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污水處理建設市場和運營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產業整合逐步展開,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將進一步推進,污水處理投資運營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將為環保產業帶來巨大商機。本文從污水處理業務的市場前景入手,分析供水公司參與污水處理業務BOT運作的程序與風險,提出供水公司參與污水處理BOT業務的經營策略,以期對有關決策具有借鑒價值。
一、污水處理業務的市場前景與經濟價值分析
(一)政策導向。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促進了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當前,國家從戰略層面出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方案,特別是“水十條”進一步明確治理目標,到2017年前消滅劣五類水,而且總投資有2萬億元的規模,水污染治理行業將迎來突破式發展。規劃提出,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再有《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等法律制度的剛性要求,使市政生活污水處理等環保業務成為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
(二)價值導向。市場化的政策導向加快了水務行業的發展進程。 “十二五”綱要指出“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 “建立健全能夠靈活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提高排污費征收率。改革垃圾處理贊征收方式,適度提高垃圾處理贊標準和財政補貼水平,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2015年1月2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 2015] 119號)第一條規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要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的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2016年底前,設市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這些“污染付贊、公王海濱平負擔、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政策導向都將有利于改善水務市場環境,保證投資者合理的經濟價值預期,促進污水業務的發展進程。
二、處理好風險問題,是BOT運作成敗的關鍵
BOT項目一股投資金額大、運作時間長,且涉及經濟、法律、政策等方面,風險高。所以,在BOT運作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要采取大量防范措施,有效規避風險。BOT項目的風險主要有:政治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融資風險和不可抗拒的外力風險。具體來講:
政治風險。政局不穩定,社會不安定會給BOT項目帶來政治風險,這種風險是跨國投資的BOT項目公司特別考慮的。
市場風險。在BOT項目長長的特許期中,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變化時有發生。通常BOT項目投資大都期限長,又需要政府的協助和特許,所以具有壟斷性,但不能排除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帶來的市場風險。此外,在原材料市場上可能會由于原材料漲價從而導致工程超支,這是另一種市場風險。
技術風險。這種風險的一種表現是延期,工程延期將直接縮短工程經營期,減少工程回報,嚴重的有可能導致項目的放棄。另一種情況是工程缺陷,指施工建設過程中的遺留問題。該類風險可以通過制度安排上的技術性處理減少其發生的可能性。
不可抗拒的外力風險。BOT項目和其他許多項目一樣要承擔地震、火災、江水和暴雨等不可抵抗而又難以預計的外力的風險。
三、BOT風險的規避和分擔
應付風險的機制有兩種。一種機制是規避,即以一定的措施降低不利情況發生的概率;另一種機制是分擔,即事先約定不種情況發生情況下損失的分配方案。這是BOT項目合同中的重要內容。
按照慣例,在各參與者之間誰最能控制的風險,其風險便由誰承擔。對不屬于各方或各方都無法控制的風險,由雙方共同承擔。具體說來:
①政治風險的規避。政治風險主要由政府承擔責任。這種風險僅憑經濟學家和經濟工作者的經驗是難以評估的。項目公司可以在談判中獲得政府的某些特許以部分抵消政治風險。如對市場風險,可以與政府簽署最低水量協議和調價協議;對政府的交付風險,可以通過協議或支付保函形式予以保障等。
②由于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變化致使投資商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政府可通過調整收費價格,延長特許期限等措施予以補償。另外,由雙方分擔一些風險,如對物價上漲(主要是電價)、出水標準提高等,雙方可制訂一物價上漲價格變化調整的公式。
污水處理BOT項目污水處理服務費的測算主要包括四大步驟:
(1)明確測算的邊界條件,如項目的處理能力、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期、特許經營期限、折舊年限、稅金及稅收優惠等。
(2)計算項目成本。根據項目確定的污水處理工藝、設計能力及當地的物價水平,以及項目運行所需要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費等消耗,測算項目運營的建設成本和經營成本,在經營成本的基礎上加上項目的折舊費用和財務費用,計算出項目運營的總成本。
(3)確定基準的投資報酬率。在成本確定之后,污水處理收費涉及的另一核心問題是投資回報率的確定。可根據行業的收益水平,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為項目選取一個基準收益率作為內部報酬率來評價項目的收益水平。
(4)測算政府需要支付的污水處理服務費。根據計算出的項目總成本和確定的投資報酬率,通過對項目進行財務評價,可計算出項目的單噸污水處理服務費。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況下,污水處理服務費的合理確定是投資報價的關鍵,直接關系到BOT項目的成功與否。
總之,要了解國家稅收政策和地域特殊規定,測算合理的、可接受的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熟悉污水價格結算方式、預判物價變動趨勢、吃透調價公式等,才能有效地開展BOT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