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肅妹,林 扇,劉曼華(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 陽江 529500)
間質性膀胱炎(IC)是一種膀胱壁在無明確誘因導致纖維化炎性反應的泌尿系統病癥[1]。其臨床表現為嚴重的尿頻、尿急以及恥骨上區及會陰部等疼痛不適為表現的臨床綜合征,膀胱充盈時疼痛加重,排尿后疼痛減輕。主要特點是膀胱壁纖維化,伴有膀胱容量減少。有報道顯示,間質性膀胱炎逐年呈上升趨勢,并在女性人群中較為多見。其病因病理均未明晰,當前治療方案均是以緩解病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治療實踐中,以多治療方式進行綜合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間質性膀胱炎患者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齡28~59歲,平均(42.66±9.28)歲,病程12~120個月,平均(69.20±35.11)個月。患者入選標準參考采用美國糖尿病協會、消化協會及腎病協會(NIDDK)的診斷標準[2],排除其他原因引致的下尿路癥狀疾病。所有患者按入院次序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男14例,女24例,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年齡分別為(42.76±8.68)歲,(42.55±9.96 )歲,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15 9,P>0.05);試驗組和對照組病程分別為(68.66±37.67)個月和(69.74±32.85)個月,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2,P>0.05)。事先與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進行充分溝通,了解詳細治療過程、注意事項及可能治療結局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膀胱水擴張,所有患者采用硬脊膜麻醉置入外鞘的膀胱鏡,其中并使用0.9%NaCl溶液進行灌注。一般首次灌注量較少,以后逐漸增加灌注量并維持。稍后再次進行擴張,所有患者均在術后采用尿管滯留。試驗組患者在治療基礎上給予透明質酸灌注,其中所有患者均通過尿管進行灌注。治療前后均行尿頻評分(PUF)、膀胱容量測定、癥狀評分(ICSI)、問題評分(ICPI)、生活質量(QOL)評分[3]。
1.3效果評價:治療后1個月進行ICSI評分,判定標準參考相關文獻制定[4-5]。具體為患者是否有需要小便的感覺、兩次小便有無間隔2 h、夜間小便次數和有無膀胱燒灼感等臨床癥狀在1個月內是否改善。如顯著改善或消失,ICSI評分下降>7者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ICSI評分下降未達到7者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者為無效。其中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兩組患者療效對比:經治療后,試驗組的總有效率達89.5%,而對照組僅為71.0%,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
2.2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PUF、膀胱容量、ICSI、ICPI和QOL結果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PUF、膀胱容量、ICSI、ICPI和QOL的結果,與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患者的QOL、膀胱容量均得到顯著提高,ICSI及ICPI均得到減弱。詳見表2、圖1。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顯著有效無效總有效對照組3814(368)13(342)11(289)27(710)試驗組3822(579)12(316)4(105)34(895)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時間PUF膀胱容量(ml)ICSIICPIQOL治療前2213±327937±1761566±2311131±1582238±289治療后1154±186①2613±348①793±125①783±104①4639±492①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圖1 間質性膀胱炎治療結果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有8例和3例出現肉眼血尿,經對癥治療后消失;分別有5例和2例患者呈現腹脹感,治療結束后癥狀消失,余無明顯異常,均能堅持完成治療。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間質性膀胱炎是泌尿系統疑難病癥之一,其存在診斷困難,治療也存在一定困難。有研究認為其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自體免疫、過敏、細菌感染等很多因素有關。該病呈慢性發作過程,表現為非細菌性膀胱炎癥病變。臨床易見到尿頻、尿急、夜尿,膀胱區或會陰部疼痛,并呈進行性加劇。該病發病情況是女性多于男性[6]。本文的臨床實踐結果也符合這一規律。其可能原因是男性的誤診率較高。
鑒于本病病因、病機制均未明確,因此當前治療是以減輕患者痛苦和改善患教師生活質量為主要治療目的,以對癥治療和多種治療方式綜合治療為主。在本次臨床治療實踐中采用膀胱水擴張聯合透明質酸鈉灌注綜合治療的方案。臨床治療實踐結果表明,采用綜合治療后,治療有效率高達89.5%,顯著高于對照組。這揭示這一治療方案對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有效。
