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樂
(江蘇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江蘇 常州 213300)
據調查,在我國的新生兒中發生窒息的新生兒約占3%。出生時發生窒息是導致新生兒罹患腦癱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會給產婦及其家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1]。研究發現,在產婦分娩期間,對其進行全程胎心監護的效果比較理想,可及時了解其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窘迫,并可及時對其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進而降低其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為了進一步探討全程胎心監護在對產婦進行分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進行分娩的72例產婦。這些產婦均為單胎、足月妊娠。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發生早產的產婦;2)存在妊娠合并癥。將這些產婦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7.42±4.81)歲;其孕周為36~42周,平均孕周為(38.86±2.43)周;其孕次為1~3次,平均孕次為(1.39±0.65)次。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4~34歲,平均年齡為(27.66±4.72)歲;其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9.06±1.84)周;其孕次為1~4次,平均孕次為(1.44±0.82)次。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胎心監護。具體的方法是:在產婦兩次宮縮的間歇,對其進行胎心聽診,每次聽診1 min,每隔20 min為其聽診1次,直至其將胎兒娩出。在對產婦進行胎心聽診時若發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對觀察組產婦進行全程胎心監護。在對產婦進行胎心監護前,護理人員告知其在分娩的過程中接受全程胎心監護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以取得產婦的配合。指導產婦排空膀胱、取半臥位,告知其將腹部暴露出來。護理人員使用胎心監護儀對產婦進行胎心監測。根據胎心監護儀顯示的宮縮曲線及時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更換體位。在產婦兩次宮縮的間歇期間,指導其吃有營養、富含熱量的食物,告知其抓緊休息,以保存體力。在對產婦進行胎心監護期間,護理人員認真記錄其胎兒的胎心率。當產婦胎兒的胎心率<100次/min,且持續的時間超過5 min時,指導其將半臥位改為左側臥位,以減少其胎兒的臍帶受到的壓迫。同時,遵醫囑協助產婦吸氧,為其使用硫酸舒喘靈噴霧劑進行治療,以降低其子宮收縮的強度,改善其胎盤的血液供應。遵醫囑對產婦進行補液,以防其機體發生脫水,并為其補充葡萄糖、維生素。產婦的產程若較長,應遵醫囑為其注射碳酸氫鈉,以糾正其機體的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紊亂[2]。
1)記錄兩組產婦分娩的方式(經陰道自然分娩、進行剖宮產手術、使用產鉗助產)。2)在兩組產婦的新生兒出生后1 min時,分別使用Apgar評分標準評估其呼吸、心率、運動反射、皮膚的顏色及肌張力。Apgar評分的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越好[3]。3)根據兩組產婦所娩新生兒Apgar的評分評估其發生窒息的情況。具體的評定標準是:Apgar的評分為0~3分,表示新生兒發生重度窒息;Apgar的評分為4~7分,表示新生兒發生輕度窒息;Apgar的評分為8~10分,表示新生兒正常,未發生窒息。
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觀察組產婦中,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所占的比例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在兩組產婦中,使用產鉗助產的產婦所占的比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的比較 [n(%)]
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在出生后1 min時其Apgar的平均評分高于對照組產婦的新生兒(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新生兒在出生后1 min時其Apgar平均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產婦的新生兒在出生后1 min時其Apgar平均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新生兒在出生后1 min時其Apgar的平均評分觀察組(n=36) 8.45±1.28對照組(n=36) 6.76±1.44 t值 5.143 P值 0.000
在觀察組產婦的新生兒中,未發生窒息的新生兒所占的比例高于對照組產婦的新生兒(P<0.05),發生輕度窒息的新生兒所占的比例低于對照組產婦的新生兒(P<0.05)。在兩組產婦的新生兒中,發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兒所占的比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的新生兒發生窒息情況的比較[n(%)]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各種原因使胎兒發生宮內窘迫或在娩出的過程中發生呼吸障礙、循環障礙,使其在出生后的1 min內無法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性呼吸的情況。此病患兒可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及酸中毒,嚴重的可發生腦癱甚至死亡[4]。研究發現,在產婦分娩期間對其進行全程胎心監護,可及時了解其胎兒胎心率的變化情況,為醫護人員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指導。例如,在胎兒的胎心率明顯降低時,可通過讓產婦吸氧、指導其改變體位、對其進行補液等方式減輕其胎兒缺氧的程度,進而改善其分娩結局[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全程胎心監護應用于對產婦分娩護理的過程中可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陸亦蕊.產程胎心監護的方法及必要性探討[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7):120-123.
[2]李曉東.胎心宮縮圖參數分析和胎兒狀態評估方法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5.
[3]劉平,樊尚榮.“Apgar評分共識(2015)”解讀[J].中華產科急救電子雜志,2015,4(4):214-218.
[4]韓歡.產程胎心監護的方法及必要性探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5,31(2):120-123.
[5]楊玉環.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6,35(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