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香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共同構成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是在多民族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我國國家主權和社會穩定制定的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落實與推行,保證了西藏的團結和穩定,為西藏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是西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平等享受各項權益的制度與法律保障。在西藏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西藏各族人民立足于我國的國情,科學的分析西藏的民族和地域特點做出的正確選擇,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本文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確立、發展與完善進行分析,試圖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提供更好的建議,維護西藏的發展和民族團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充分展現了中國各民族關系的深入發展與相互交流,為我國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提供了解決的民族問題的范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與實施,是黨和國家的正確的選擇,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維護民團結和鞏固國家主權重要基礎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落實與實施,推動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民主道路,為西藏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從根本上提升了西藏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確立
(一)1951年至1959年,中央開始著手在西藏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工作。共和國成立前夕,1949年9月召開舊全國政治協商會議,該次會議代行了人民代表大會職能,正式確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通過正式協商和討論在1951年5月23日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十七條協議”,在該協議中正式規定“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西藏人民有權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十七條協議”的簽訂為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會制度奠定了法律的基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6年4月,將西藏地方政府、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和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三方勢力進行整合,建立了西藏地區統一辦事機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這一舉措將西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二)1959年到1969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實施進入正式確立階段。1959年西藏上層統治集團為了維護封建農奴制度,維護自身利益,發起了了錯誤的武裝叛亂,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央人民政府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保障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中央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領導解放軍和西藏人民,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在沖突最小的情況之下平息了叛亂,解散西藏地方政府開展了民主改革,為實行民主制度掃清了障礙。西藏自治區于1956年9月召開了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西藏自治區的正式建立,同時也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全面落實與實施。
(三)1984年至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實施進入發展完善階段。文化大革命期間,西藏的同全國一樣遭受了制度上的重創,民族工作被嚴重破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實行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礙,西藏的各項事業的發展也停滯不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1984年5月31日修訂通過,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施行為西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落實與推行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召開過六次西藏工作會議,黨中央對西藏的工作進行了認真地規劃與部署,針對西藏的地域情況和經濟發展狀況,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維護地區穩定的相關政策,提出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治藏原則,進一步明確了西藏工作的定位和方向,深化地方領導干部對西藏工作的正確認識,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進一步實施與發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為西藏人民有效行使自治權提供了完善的理論依據。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發展中的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了中國各民族關系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作為多民族國家,經過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在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確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推民主政治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是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充分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原則和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目標,保證了國家和地方政策執行的連貫性,為西藏的和平穩定和長治久安,打牢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西藏的和平安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確立,為民主政治在西藏的推行掃清了制度上的障礙,保證了西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同等的社會權利,西藏人民可以依法管理本地區事務,發展西藏的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并在此基礎上享有國家幫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西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實行,充分體現了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維護國家主權,中央政府統一領導和地方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原則,彰顯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充分體現了西藏人民堅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道路促進西藏的和平與發展的堅定信心。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了有力的證實和肯定,對西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從西藏發展全局來看,西藏依然處于發展緩慢,經濟落后的階段,長期需要國家對其經濟扶持和財政援助,為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需要進一步健全與完善,只要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西藏的發展,維護邊疆的穩定。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
第一、主要體現在自治機關對自身的權利與責任的認識不夠深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雖然已經為西藏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西藏長期處于中央財政援助的狀態,導致了西藏地方自治機關認識不到自己的職責,在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上缺乏更更深入的認識。
第二、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自治法》在權利規定方面不夠細化,這也就使得自治權利的行使出現模糊的區域,難以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因此西藏地方自治機關在權利行使過程中會出現“有氣無力”等現象,很難發揮好自治機關的作用,進而不利于西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權利的維護。
(二)民族區域自治法律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
第一、民族區域自治法本身還不顧全面,在有些方面的法律體系還不夠完善,為此會產生法律照顧不到的缺陷。因此出臺的相關配套法律還不夠完善,形式固話急需完善與更新,緊跟社會發展趨勢,更好的滿足西藏人民的利益需求,保障西藏人民自治權利的有效行使。
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缺少明確的“法律責任”的條款。由于制度本身不夠具體細化,為此也導致了西藏出臺的一些法規條例不夠具體,甚至過于抽象,這就使得這些法規條例在推行過程中出現難以落實的狀況,同時由于缺乏“法律責任”條款,導致法律在實施過程中會被濫用、誤用等問題,有損制度執行過程中的正確性。
第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制度監督機制有待完善。從西藏目前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來看,部分條文執行過程中缺少相應的監督機制。由于西藏地方自治權利主導型很強,使得對其監督也會有一定難度,同時還存在監督主體不明確,問責機制欠缺,監督方式單一,監督乏力等問題,導致民族自治法在執行過程中的重視程度被降低,從而使得法律效用也隨之降低,影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依法有效運行,西藏人民的地方自治權無法更好的行使。
四、發展健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西藏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維護西藏的社會穩定,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鞏固祖國統一的邊疆安全,是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目標。因此,我們必須要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和配套的法律制度,保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貫徹與落實,始終堅持黨在各個階段召開的西藏工作座談會的會議精神和功工作指導方針,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開創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為西藏各族人民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維護西藏社會的穩定,促進西藏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一)增強自治機關的自治意識。西藏各級政府應該明確自身的職權,深化對自治權的認識,充分行使自治權,促進西藏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為西藏各族人民多謀福利,維護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西藏各級地方政府要主動行使自治權,認真思考,總結經驗,多向其他省份學習,制定適合西藏經濟發展、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相關政策,用自身力量促進西藏的發展。
(二)健全區域內自治法律法規的相關體系,為民族區域自治法提供完善配套的相關法律。細化自治權的具體條款,使自治權在西藏區域內的實施落到實處,強化自制法制建設。西藏自治政府,應該根據《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下,結合西藏自身的法制建設情況,制定出符合西藏特點的法規條例,促進西藏各族人民自身權利的有效形式,維護西藏人民當家做主,依法管理本地區民族事務的主體地位。
(三)完善西藏法律法規實施的監督機制
第一、明確法律監督主體,將監督責任落到實處,保障監督主體不缺位。西藏各級政府所制定相關法律規定應該明確規定權利的執行者和監督者,確保監督主體到位,有效行使監督權,采取多方位監督,將公民、上級機關和社會輿論監督相結合,監督民族區域自治法西藏內依法有效的運行,維護西藏的長治久安。
第二、建立健全監督的法律體系。深化西藏各項監督法律的具體明細與監督標準,提高監督主體的責任意識,時刻不放松,緊抓監督體制,將監督工作落實到日常的工作當中,保證權力在正確依法的軌道上運行,為西藏的和平與發展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貫徹落實我黨的“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戰略,有利于推動“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大政方針的實行。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能更好的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提高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數。西藏自治機關在行使自治權的同時要立足于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突出本地的特色,發覺自身的潛在能力,發展適合西藏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相關產業,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維護西藏社會的穩定以及祖國邊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