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旭輝,潘小美(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精神科臨床綜合征,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常表現為思維聯想障礙、幻覺、情感障礙、意志行為障礙,病情往往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容易伴發抑郁、失眠癥狀,給患者的身心帶來痛苦,故臨床上需對其進行積極治療[1]。抗精神病藥物是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方法,但臨床上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可能會出現心電圖異常情況,提示可能出現心臟功能受損[2],本研究旨在探討抗精神病類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臟功能的影響,為此,針對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于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排除藥敏試驗不合格患者、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采取計算機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三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其中,利培酮組包括男19例,女31例,年齡21~62歲,平均(41.83±17.29)歲;齊拉西酮組包括男18例,女32例,年齡22~64歲,平均(42.05±17.62)歲;喹硫平組包括男20例,女30例,年齡為21~63歲,平均(41.49±16.98)歲。三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利培酮組、齊拉西酮組、喹硫平組分別采用利培酮、齊拉西酮、喹硫平治療,均為口服,連續治療8周,其中,利培酮給藥1次/d,第1天劑量為1 mg/次,第2天為2 mg/次,第3天為3 mg/次,之后按照3 mg/次劑量維持給藥;齊拉西酮2次/d,于早餐、晚餐后服用,20 mg/次,根據患者病情可酌情增加至80 mg/次;喹硫平每天給藥2次/d,150 mg/次,之后可根據患者病情酌情增加至300 mg/次。
1.3觀察指標: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心電圖異常發生率、心臟超聲檢查結果比較,其中,心電圖異常指標包括QT間期延長率、竇性心動過速發生率、T波改變率、ST-T壓低率,采用美國DMS動態心電圖分析系統檢測;心臟超聲檢查采用東芝Aplio3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
1.4療效評價:治療8周后,根據陽性和陰性癥狀評分(PANSS)評估療效,根據PANSS減分幅度劃分為痊愈:PANSS減分幅度達到75%;顯效:PANSS減分幅度達到50%,但不足75%;有效:PANSS減分幅度達到25%,但不足50%;無效:PANSS減分幅度不足25%[3],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1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利培酮組、齊拉西酮組、喹硫平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8%、92%、90%,三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例數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利培酮組508(160)21(420)15(300)6(120)44(880)齊拉西酮組508(160)22(440)16(320)4(80)46(920)喹硫平組509(180)21(420)15(300)5(100)45(900)
2.2三組患者心電圖指標比較:治療后,齊拉西酮組的QT間期延長率高于其他兩組(P<0.05),而三組患者的竇性心動過速發生率、T波改變率、ST-T壓低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三組患者的心電圖指標比較[例(%)]

組別例數QT間期延長率竇性心動過速發生率T波改變率ST-T壓低率利培酮組502(40)①2(40)1(20)1(20)齊拉西酮組509(180)3(60)4(80)2(40)喹硫平組501(20)①3(60)1(20)2(40)
注:與齊拉西酮組比較,①P<0.05
2.3三組患者心臟超聲指標比較:三組患者治療后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容積等心臟超聲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后,齊拉西酮組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容積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組別例數時間LVEF(%)LVEDV(ml)利培酮組50治療前3082±37310942±1043治療后4078±468①14089±1507①齊拉西酮組50治療前3061±35610932±1024治療后3541±424①12536±1465①喹硫平組50治療前3079±36210927±1071治療后4065±459①13994±1507①
注:與治療前相比,與齊拉西酮組相比,①P<0.05
精神分裂癥屬于臨床常見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上當前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其發病初期多表現為敏感、多疑、不安,隨著病情的進展,其臨床表現逐漸發展為妄想、幻覺、感知覺障礙、意志行為異常等,病情遷延不愈,一旦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癥后,其生活質量往往會嚴重受到影響,其認知功能、社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失,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對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家庭和諧、社會安定均十分不利[4-5],故臨床上應積極治療精神分裂癥。
抗精神病藥物是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手段,常用的藥物主要有利培酮、齊拉西酮、喹硫平等,其中,利培酮屬于單胺能拮抗劑,可通過與α2-腎上腺受體、5-羥色胺受體進行結合,對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多巴胺受體活性進行有選擇性的抑制,從而起到抗精神障礙的作用[6];齊拉西酮對多巴胺D2受體、5-HT受體均具有良好的親和性,可作用于以上受體,對5-HT受體起到拮抗作用,對多巴胺活性起到激動作用,從而對額前葉多巴胺活性降低、5-HT異常狀況予以糾正,達到抗精神障礙的目的[7];喹硫平屬于二苯并氧氮卓類抗精神病藥物,可作用于5-HT受體、多巴胺D2受體、組胺受體,抑制多巴胺受體和組胺受體活性,減輕精神障礙[8]。本研究中,利培酮組、齊拉西酮組、喹硫平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8%、92%、90%,三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這三種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顯著。
但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期間,還容易對患者心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與抗精神病藥物的抗膽堿能作用有關。本研究中,治療后,齊拉西酮組的QT間期延長率高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三組竇性心動過速發生率、T波改變率、ST-T壓低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相比于喹硫平、利培酮,齊拉西酮更容易引起心電異常,在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必要時可進行心電監護。
本研究中還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經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后的心臟超聲情況進行研究,心臟超聲是一種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具有無創性、快捷便利、成本較低、圖像清晰的優勢,主要是通過高頻探頭對受檢者心臟部位進行掃描,可對冠狀動脈的血管內徑、內中膜厚度進行準確的測量,從而對動脈血管壁結構的變化予以清晰、直觀的反映,還能對血流情況進行信號模擬,便于實時監測動脈血管中的血流情況,對血流阻力指數進行計算,準確反映出受檢者的左心射血功能情況[9]。本研究通過對三組患者治療后進行心臟超聲檢查后發現,齊拉西酮組治療后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舒張末期容積明顯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經不同抗精神病類藥物治療后,其心臟功能發生不同改變,通過心臟超聲檢查結果可以看出,齊拉西酮治療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受損情況較利培酮和喹硫平更加嚴重。
綜上所述,采用利培酮、齊拉西酮、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均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其中,齊拉西酮的QT間期延長較為突出,而利培酮、喹硫平對患者心臟功能的影響相對較小。
4 參考文獻
[1] 王 燕.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電圖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5):15.
[2] 張 敏,韓麗君,丁曉玲,等.四種抗精神病藥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心電圖QT間期的影響[J].精神醫學雜志,2013,26(6):457.
[3] 劉 薇,熊吉東,唐 月,等.八種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4,48(4):305.
[4] 李明惠,聶愛榮.典型抗精神病藥對心電圖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5):1867.
[5] 杜紅興.不同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功能影響的隨訪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23):11.
[6] 卓克婭,李宇.抗精神病藥物致心臟損害的心電圖異常發生率的統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5):563.
[7] 周琳琳,張天宏,許義,等.9~17歲精神分裂癥患兒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心電圖的改變[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5,15(1):53.
[8] 余曉儀,鐘思俊,王佩玲,等.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臟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11):97.
[9] 陳 勱,茶春喜,馬鵬超,等.血漿N末端腦利鈉肽水平和心臟超聲心功能參數對心功能分級的評估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