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旭
本文以國有勘察設計企業為發展產品產業化業務而創新建立了一套勞動用工機制為例,探討了如何結合產品產業化業務的特點建立專兼職結合、長短搭配的靈活多樣的勞動用工機制,進而解決企業做大業務規模與勞動用工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在現有機制體制下,充分挖掘既有潛力,小投入高產出,助力企業經濟增長。
國有勘察設計企業勞動用工現狀
勘察設計企業主要通過員工進行勘察設計來實現效益,通俗的講勘察設計企業就是擁有高級知識的人力密集型企業,在能充分獲取市場訂單的前提下,人力資源越多,企業實現的規模就越大、利潤總額就越高。但受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的限制,以及企業自身發展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勘察設計企業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人員規模。一方面,企業發展需要追求更大的規模、更高的利潤,若僅靠傳統勘察設計業務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撐;另一方面,受制于其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的影響,人力資源配置和勞動用工規模又受到一定限制,這就造成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勞動用工的矛盾更加突出,已經成為束縛勘察設計企業做大做優的瓶頸。因此,為適應市場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國有勘察設計企業紛紛依托傳統勘察設計主業優勢,拓展自身產業鏈,積極開展與勘察設計業務聯系較緊密、上下游關聯度較大的新興業務。經過筆者調研梳理,認為勘察設計企業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業務延伸:一是依托勘察設計業務為引領,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二是依托勘察設計業務形成的大量科技創新成果,開展科技成果的產品產業化轉化業務(以下簡稱產品產業化)。其中,工程總承包業務主要根據項目情況,成立項目部專人專職來開展工作,其勞動用工方式比較傳統和單一。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現有體制機制下建立與產品產業化業務發展相適應的勞動用工機制。
產品產業化業務勞動用工的主要策略
產品產業化業務主要是依托勘察設計企業所獨有的行業引導優勢、市場需求優勢、技術引導優勢和系統集成優勢,將工程建設和運營中的新需求,通過開展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轉化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并應用于工程中。而且,產品產業化業務以勘察設計業務為依托,兩者聯系較緊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同時,為了更好地拓展產品產業化業務,一般都依托從事勘察設計業務的生產單位組建專門開展產品產業化業務的二級產業類子公司(以下簡稱產業公司)。根據這一特點,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訂產品產業化業務的勞動用工機制。
1)專、兼職結合。產業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等經理層人員以及業務骨干原則上應為專職,便于全力開拓產品產業化業務;而董事長(或執行董事)、監事、總經理等人員既可為專職,又可由其依托的勘察設計生產單位的領導兼任,以有利于與勘察設計業務相互協調、相互融合為原則進行確定;一般人員則主要以其依托的勘察設計生產單位的設計人員兼職為主;個別輔助生產崗位則采用勞務人員。
2)長、短搭配。產業公司專職人員可采取外部招聘、內部調轉及派遣等相對較固定、時間較長的用工方式,以便于保持公司相對的穩定,且專職人員數量應與公司發展規模相匹配,嚴禁盲目配備。其中,內部調轉及派遣,是根據產品產業化業務需要,將其依托的勘察設計生產單位的部分設計人員調轉或派遣至產業公司,而且自調轉、派遣之日起其工資、獎金及五險一金等關系轉至產業公司,并由產業公司列支。
兼職人員則結合產品產業化業務項目具體情況,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其依托的勘察設計生產單位的部分設計人員到產業公司助勤的方式,兼職開展產品產業化業務,其人力資源配置和用工時間相對較靈活。助勤期間工資及五險一金等費用由原單位列支,其獎金則根據開展產品產業化業務的貢獻大小由產業公司列支。而輔助生產人員則采用勞務派遣的用工方式。
通過以上創新建立的一套專兼職結合、長短搭配的靈活多樣的勞動用工機制,既保證了開展產品產業化業務所需的人員,又充分發揮了勘察設計生產單位設計人員的優勢,還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既有人員潛力、可隨時根據項目生產經營需要靈活地調配人力資源。
具體實例及取得的效果
某國有勘察設計企業為全力推進科技成果產品產業化轉化業務發展,成立了產業公司,并采取了產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等經理層人員以及業務骨干為專職,主要以該企業既有設計人員內部調轉(聘任)或派遣至產業公司,個別采取外部招聘優秀人才的方式;執行董事、監事、總經理等人員以兼職為主,由該企業勘察設計生產單位領導人員兼任;一般人員則結合項目具體情況,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各勘察設計生產單位設計人員到產業公司助勤的方式,兼職來開展產品產業化工作;個別輔助生產崗位則采用勞務派遣的用工方式。同時,對于兼職開展產品產業化業務的人員視其開展產品產業化業務的貢獻大小直接給予相應的勞動報酬,直接體現多勞多得。
該企業通過創新建立的這一套靈活多樣的勞動用工機制,不僅充分利用了產品產業化業務與勘察設計業務相互融合的特點,有效地解決了產品產業化業務的勞動用工問題,還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開展產品產業化工作的積極性。短短五年時間,該企業就實現了產品產業化業務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其產品產業化年度業務收入從零猛增至10億元,而這個職工總人數近6000人的勘察設計企業開展產品產業化工作的專職人員僅百余人,主要依靠現有勘察設計人員兼職開展產品產業化工作,其專職人員人均實現營業收入超千萬元,人均實現利潤近百萬元,真正做到了在現有機制體制下,充分挖掘既有潛力,小投入、高產出,實現了企業經濟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