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迪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動手又要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若想達到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必須要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自覺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定會提高教育教學成績。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如今的信息社會,之前陳舊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經不適合用來教育新一代的學生,所以,新的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在新課程改革中,數學的有效教學得到了人們的密切關注,如何使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學生成功理解教材內容是數學有效教學的目的所在,數學有效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個人成績,而且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較大的幫助。所謂“有效教學”就是使學生在課堂中接受教材內容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有效”就是在教師講解之后或者一段時間內,學生得到了進步或者發展,可以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水平。那么,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呢?對此,我作為一個從教十兒年的青年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淺談一下個人見解:
一、創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有一顆好奇的心,提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材內容課題,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圓的認識”第一節課中,為了使學生更加理解“圓”這個圖形的概念,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課件,在課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圓,例如,“硬幣”“鐘面…白行車輪”等常見事物,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圓。用“鐘面”引導學生“圓心”的概念,找到圓心確定一條半徑就可以畫出一個正圓形。提出問題“為什么自行乍輪子要用圓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呢?”學生自主思考,將圓形與其他圖形相對比,以此得出答案結果,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
二、結合教材,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制定,并明確教學主體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對教材良好的掌控才能確保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總結來看,教師在開展有效教學工作之前主要應做好以下_三點:第一,全面掌握教材以保證教學的可行程度。第二,明確教學目標,使備課工作的目的性更強。第二,教師應保證課前備課的時效,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試試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體,致使學生的在接受知識的狀態十分被動。實際上,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應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應使學生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其作用,以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三、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
數學其實也不是死板的,有很多數學題是有著多種解決方法的,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計答案開放的作業,這樣可以使學生拓展思維方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度的了解,以自身的角度去解答這道題,避免學習思維的單一陛,對學生開闊思維起到促進作用。比如在復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時候,筆者設計了“找一找,量一量,算一算”的操作計算開放題目:先對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組,小組分配合作,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正方形物體,接著用尺子把它的邊長量出來,然后再一起把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出來。根據這道練習題,學生們用不同的方式算出了許多正方形物體的面積,有的小組找到的正方形物體較小,有的小組找到的正方形物體較大,但都是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尋找并加以計算的。這樣開放式的作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國中學會這個知識點。
四、緊扣數學案例分層性開展教學,讓小學生整體獲得發展進步
低年級小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能力、分析思維、智力發展等方面的差距客觀存在,決定了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的任何環節、任何活動之中,都必須加以關注和有效解決。數學案例具有顯著的分層性特點,解題要求的難易程度就是生動、顯著的“佐證”。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運用案例式教學策略時,應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抓住數學案例的分層性特點,對學習優秀、成績優良、后進潛力的三類學生群體,設置出一一對應的解題任務和要求,使他們都有鍛煉和發展的時機,并組織他們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互助互學,從而使不同學習群體在不同基礎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和進步。
五、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于學習。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讓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在課堂評價中要主要采用真誠的言語鼓勵評價:如很好,很棒,不錯,會動腦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視覺刺激評價:如在黑板上評紅旗,畫笑臉娃娃,在黑板上畫蘋果等;溫馨的體態暗示評價:如對表現好的孩子豎起大拇指無聲的示意;孩子回答完問題后摸摸他的頭、對他進行肯定或安慰。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這需要適度的評價,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再指出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
以上五點是我針對小學數學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提出的看法。教師有效教學課堂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只有營造更加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