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如果說每個行業都有一個自己的IP人物,那么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一定就是造車新勢力中的IP。
2014年11月,李斌創辦蔚來汽車,他身后則是由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組成的強大后援團。這一次,已經是他二十余年創業歷程中第四次出任CEO了。當然,除了蔚來汽車,李斌早已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出行帝國”。這其中不僅有人們熟知的易車、摩拜、易鑫,甚至包括了嘀嗒出行等板塊。不過,耗費李斌最大精力、在汽車行業備受關注的,卻仍是蔚來汽車。這家身后站著56個投資者的造車新勢力,從一誕生似乎就成了汽車行業的網紅,不缺關注度,極具話題性。
在出行領域豐厚的經驗和成就,讓李斌被貼上了“出行教父”的標簽。但李斌對于這一說法似乎并不認可,“教父一般都是心狠手辣、老謀深算的角色,我肯定不是。”日前,李斌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笑稱其所有公司加起來都沒有滴滴值錢,不能當“教父”。與此同時,他也分享了對未來汽車市場的看法。
“最早給我‘出行教父這個頭銜的是一個不大的媒體,都沒采訪我,沒想到還傳播挺廣。”李斌笑稱。
在過去的十多年,李斌將精力集中在和出行相關的領域,同時還投資了出行領域的多個平臺,包括二手車平臺優信、叫車平臺首汽約車和嘀嗒出行等。
在其龐大的出行帝國中,蔚來牽扯了他最多的精力。“還是蔚來最難做。”李斌說:“蔚來比一般的汽車公司體系還要大,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用戶的。用戶可以直接到我這里來投訴。”李斌表示,“我們并不只想做汽車產品,而是希望成為一個用戶企業,我們經營的是一個用戶的社區,而這一領域并無經驗可循。”
盡管李斌的出行業務已經涵蓋了太多領域,但在其看來,每個公司都獨立決策,即使是蔚來汽車和易車之間也沒有業務上的干預。“我們要尊重每件事情自己的規律,一個公司生下來的目標不是為另一家公司服務。”他認為,把他所投資的公司合起來看并沒有意義。“我現在的主要精力在蔚來。”李斌說。
目前,蔚來ES8已經于去年12月上市。盡管李斌并未透露ES8的訂單數字,但也表示:“訂單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或許是并不明晰的銷售前景,或許是仍不明朗的首批車交付日期,連同蔚來與江淮鬧分手的信息都一次次成為媒體的標題,也成為媒體拋給李斌最多的問題。
5月9日,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ES8生產進度按計劃正常進行,而更為關鍵的是,“雙方均有意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經過前期的初步協商,蔚來確認其第二款車型——ES6將繼續與江淮汽車開展合作,并由江淮汽車負責生產制造”,這也讓此前傳言不攻自破。
“江淮幫我們建了全新的工廠,如果和我們分手,生產誰的車呢?”李斌直言:“我們是雙方一起緊密的合作。總理在呼吁互聯網+,我們這就是最好的互聯網一。做到了新思維和傳統的優勢互補,這樣挺好。”
與此同時,蔚來汽車也在積極進行自建工廠及生產資質方面的籌備。李斌表示:“我們都按照國家的規定在推進。我們在上海的確也有第二工廠在建設,等待國家重啟生產資質的審批。”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已暫停一年之久。在此之前,已經有15家企業成功拿到資質,但造車新勢力幾乎全軍覆沒。在李斌看來,對于已經被市場認可、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做研發的,且有大量商業模式做創新的企業,國家應該給予創新的機會。“我們也在向國家呼吁,我們的車已經賣了,是不是能夠給我資質。”
李斌。圖/受訪者提供
今年的北京車展,蔚來汽車與奧迪展臺毗鄰。而在上一年度的上海車展,蔚來已經與寶馬做過鄰居。
盡管登上了同樣的舞臺,但李斌深知,蔚來與奧迪、寶馬相比仍有巨大差距。2017年,奧迪全年營收高達600億歐元,稅前利潤上漲57%達到47億歐元,稅后利潤上漲68.4%達到34億歐元。而寶馬不僅銷量、收入和利潤都創造了新的紀錄,且營收近千億歐元,稅前利潤更是首次超過100億歐元。相較之下,后來者蔚來還處于大規模“燒錢”階段。
但這并不能夠成為否定蔚來前景的依據。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擁有最長的投資人名單(56個投資者)。“資金是新的汽車創業者的命脈。”李斌并不否認,蔚來也是從擴大朋友圈開始,吸引投資者。“造車肯定是需要足夠多錢的,何況我們打造的又是一個高端的品牌。”
“我為什么愿意做一個以汽車為產品的公司,在于汽車并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李斌認為,做車很重要的是找好目標用戶群,并服務好他們。一款車一年如果能賣50萬臺-60萬臺,已經能夠稱得上“神車”,但銷量也僅占整個市場的2%,如果這個市場全部由爆款組成,也有50款型。而一款車型如果能做到年銷10萬臺,已經是非常厲害了。這也證明,中國汽車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可能性,這正是李斌看重的機會。
面對造車新勢力的風生水起,有傳統汽車企業炮轟其為“瞎忽悠”,李斌則回應:“長江后浪推前浪。”事實上,數年前中國汽車市場快速崛起、擴大之時,吉利、長城、比亞迪的涌現也曾被視為那個年代的“新勢力”;而今,智能化、電動化快速迭代,資金涌入,技術壁壘不斷被打破,構成了造車“新勢力”誕生的契機。
“如此多新公司的涌現有其背后的原因,相較于傳統造車企業,這些新勢力造車往往更加勇于嘗試。”李斌說,“10年后再說起汽車時,可能你已經不會再想到燃油車了,而是智能電動車。”
汽車行業正在變革的過程中,智能汽車將更依賴本地化的基礎設施、本地化的數據和本地化的應用場景。“因此,中國公司在智能電動汽車方面的機會也更大。”李斌表示,2017年中國品牌占2900萬汽車銷量的44%,再過10年至少會占到三分之二。“作為創業者和投資者,我從不否認任何一個新鮮事物的未來,只有時間才能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