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角: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主角檔案
中文名: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英文名:FAST
直徑:500米
接收面積:25萬平方米(相當于30個足球場的面積)
建造總工程師:南仁東
落成日期:2016年9月
地址: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
望遠鏡
甚大天線陣射電望遠鏡
193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卡爾·央斯基研究長途通訊中的靜電噪聲時,發現了銀河系中有射電輻射,從此便有了射電天文學。1937年,住在芝加哥的科學家格羅特·雷伯在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臺射電望遠鏡。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鍋蓋形狀的射電輻射接受器。
射電望遠鏡和光學望遠鏡不同,沒有目鏡和物鏡,由天線和接受器兩部分組成。它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機差不多,靈敏度和準確度高很多。它能把宇宙中微弱的無線電信號收集起來,進行放大、分離,傳輸給后端計算機記錄起來。天文學家通過分析這些數據,能夠得到來自宇宙中各個天體的信息。
天文學家都夢想著擁有一個巨大的“鍋蓋”,面積越大越好。鍋蓋形狀的電視天線面積越大,電視機的畫面就越清晰。射電望遠鏡也一樣,天線的面積越大,所接收到的信號就越多、越清晰,就越能靈敏地分析出準確的數據和信息。
美國有阿雷西博望遠鏡和甚大天線陣,德國有埃費爾斯貝格射電望遠鏡,法國有南賽射電望遠鏡……
1994年,中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設想,在中國造出一個“大鍋蓋”,更精準地對宇宙進行觀測與研究。20多年過去了,他率領他的團隊在貴州大山里造出了直徑500米的“大鍋蓋”。
FAST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由一個巨大的鍋蓋狀天線和6個百余米高的饋源艙支撐塔組成。
直徑達500米的巨大“鍋蓋”,由4450個半球狀反射面單元組成,每個反射面單元又由鏡面和支撐架組成。每個反射面的面板上密布著孔洞,雨水能夠流下去,不積水,還能減少風負載;孔洞能提高透光率,反射面之下,植物能生長,很好地避免了水土流失。
饋源艙是“天眼”的核心部件。饋源艙內,配置了分辨率十分靈敏的接收系統,還裝有追蹤系統,指揮天線轉動,去追蹤、捕捉有用信號,能確保精確地聚集和監聽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和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望遠鏡相比,中國“天眼”的靈敏度提高了10倍。
建設中的“天眼”
中國“天眼”還配有一個超級大腦,每秒可以計算200萬億次以上的超級計算機,存儲容量也巨大,能夠快速地處理接收到的信號。
目前,中國“天眼”可以為我國航天項目提供一系列的準確數據,準確預報太空天氣狀況。它還能監聽外太空的宇宙射電波,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到目前為止,它已經發現了9顆脈沖星,并得到了證實。
“FAST能從宇宙的今天看到很遠的地方去,有助于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甚至是‘地外文明’”。
“天眼”接受信號示意圖
問答
:為什么要把“天眼”建在貴州深山里?
:“天眼”最怕的就是電磁波干擾。在貴州深山里,空氣清新,沒有電磁波的干擾,有利于它更精確地進行工作。如果要去參觀“天眼”,應該關閉手機等電子設備,避免電磁波對它造成傷害。
:“天眼”如何接收外星人的信號?
:“天眼”能夠靈敏地捕捉到宇宙深處細微的電磁波以及射電輻射,通過計算和分析,識別出外星生物留下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