膀胱水擴張、膀胱灌注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主要手段。鑒于間質性膀胱炎易復發,臨床多采用聯合治療[7-8]。
當前間質性膀胱炎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膀胱水擴張,它同時也是該病的重要診斷方法。文獻報道其臨床有效率最高可達70%[8],與本文的研究結果相近。其治療有效一般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點:①膀胱擴張后對神經系統存在一定影響,表現為神經末梢被破壞,患者感覺病癥減輕;②尿中肝素結合表皮生長因子(HB-EGF)增加,而抗增殖因子(APF)減少,從而有助于膀胱黏膜的生長;③與膀胱微血管的改變有關;④這可能是膀胱擴張后,對膀胱壁造成刺激的刺激物減少、濃度變稀,患者感覺病癥減輕[9-10]。但從治療過程可知,其只能具有短期療效,這在文獻也獲得了證實[11]。因此需要輔助其他治療方案。我們在本次臨床治療實踐中加用了透明質酸鈉。
透明質酸是一種的線性聚糖,在本次研究采用其鈉鹽[12]。結果證實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達89.5%。透明質酸鈉的主要作用機制是:①可有效修復膀胱上皮細胞缺損;②能阻止刺激物、如自由基或其他毒性物質對膀胱組織的刺激;③在治療過程中與膀胱水擴張術起協同作用,從而使其直達病灶發揮作用,以不同方式減少對上皮下神經末梢的刺激[13-15]。本文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兩種治療方式聯用后,不但總有效率顯著增高,不良反應也較少。
將膀胱水擴張聯合透明質酸鈉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能有效提高臨床總效率,患者的各項指標均獲得顯著改善,不良反應小,而且生活質量也獲得提高。這一治療方案為間質性膀胱炎的診治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新思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陳 華,高小蘭,趙 壁.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對疾病認知、態度和自我照顧行為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4,28(9A):3110.
[2] Metts J F.Interstitial cystitis: urgency and frequency syndrome[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1,64(7):1199.
[3] 盧寶健,尚芝群,張 衛,等.膀胱水擴張聯合灌注透明質酸鈉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臨床研究.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5,30(5):425.
[4] O′Leary MP,Sant GR,Fowler FJ Jr,et al.The 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 and problem index[J].Urology,1997,49(5A Suppl):58.
[5] 鄭 偉.膀胱水擴張聯合灌注透明質酸鈉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0):101.
[6] Eisenberg E R,Moldwin R M.Etiology: where does prostatitis stop and interstitial cystitis begin?[J].World Journal of Urology,2003,21(2):64.
[7] 王 銳,高靖達,張 衛,等.索利那新聯合三聯藥物膀胱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征療效分析.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6,22(4):341.
[8] 李東魁.中西醫結合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療效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7): 27.
[9] 王樹敏.膀胱水囊擴張后行藥物灌注治療膀肌炎臨床療效分析,2015,15(10)114.
[10] 王世祿,陳瑾瑜,范康業.膀胱水擴張術治療間質性膀胱炎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8):1004.
[11] 程 斌,邵 豐,吳海媚,等.膀胱水擴張聯合肝素堿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4,44(3):216.
[12] 朱國輝.透明質酸鈉治療間質性膀朧炎效果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4,15(3)228.
[13] 葉少波,史 明,常江平,等.透明質酸鈉膀胱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研究[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4,17(3):185.
[14] 肖 川,王 勇,易正金,等.透明質酸鈉和肝素膀胱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比較[J].中國藥業,2014,23(9):69.
[15] 索 毅,席 楠,許社鵬.鉀離子敏感試驗對透明質酸鈉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療效頂測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