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徐蒙
據說,絕大多數女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新娘夢”,就像《老友記》里的三個女孩子一樣,而且這不分中外。無論是為了穿上美美的婚紗,還是為了儀式感,長大點或許還會為了雙方父母的面子,為了新郎家的重視,或者為了收回份子錢……
早在我還不知道“婚姻”的意義的時候,就已經參加過很多場婚禮了。中式的,又是搶親又是流水席的;西式的,爸爸牽著女兒的手交給新郎然后酒店吃桌餐的,甚至還有教堂婚禮然后吃自助餐的;現在越來越多變成中西結合的。但也正是因為經歷過別人的婚禮,以至于我從小就是一個堅定的不辦婚禮主義者,因為這些婚禮的場景大部分都讓我挺不舒服的。
比如我不喜歡準備婚禮的種種麻煩;不喜歡從拍婚紗照到準備賓客名單到安排司儀公司到婚禮的過程中男方一點都不享受、只把自己當作擺設的樣子;也不喜歡那么多壓根不怎么認識新婚夫婦、不過是為了回個份子錢才來的賓客們……這些都讓我感覺不到婚禮應有的溫馨和開懷。我相信,不喜歡這樣婚禮的女孩子雖然不多,但還是有的;我更相信,不喜歡這樣婚禮的男孩子,應該不少。
我是一個不喜歡儀式感的人嗎?好像有一點。但這樣的儀式真的可以算作“儀式感”嗎?好像也有哪里不對。直到最近看的一集《生活大爆炸》給了我一些啟發,也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劇集里,男主謝耳朵和女主艾米都是科學家,謝耳朵研究暗物質和弦理論,艾米研究神經科學。一開始,兩個執著的完美主義者對婚禮怎么辦的意見非常不一致:用什么舞曲,誰來證婚,甚至祝酒詞用什么語言……場面一度失控。然后雙方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對婚禮的規劃不能讓二人滿意,那不如直接去領個證好了,沒必要辦婚禮了。
然后這句想必是所有我這樣不想辦婚禮的男男女女們的心聲了:如果我們根本不享受計劃過程,那辦婚禮還有什么意義呢?于是謝耳朵和艾米終于決定去市政廳領個證就好。但在領證的最后關頭,謝耳朵又反悔了,而且一秒變身情話boy。他的理由讓人無法拒絕: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與人結婚,所以我能找到你簡直就是奇跡了。這就好比找到暗物質,唯一的區別是科學家是很認真在尋找暗物質,而我都沒有在找你,所以你是比暗物質更美好的存在。

但當一個人有了如此重大的發現,他不該靜悄悄地帶它去市政廳,而是會站出來告訴全世界。用拉丁文和克林貢語(電影《星際迷航》中的外星種族克林貢人的語言)各說一遍。”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內心一塊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我突然明白,一個不在意婚禮的人,到底不在意的是什么?
除了怕麻煩之外,或許更多的是一種對完美的執著,這種完美,不是婚禮多么盛大多么風光,而是:如果當事人雙方不能享受這個過程,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不能完美,不如沒有。
再回想一下,我有沒有經歷過非常棒的婚禮呢?當然有。我有朋友,他們夫妻兩人一同認真設計婚禮的每一個細節,會在婚禮里融入夫妻雙方對婚禮的夢想,雖然婚禮規模不大,但溫馨甜蜜,賓客盡歡。長輩們雖然覺得這樣的婚禮“不免寡淡”,但還是能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能享受其中。于是我不禁問自己:我真的不喜歡辦婚禮嗎?好像其實也不是,固然我對婚禮并沒有狂熱的追求,但也不是堅定地抵觸。辦不辦婚禮,怎么辦婚禮,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在于那個將要和我結婚的人,他的想法是怎么樣的?他的想法和我一致嗎?
如果雙方能夠達成謝耳朵和艾米這樣的共識,雙方都發自內心地覺得婚禮這種儀式真的對兩個人有意義的話,雙方也都能享受這個準備婚禮的過程的話,這么美好的事麻煩點又算什么呢?但另一方面,如果雙方剛好都不在意儀式感,雙方都能在“不辦婚禮”這件事上真誠地達成一致,那也同樣是一種幸福呀。就像他們原本打算只領個證就好的時候,艾米在市政廳對謝耳朵說的:
“沒有舉辦婚禮真的不會讓我感到遺憾,因為我和你一起來到這里,已經很完美了。”
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挑戰,就是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