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是禮貌和友好的表現,是對良好關系的肯定或期許。打招呼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交際能力,折射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竇梅梅是一名初中生,她在上學路上經常能碰到樓上的一位姐姐,很想和對方成為朋友。媽媽對她說:“我們應該主動和鄰里打招呼,這樣大家相互熟悉了,再碰面就不會感到陌生了。”竇梅梅很贊同媽媽的說法。
這天一出門,見那位姐姐從樓上走下來,竇梅梅沖她微微一笑,說:“姐姐上學去嗎?”沒想到,那位姐姐詫異地看了她一眼,仰著頭一聲不吭地走開了,弄得竇梅梅感覺怪怪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些冒失了。
其實,竇梅梅打招呼很有禮貌做得也很得體,反而是那位姐姐的行為有失禮節。
打招呼時也有許多細節問題,比如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要如何打招呼,在什么情況下不必打招呼,同時遇到多人先跟誰打招呼等,都需要我們仔細考慮、充分準備,并具備相關禮儀知識。下面,就讓我們好好學習一下吧。
我們在向他人打招呼時,應注視對方的眼睛,面帶微笑,聲音飽滿,音量適度,手勢自然,如果這時把手插在口袋里,下巴一揚默不作聲則顯得很不禮貌。
雙方見面時,一般由男士先向女士打招呼,年輕人先向年長者打招呼,雙方相距三四步打招呼較為合適。兩人以上結伴同行遇到熟人時,應主動說明同伴與你的關系,然后向同伴介紹對方。若有人遠遠地從對面走來,應該如何打招呼呢?如果是熟人,可直接喊對方的名字,如果是領導或不相熟的人則要鄭重對待。若雙方距離在十米以外,可不打招呼,雙方距離五米左右要視情況而定,若對方看起來很忙則不宜打招呼,若對方步態從容則可選擇適宜的方式。如果對方是一群人,且談笑正酣,可不打招呼以免打擾其興致;如果只認識集體中的個別人,可只同熟人打招呼,但你的目光要關注到其他人,以示尊重。
打招呼要根據時間不同轉變用語。早晨說“早上好”、“您早”、“天氣如何”,中午說“上午很忙吧”、“午飯可好”等等,其中“您好”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招呼語,可隨時使用。
打招呼還要分場合。在路上、車上、商場、公園、餐廳等公共場所偶遇熟人,應恰當問候,若在會場、影劇院、音樂廳看到熟人,要注意保持公共場所的安靜,打招呼時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影響他人,可以采用微笑揮手、點頭的方式。
打招呼的方式
微笑:微笑是一種國際禮儀,能充分體現一個人的熱情、修養、魅力。
握手: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更不可戴帽子和手套。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三秒,且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
鞠躬:鞠躬是對他人表示敬佩的一種禮節。晚輩見到長輩可行鞠躬禮,并雙手交叉輕放身前,對方年歲越長、身份越高,鞠躬也應越深。如果長輩伸出手來,晚輩應伸出雙手輕握住長輩的手后停留幾秒,以示尊重。
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于相識的人在社交場合中打招呼,包括招手致意、點頭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