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泳波,廖曉茹,李麗莎,盛 嬈,李業彪(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內科,廣東 湛江 524002)
大多數重癥患者受病情影響,自主呼吸困難,必須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然而機械通氣雖緩解了患者呼吸困難,為患者搶救贏得更多時間,但卻易引發其他并發癥情況,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則是采取呼吸機通氣常見并發癥之一[1]。據相關資料統計[2],采取呼吸機通氣治療超過48 h患者中,有20%左右患者出現肺炎,由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具有一定的耐藥性,普通抗菌藥難以起效,治療難度大。本文對我院內科100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措施發現,采取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效果更理想。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內科收治的100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27~64歲,平均(45.5±4.8)歲,其中19患者例表現為咳嗽,13例患者表現為胸痛、胸悶,15例患者表現為肺部啰音,14例患者呼吸道出現大量膿性分泌物。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26~65歲,平均(45.1±4.3)歲,其中17患者例表現為咳嗽,14例患者表現為胸痛胸悶,15例患者表現為肺部啰音,15例患者呼吸道出現大量膿性分泌物。兩組患者均有發熱現象且使用呼吸機通氣時間為48 h以上,平均體溫約38℃左右,且呼吸道存在膿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細胞為≥10×109/L或<4×109/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表現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取綜合治療法,治療前,臨床醫生應做好手部消毒、清潔,必須佩戴手套,穿隔離衣,做好交叉感染預防工作,讓患者保持45°半臥位姿勢,定期對患者進行插管吸痰,插管過程中應先確認氣囊壓力是否適合,再進行插管,并根據患者病情情況采取靜脈滴注方式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及氣霧劑吸入,以防止患者出現劇烈咳喘情況,另外,臨床醫生還應注意定期對呼吸機清潔、消毒工作,盡量減少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并注意患者營養情況,必要時給予患者一定的營養支持。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前,應先做皮下測試患者是否存在阿托品過敏情況,確認患者皮試后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正常后,在患者氣道中插入導管,導管選擇方面應選擇“Y”形氣管導管,先用導管將患者氣道中膿性分泌物吸取干凈后,采取抗菌藥和0.9% NaCl溶液對患者肺泡進行關系,抗菌藥應根據患者皮試結果選擇,以防患者出現過敏情況,注入重洗液量為15 ml/次左右,重洗時間為30 s,重洗次數和重洗量根據患者病情而定,一般病情較輕患者沖洗量約為50~200 ml左右,病情較為嚴重患者重洗量約為1 000 ml左右。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發熱時間、咳嗽、咯痰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抗菌藥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記錄。顯效:患者肺部啰音、膿性分泌物完全消失,體溫、白細胞恢復正常,無咳嗽情況,經X線片確認,患者病灶全部消除,痰液培養檢查為陰性;有效:患者肺部啰音、膿性分泌物明顯改善,體溫、白細胞、咳嗽情況趨向好轉,經X線片確認,患者病灶消除50%以上,痰液培養檢查為陰性;無效:患者肺部啰音、膿性分泌物無改善,體溫升高,咳嗽情況加劇,經X線片確認,患者病灶消除50%以下。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對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臨床治療情況更為顯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住院時間比較:與對照組相比,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并發癥及死亡情況對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癥人數及死亡人數明顯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對比[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對照組5020(4000)18(3600)12(2400)38(7600)觀察組5037(7400)10(2000)3(600)47(9400)χ2值23582263492127059127059P值00000011740000300003


組別例數發熱時間咳嗽咳痰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50521±1232352±4821374±2511622±2151752±242對照組502568±3143287±5492668±3752795±4363514±419t值42921590498202770170621257494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表3兩組患者并發癥及死亡情況對比[例(%)]

組別例數竇性心跳過速竇性心跳過緩其他并發癥死亡對照組505(1000)3(600)3(600)4(800)觀察組502(400)01(200)0χ2值27650618562083383333P值00963001280148900038
在臨床治療中,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人數較為普遍,這類患者大多需通過呼吸機輔助呼吸才能保證患者呼吸順暢,但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幾率也就更大,據統計[3],我國醫院重癥病房中因呼吸機引發肺炎疾患者數達到10%~21%左右,其中內科重癥病房呼吸相關性肺炎疾病患者數為10%左右,因呼吸機引發肺炎導致患者死亡人數達到20%~70%,而當患者出現肺部感染時,患者支氣管出現膿化、炎性反應、充血情況,引發胸悶、胸痛、發熱、呼吸困難、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4],需及時進行救治,否則將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主要是指患者使用呼吸機48 h以上拔管后出現肺炎,出現脫管困難,甚至出現死亡情況,這種肺炎主要因病菌感染所致,如鮑曼不動桿菌、金黃色葡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假絲酵母菌、肺炎克雷伯等病菌均有可能導致患者感染肺炎[5]。目前,關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主要采用抗菌藥進行治療,如舒巴坦、亞胺培南、頭孢哌酮、美羅培南等均可作為肺炎治療藥物,但長期采用抗菌藥進行治療病菌易出現耐藥情況,如鮑曼不動桿菌產生耐藥情況達到70%以上,不利于患者后期生存,因此,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治療方面必須尋求新的治療方式。纖維支氣管鏡是呼吸道系統中常用治療手段之一,且其治療效果獲得患者及臨床醫生認可,支氣管肺泡灌洗主要采用纖維支氣管鏡聯合多種抗菌藥物對患者感染部位進行多次抽吸、灌洗,將患者病灶處痰液、膿液吸出,以減少患者支氣管中膿性分泌物,同時,抗菌藥物多次灌洗病灶可達到消炎效果,比防止出現再次感染情況,導致病情加劇,在治療后期,結合患者病情,再給予一定的營養支持,患者很快便可恢復健康。相較單純的采取抗菌藥治療,支氣管肺泡灌洗不僅創傷小、操作簡便,且不良反應、并發癥少,治療目的也更為準確,即使患者意識不清,也可進行治療。本研究通過對100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措施發現,采取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起臨床有效率達到94%,而傳統的綜合治療臨床有效率僅76%,兩種治療方式對比,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明顯更為理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加之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少、不良反應小,患者死亡率明顯減少,可作為治療中首選方案。
綜上所述,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治療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可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及死亡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陳 茜,季崇裕,劉伯飛等.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中國臨床醫生,2016,23(11):26.
[2] 羅 彬,于湘友,姜 華,等.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肺泡灌洗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4(10):2656.
[3] 陳偉杰,謝偉武,李澤倫,等.纖維支氣管鏡輔助治療重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及對呼吸力學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5,46(10):1619.
[4] 李志慶,曹國燦,張 磊,等.纖維支氣管鏡下沐舒坦肺泡灌洗對重癥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療效[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0(3):175.
[5] 羅 琴,趙桂芬,楊曉紅,等.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ICU呼吸機性肺炎2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5,12(1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