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湖南省花垣縣人民醫院,湖南 花垣 416400)
CT掃描的密度與分辨率十分理想,與傳統X線平片相比而言,將CE掃描應用在肺部疾病的診斷中可以有效提升診斷的特異性與敏感性,研究顯示,CT對于肺癌的發現率為傳統X線平面的8倍以上,尤其是針對周圍型小腺癌,此類腫瘤密度低,在胸片上往往難以顯示[1]。目前,螺旋CT掃描已經成為診斷早期肺癌最為有效的手段,但是,若采用大劑量X線照射,往往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在這一背景下,低劑量CT掃描技術誕生。為了分析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胸部平掃對肺部細節顯示的不同,現對我院近年來進行體檢的肺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螺旋CT診斷的46例肺部結節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齡32~82歲,平均(56.3±4.7)歲,其中,11例為肺外腫瘤肺內轉移多發結節,35例為肺內不明性質單發結節。
1.2掃描方式:對于本組患者,均應用Philips lngenuity vore 128螺旋CT機進行常規掃描,掃描參數調整為120 kV/160 mAs,螺距為1.0,層厚共計5 mm,單次掃描CT劑量加權指數是23.3 mGy,在充分與患者溝通之后開展低劑量掃描,管電流控制在40 mAs,螺距為2.0,層厚為5 mm,其余參數同常規掃描方式,此時掃描CT劑量加權指數是2.9 mGy,具體掃描技術參數見表1。將采用兩種不同掃描方式得出的結果應用肺窗進行觀察,窗位為-650,窗寬為1 000,采用縱隔窗觀察法,窗位為40,窗寬為250。
表1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平掃技術參數
1.3診斷評價方式[2]:由從事CT診斷工作多年,對肺部CT診斷有豐富經驗的兩位醫師應用雙盲法進行評估,避免對同一患者的CT片在同一時間內進行評估,記錄患者結節大小、結節數目、鈣化、空洞、毛刺征、分葉征、CT值。

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掃出結節情況、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對結節邊緣征象診斷情況、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結節內部征象情況分別見表2~4,對兩組診斷結果進行分析,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掃出結節情況(個)

CT掃描方法結節直徑(mm) 5 6~10 10~20 >20 總計常規劑量掃描法80593617192低劑量掃描法84573617194
注:結節直徑≤5 mm可能為血管,需進行再次檢查
表3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對結節邊緣征象診斷情況(例)

CT掃描方法分葉毛刺邊緣不規整胸膜凹陷常規劑量掃描法21183711低劑量掃描法21163711
表4低劑量和常規劑量螺旋CT結節內部征象情況(例)

CT掃描方法鈣化空洞密度不均支氣管氣像常規劑量掃描法118216低劑量掃描法118186
低劑量CT掃描最早由Naidich在1990年提出,雖然在低電流狀態下,增加了圖像的噪聲與縱隔偽影,但是依然可以將患者肺部病變情況與解剖結構充分顯示出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院對高危人群采用常規劑量螺旋CT進行診斷,雖然可以提升診斷的準確性,但是其CT輻射劑量過大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為此,需要在保證肺病診斷的準確性前提下采取科學的措施降低CT診斷的輻射劑量[3]。
近年來,肺癌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已經發現的肺癌患者中,只有不到20%可以在早期診斷出,中晚期肺癌患者術后五年生存率只有20%,而早期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率可以達到70%以上,因此,對于肺結節的早期診斷是尤為重要的。在以往,肺癌普查主要采用X線胸片來進行,該種診斷方式影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T螺旋診斷屬于斷層影像,與常規X線胸片相比,對于肺癌的早期診斷優勢顯著。但是,CT螺旋掃面輻射量是X線片的幾十倍,給臨床應用帶來了一定的局限,而低劑量螺旋CT診斷方式的誕生則給肺癌的CT普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4]。
螺旋CT掃捕的螺距與層厚會直接影響到肺結節檢出的準確性,但是,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就不會影響診斷的準確性。本組研究結果也顯示,對低劑量與常規劑量螺旋CT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如果懷疑患者為縱隔病變者或者體型肥胖,影像噪聲會相對較大,這會影響圖像的質量,因此,可以提高掃捕mAs,也可以采用其他診斷方式,以便提升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低劑量螺旋CT掃描法可以有效降低輻射量,提升球管使用率,對于病灶的檢查情況與常規劑量螺旋CT無顯著差異,診斷方式可靠、安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與應用。
4 參考文獻
[1] 孫 巨,鄭春明,杜金梁.低劑量螺旋CT胸部檢查140例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8(7):352.
[2] 武 杰,馬曉偉.低劑量螺旋CT對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6,21(31):279.
[3] Marcus P M,Bergstralh E J,Fagerstrom R M,et al.Lung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Mayo Lung Project:Impact of Extended Follow-up[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0,92(16):1308.
[4] 程傳明,馮 強,于 洪,等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對孤立型細支氣管肺泡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