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珍
【摘要】 目的:探究階段式康復護理對顱腦外傷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方法:以本院2015年
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顱腦外傷需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為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前提下為觀察組提供階段式康復護理。觀察比較術后兩組的康復情況、生活質量。結果:分析NIHSS神經功能量表評分,術后4周兩組的評分均明顯低于術前,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評估上下肢功能,術后4周兩組的上、下肢Fugl-Meye評分均高于術前,觀察組術后4周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觀察組術后SF-36生活質量量表各項評分高,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住院時間短、預后優良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階段式康復護理應用于顱腦外傷術后患者效果明顯,能有效促進患者神經、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預后,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 顱腦外傷; 階段式康復護理; 肢體運動功能; 神經功能
Effect of Ph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Limb Motor Function,Nerv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Operation/LIU Peizh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08):081-08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operation.Method: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treat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able of random number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h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Result:After 4 weeks,NIHSS neural function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Fugl-Meye scores of 4 weeks after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efore oper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better prognosis rat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ph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operation is obvious,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eurological,limb motor function recovery,improve prognosis and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trauma; Phas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mb motor function; Nerve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8.020
顱腦損傷是常見的外科急診,可分為頭皮損傷、顱骨損傷和腦損傷。數據表明,顱腦損傷的發生率在全身各部位的損傷中位居第二,死亡率、致殘率則高居各部位損傷之首[1]。顱腦損傷多由外界暴力作用于頭部引起,目前多見于墜落、跌倒、交通事故、鈍器打擊等情況。顱腦損傷術后康復過程長、并發癥多,此外嚴重顱腦外傷患者通常伴有神經系統功能的受損,在術后的一段時期內會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造成影響。目前康復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合理的康復護理在重組中樞神經功能、協調肌肉關節活動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2-3]。本研究以82例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階段式康復護理在促進術后肢體運動和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受試對象為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顱腦外傷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納入標準:(1)有顱腦外傷史,且經CT、MRI等確診;(2)有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障礙的情況;(3)無手術禁忌證;(4)術后生命體征平穩,能夠配合康復護理;(5)知情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臟器疾病者;(2)合并有精神疾病者;(3)嚴重四肢、胸、腹、脊柱損傷者;(4)本人無法及他人也無法協助完成量表者;(5)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康復者。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外科手術治療,術后給予常規的抗感染、降低顱內壓等對癥治療。為對照組提供術后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病情監測、呼吸道護理等,在患者麻醉清醒后根據其情況進行康復鍛煉。為觀察組提供在常規護理條件下聯合階段式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2.1 腦水腫期 術后患者的第一階段為尚為清醒的腦水腫期,主要護理內容為保護患者肢體、關節功能位,并進行適當的被動運動。(1)保持功能位:使患者上肢處于伸展位,肩部分別進行外展50°、內旋15°、屈曲40°,協助其活動指關節。護理人員在日間(2 h/次)及夜間(3 h/次)均為其變換體位。(2)被動活動:幫助患者進行四肢的被動活動。例如屈伸指關節、肘關節和膝關節,肩關節外展、外旋,前臂旋前、旋后運動,髖關節內外旋,踝關節趾屈等。被動活動應先健側后患側、由小關節至大關節,活動量由少到多,動作輕柔,循序漸進[4]。活動時請家屬在場,指導其為患者進行之后的活動。
1.2.2 病情穩定期 (1)按摩:為了維護肌肉組織的正常代謝,避免發生廢用綜合征,應定時按摩患者的患側腦部所影響的上下肢,促進血循環。借助感覺刺激療法如針灸、電刺激等及本體感覺刺激法誘導患者肌肉活動。(2)心理康復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疾病相關知識,使其了解疾病發展過程、術后康復的內容及目的,讓患者及家屬明白如果要恢復至較好狀態需要患者自身長期有效的康復訓練,從而調動患者配合訓練護理的主動性。(3)主動康復護理:囑患者進行簡單的床上活動,如移行翻身、坐起,主動活動四肢、關節,指導有偏癱癥狀的患者由其健側肢體帶動患肢做屈伸、旋展等運動,囑其運動時注意調整呼吸,以放松腹背肌[5]。教會患者有效坐位,并制定幫助其改善肌力的訓練。在康復活動過程中不斷鼓勵患者,增強其自信心;通過對肢體的主動運動能有效刺激中樞系統、活躍機體器官,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
1.2.3 恢復期 在該階段患者基本具備自理能力,因此應加強床下活動鍛煉。例如床邊站立、病房內行走、上下樓梯等。在活動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情況,訓練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6-7]。除了床下活動的指導還應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尤其是上肢鍛煉,通過洗漱、進食、穿脫衣物等來達到逐漸恢復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采用延續性護理的方式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護理,隨訪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8]。對于留有后遺癥、預后不佳的患者,在康復指導同時應重視行為、心理干預,幫助其盡快適應生活,增強其社會歸屬感,鼓勵其積極面對。
