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合當前國家倡導“軍民融合”背景以及軍隊物業管理的優勢,從可行性需求和物業機構雛形構建上進行了闡述相關要求和職責分工為地方物業公司進駐軍隊營區指明了發展途徑。
2017年6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與此同時物業管理在地方發展也愈加成熟,業已形成一個完整行業體系,并且已經逐步成為每一個住宅小區的標配。二者結合形成具有新時代特色的中國軍隊物業管理模式時機趨見成熟。
一、發展背景
(一)從改革態勢來看,軍隊未來官兵的培養必將向著專業性、職業化發展,一些非軍事崗位由地方物業公司人員來擔任,與軍隊凝心聚力提高戰斗力生成不謀而合,有利于軍事效益最大化。在改革過程中人員精簡是一個必然過程,部隊現役人員會越來越精干,但傳承的優良作風要求營區管理并不會放松,這勢必會造成負擔過重,例如可能有的單位存在人員少卻要負責大片的室內外環境要打掃,耗費官兵大量精力,如果由地方物業管理單位來負責物業維護,部隊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專業學習和崗位訓練。
(二)從效益層面來看,地方物業公司的進駐軍營對于軍隊而言有利于軍事效能提升。部隊可以大量減少生活設施、非戰斗裝備的配備和日常維護開支,例如在以色列軍車僅指作戰車輛(坦克、裝甲車、導彈車等)。而在我軍,轎車、大客車都是單位的標配。對于地方物業公司而言這既是一個新發展的市場,同時又可以為社會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甚至在物業公司員工的聘用上可以優先選擇軍人未就業家屬,為現役軍人增加家庭收入,解決后顧之憂,可謂一舉多得。
二、可行性條件
(一)必須具備進駐軍營的合法性。發展前提是軍民融合的法治保障,要大力加強軍民融合法規建設,就要全面構建軍民融合法規體系。必須加強體制機制建設、組織法規制度修訂、開展法規理論研究林高松構建軍民融合法規體系的戰略思考[J]法學雜志,2017(5)10-18.]]。同樣物業公司的進駐也必須需要中央軍委頒布相關政策施行后才能實現:黃野
1.制定政策法規明確軍隊可以引進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營區管理。需要著重解決的是出臺政策明確責權利,如固定資產投資相關政策、軍民通用標準等。
2.需要明確辦理此項業務軍隊的職能部門及相關流程和審批權限。要加強溝通交流,避免政策無法落地,大量項目重復建設,資源難以聚合等情況發生。
3.為便于軍隊和企業的軍民融合發展對接,應當建立物業公司抽取數據庫。采取招標形式,在軍隊物資采購目錄中擴充服務類項目,將聘用物業管理企業納入其中。軍地之間應當通過訂立規范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通過簽訂合同的手段明確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軍地之間交互的職責不清和溝通障礙。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使軍地之間的交互模式由隨意化、感情化向法制化、剛性化的方向發展楊和平軍隊后勤管理引入企業合同管理的創新性思考[J].經濟師,2011(2)59-61.]]。
(二)軍費開支的政策標準。企業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經濟利益為牽引。因此要確保企業良性發展就必須保證其得到足夠的盈收。軍費政策制定上應當確立科學導向,體現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把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進展及其效益效率共同作為主要評估指標,以期實現經濟建設國防效益最大化和國防建設經濟效益最大化[[[]游光榮對軍民融合發展現狀及評估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7(1)16-18.].]。
(三)人員管控和保密要求。參與物業管理服務的人員應當同軍人一樣遵守軍隊的各項保密制度和相關條令,要結合地方人員實際情況,按照新兵入伍時思想教育標準,在保密方面制定從業人員保密管理規定。
三、發展模式的設想
(一)公司性質類型
1.退役軍人性質物業公司。退役軍人性質的物業公司是指公司由退役軍人成立或者參與服務人員均為退役人員。其在管理主體或參與服務人員上要確保退役軍人這一原則。之所以將此類型模式單獨提出是因為有其獨特優勢和意義。
一是能簡化人員審核流程,退役人員都是經過軍隊政治審核和長期思想政治教育洗禮過的人員,在離開部隊后,短期內性質不會改變。
二是人員對于軍隊相關管理規定較為了解,對軍隊營區適應能力強,且易于溝通。
三是人力資源存在優勢。對于軍人自身而言有其獨有的精神和魅力,吃苦耐勞,頑強拼搏,遵規守紀都是每一名普通軍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更有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是普通人所無法比擬的。
四是對于退役人員再就業而言是一個機遇,減輕國家負擔,對退役人員而言生計問題也得到了很好解決。
今年我國召開“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增設退役軍人事務部并獲通過。其主要部門職責就是服務保障退役軍人,包括教育和培訓。因此退役軍人即便是戰士在知識和學歷方面都不是問題,甚至在國家機構設立以后完全可以牽頭組建該性質的公司,可以借鑒國有企業的模式來進行。
2.地方人員性質物業公司。地方人員性質物業公司即區別于退役軍人性質的其他物業公司。此類性質物業管理主體相對專業性較強,規模較大,但所屬人員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特殊環境要求。需要設定的特殊條件主要體現在:
一是在時效性上是必須有提升。二是在搶修能力要求上必須有提升。在遇到突發問題是必須有專業的人員及時到現場處理的,如果還需要從外面臨時調配人員的話就無法滿足上面提到的時效性要求。三是在人員要求上有提升。政治審查是必過科目,一些存在思想或者其他問題的人員一旦進入部隊就可能影響軍隊的穩定性。
(二)物業管理活動范圍
參與物業管理服務的人員必須禁止進入或靠近重點要害部位,如彈藥庫、油庫、圖檔室、碼頭機庫等,包括在使用期間的訓練場地以及其他規定的不得進入區域。其余如宿舍樓、活動中心、辦公樓(不含辦公室)等區域均可納入到物業公司服務保障范疇。戰時應急保障人員需要在軍隊人員指揮下進入相應場所,聽到撤離命令后立即離開。
(三)物業管理職責分工
1.軍隊主體職責:需求報送和監督監管職能,由對口值班部位通知物業服務部門任務需求,對其所屬人員進行政審,審核通過前不得進入營區。規定的物業管理活動范圍之外的一切保障工作。
2.物業服務主體職責:積極快速響應各級值班部位報送的需求,尤其在任務保障方面。負責營房營具修繕、車輛運輸保障、水電維護鋪設、官兵飲食保障、環衛綠化保障及其應急協同進事項。
作為軍隊物業管理的兩個主體,物業服務企業承擔的是保障工作,而軍隊主體承擔的是責任和后果。因此,物業服務不能只依靠職責來督促。尤其是在戰時,我們在解放戰爭時期有“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時至今日,戰爭打響以后物業人員也應當是軍隊后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