣債券,較上年減少226支;總發行額為487.5億元,較上年下降61.19%。”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國際部有關人士指出。
中銀香港策略員孔玲也表示:“受制于發行成本高企、流動性短缺等因素,境外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意愿明顯減弱,離岸點心債全年發行量僅為249億元,同比下降了41%;熊貓債發行量雖然達到711億元,但仍然同比下降39%。”
“盡管過去幾年,人民幣國際債券市場已取得顯著發展,但相對國際市場需求、相對中國經濟體量而言,發展仍不充分。”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近日撰文指出,從規模看,當前人民幣國際債券余額僅占全球國際債券市場的0.5%左右;從產品結構看,“熊貓債券”規模依然較小,離岸市場人民幣國債規模不大,發行期限較短,期限結構不完整,難以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線;從流動性看,發行與交易尚未充分活躍,并受到人民幣匯率波動、資本管制政策的較大影響。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認為,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在經歷去年的規模萎縮后,2018年有望穩中向好。“去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下降,主因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不斷萎縮。受人民幣貶值預期等影響,香港人民幣存款2015年9月以來持續下降,2017年底才穩住,2017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額為5600億元,而2015年6、7月時則接近1萬億元。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緊張,導致需求不足。人民幣流動性緊張也導致離岸利率上升,使得點心債融資成本逐漸攀升,部分融資者轉向發行美元債券。此外,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上升,美元利率上升也使投資者觀望情緒加重。”劉健預計,2018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有望好于2017年,一是因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企穩,并有好轉跡象;二是美聯儲加息可能加快,導致美元利率上升,發行美元債券融資成本可能攀升,有利于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三是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推進,對內對外開放穩步提升,有助于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