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雄,臧 晶,鮑烱琳,周斌兵,朱宇東,陳立倫,王文娟,孫 麗,姚翠群,李 青(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廣東 廣州 510080)
特發性黃斑裂孔主要是指在患者黃斑區中心凹結構位置處,視網膜上的神經纖維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斷裂,多發于中老年人,以女性患者為主要發病對象,但該病一般不伴有眼部疾病并發癥出現[1]。為了分析出影響患者視力恢復以及裂孔愈合的有關因素,本文隨機選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特發性黃斑裂孔治療的2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主要的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特發性黃斑裂孔治療的2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玻璃體切割加上氣體充填以及內界膜剝除的手術,其中女15例,男7例,年齡41~69歲,平均(58.7±5.1)歲。所入選患者均沒有患其他眼部并發癥,例如視神經病變、高度近視、視網膜脫離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并且在手術前都經過TOPCON 3D-OCT、最佳矯正視力(BCVA)、間接檢眼鏡以及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確診為特發性黃斑裂孔[2]。
1.2治療方法:手術開展前常規檢查的內容:使用 TOPCON 3D-OCT儀器對患者的患眼的黃斑區進行仔細的掃描,范圍大致為6 mm。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OCT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裂孔的高度(H)、底徑(BASE)及最小徑(MIN)、在水平方向處光感受器的內外節缺失區域的直徑大小(DIOA)、光感受器和起點的脫離與裂孔兩側的外界膜斷端間的實際距離(M、N),每只患眼測量的次數為三次,最終結果取三次的平均值。按照上述方式所測得的數據,詳細計算出黃斑裂孔的愈合指數(MHCI)=(M+N)/BASE、裂孔牽拉指數(THI)=H/MIN[3]。MHCI的范圍為0.25~0.97,平均值為0.73;THI的范圍為0.38~3.68,平均值為1.14。
手術過程:由一位醫生以經睫狀體平坦部位進行標準三切口(25G)玻璃體切割的方式對22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首先從中央部位對患者進行玻璃體切割,玻璃體切除后,注入0.1~0.3 ml且稀釋過后的ICG染色劑。染色結束之后,將患者裂孔周圍的后極部內界膜剝除,范圍大概在兩個視盤直徑大小左右,并在充分地對患者進行氣液交換之后,對其眼睛內部注入0.8~1 ml的長效惰性氣體。切口自閉,未縫合。手術完成后告知患者以俯臥的姿勢躺下,等氣體全部被吸收之后,可以隨意變動姿勢,并對其進行定期的術后隨訪[4]。
1.3統計學分析:借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關鍵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對組間進行比較,如果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采用Spearman對H、BASE、MIN、THI、MHCI、年齡以及性別分別與手術后的BCVA和裂孔愈合等級進行的相關分析,如果r值在0~0.3之間,則說明其之間的相關性微弱;如果r值在0.3~0.5之間,則說明其之間的相關性低度;如果r值在0.5~0.8之間,則說明其之間的相關性顯著;如果r值在0.8~1.0之間,則說明其之間的相關性為高度。
2.1手術后黃斑裂孔愈合情況:22例患者經過手術后,經過相關性分析之后,結果表明:MHCI與黃斑裂孔的愈合之間呈顯著相關關系(P<0.05),年齡以及性別和其無相關性(P>0.05),其余指標和其之間呈弱相關關系(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影響黃斑裂孔愈合的相關因素

因素r值 黃斑愈合 視力恢復 H-0345-0156BASE04100361MIN04530401THI-0371-0528MHCI-0588-0206年齡01730014性別02930171術前BCVA04250634
2.2手術后的視力恢復情況:22例患者經過手術后,經過相關性分析之后,結果表明:THI與視力恢復之間呈顯著相關關系(P<0.05),H、MHCI、年齡以及性別和其無相關性(P>0.05),MIN、BASE和其之間呈弱相關關系(且P<0.05)。具體數據見表1。
特發性黃斑裂孔主要是指在患者黃斑區中心凹結構位置處,視網膜上的神經纖維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斷裂。當前臨床上對特發性黃斑裂孔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方式進行的,手術方式一般為玻璃體切割加上氣體充填以及內界膜剝除,對不同的患者進行治療后,可以促進裂孔愈合,視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特發性黃斑裂孔患者在經過手術后,手術后視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并且根據研究得出的結果可以看出,22例患者經過治療后患眼MHCI均<1,但卻是以負相關形式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如果MHCI值越靠近1,那么患者裂孔愈合的等級就會越高。此外,光感受器是否處于完整狀態是根據IS/OS層是否處于完整狀態來判斷的,是對于術后患者視力是否恢復的關鍵指標,這是由于在光信息向生物電信號方向轉化之后,會向中樞神經直接傳遞,而光感受器內部的外節是這個傳遞過程中關鍵的一個環節。本次研究是通過OCT檢查對患者進行檢查的,此種檢查是目前臨床上的一種新的影像學檢查方式,不會對患者產生損傷,可以對視網膜以及角膜進行非常清晰的橫斷面斷層攝像,特別是能夠對黃斑部的細微結構進行精準的測量,精準性非常高,故而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檢查方式所測得數據的偏差率是非常低的,這就為數據的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本次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顯著增加。
經分析得出,影響裂孔愈合的最顯著因素為黃斑裂孔的愈合指數,影響視力恢復的最顯著因素為裂孔牽拉指數。對特發性黃斑裂孔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之后,如若要評定裂孔是否愈合,可以參考黃斑裂孔的愈合指數,如要判定視力恢復程度,可以參考裂孔牽拉指數。
4 參考文獻
[1] 朱遠飛.特發性黃斑裂孔內界膜手術對視覺功能影響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
[2] 劉 敏,郭建蓮,張 華.玻璃體手術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2):2456.
[3] 肖澤鋒,晏世剛,郭晶晶,等.頻域OCT觀察特發性黃斑裂孔手術前后光感受器內外節與視力的關系[J].眼科新進展,2013,33(5):447.
[4] 吳 鵬,黃旭東,孫先勇,等.視網膜內界膜移植術在特發性黃斑裂孔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4,37(2):98.
[5] 王克勤.活血利水之復明片對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后視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22):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