1.3 觀察指標 (1)神經功能:采用由美國衛生研究院(NIH)編制的腦卒中NIHSS量表評價。量表共11項指標,包括上肢和下肢運動、意識水平、共濟能力、面癱等,總分0~35分。得分與病情嚴重度呈正比,術前及術后4周各評價一次。(2)肢體運動功能:采用簡式Fugl-Meye運動功能評分法評價。上肢、下肢分別有10、7個方面的內容,總分100分,得分與運動功能呈正比,術前及術后4周各評價一次。(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SF-36調查表評價。主要涉及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等8項目的評估,得分與生活治療后呈正比,術前及術后4周各評價一次。(4)記錄出現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壓瘡、肺部感染、DVT、泌尿系統感染等;記錄兩組的住院時間。借助格拉斯哥(GCS)預后積分評定患者預后情況,良好(5級):可正常生活;中度殘疾(4級):生活可自理;重度殘疾(3級):需要他人照顧;植物生存(2級);死亡(1級)[9]。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4~75歲,平均(43.1±12.0)歲;病因:10例墜落,21例交通事故,7例打擊傷,3例其他;病型:23例顱內血腫,18例腦挫裂傷;GCS評分
3~8分,平均(5.5±1.3)分。觀察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22~73歲,平均(43.4±11.9)歲;病因:9例墜落,23例交通事故,7例打擊傷,2例其他;病型:22例顱內血腫,19例腦挫裂傷;GCS評分3~8分,平均(5.6±1.2)分。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術前、術后4周神經與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評估并記錄兩組術前與術后4周的肢體功能、神經功能,術后4周兩組的HIHSS、上下肢Fugl-Meye量表評分均優于術前,且觀察組的評分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比較兩組SF-36量表評分,觀察組各評估項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并發癥、住院時間、預后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預后發現,觀察組預后良好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顱腦損傷是主要由外界暴力因素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的外科急診,臨床通常采用手術的方式以達到快速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同時,顱腦損傷能通過手術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不過作用有限。特別是對一些重型損傷患者,盡管利用手術治療,術后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和肢體運動能力障礙,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有研究表明,顱腦外傷患者術后出現功能障礙與創傷大、病情復雜變化快、康復護理效果不佳有關[10]。文獻[11-12]報道,顱腦受損后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和功能方面有重塑性、再生性,如果在功能恢復最理想的階段采用刺激運動通路上神經元的方式改善感覺、運動神經的傳導,則有可能促進神經、肢體活動能力的恢復。因此,在顱腦外傷的康復護理中應充分發揮腦的重塑性,從而實現大腦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針對顱腦外傷術后患者病情發展特點,將康復階段分為三期,并為不同時期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內容,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4周的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均優于對照組。有研究證實,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而言采用分階段的綜合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治愈率、康復率[13-15]。本研究的三階段式康復護理,第一階段主要是為了維持肌肉正常代謝、預防關節畸形和僵直的簡單肢體活動;在病情穩定后,主動康復訓練促使病灶周圍形成新傳導通路,在病變區域功能重建或健側的腦組織代償的情況下發揮腦的重塑性,而按摩、刺激療法則通過促進血循環、預防肌萎縮、興奮神經肌肉組織來刺激正常神經功能的恢復[16-18]。在恢復期,經過床下活動及日常生活能力鍛煉等向大腦輸入正常運動模式,并在傳導沖動的重復刺激下,使得神經活動的靈敏性、興奮性提高,繼而為總體功能的康復創造了條件[19-20]。在階段式康復護理中并未忽視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不斷的鼓勵下,患者康復信心增強,配合康復鍛煉的積極性也被調動,這有助于患者重建正常功能活動,達到最佳恢復狀態[2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預后優良率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表明術后階段式康復訓練在有針對性、早期的運動下減少了并發癥,縮短了住院時間,有效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與學者劉淑卿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將階段式康復護理應用于顱腦外傷術后患者效果明顯,有利于促進其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文娟,馮奇,王瑩瑩.心理護理對改善顱腦外傷術后恢復期患者負性心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75-76.
[2] Becker C.Nursing care of the brain injury patient on a locked neurobehavioral unit[J].Rehabil Nur,2012,37(4):171-175.
[3]譙建,尹興莉.重度顱腦外傷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對其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8):2497-2501.
[4]孫豐云.早期康復護理介入對顱腦外傷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4):92-93.
[5]胡曉曼.階段式康復護理對顱腦外傷患者術后肢體運動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77-79.
[6]楊鳳笙,楊偉霞.顱腦外傷后患者早期神經節苷脂治療及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47-49.
[7]張磊,公靜,丁翠翠,等.康復護理在早期顱腦外傷后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11-2512.
[8]張慧.早期康復護理在顱腦外傷術后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1):2932-2934.
[9]劉曉野,劉慧珍,劉賽平,等.顱腦外傷患者早期康復功能訓練護理干預時機與方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5):772-773.
[10]李有娥.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全科護理,2012,10(17):1539-1540.
[11]譚愛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21-22.
[12] Thompson H J,Weir S,Rivara F P,et al.Utilization and costs of health care after geriatric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 Neurotrauma,2012,29(10):1864-1871.
[13]陳海燕.顱腦外傷患者優質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12):141-142.
[14]王曉燕.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1):65-66.
[15]劉淑卿,張春華,李詩媛.178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手術前后的舒適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3):74-76.
[16]胡曉曼.階段式康復護理對顱腦外傷患者術后肢體運動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77-79,86.
[17]劉霞菲.階段式康復護理用于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7(7):153.
[18]袁瑋,張瑞麗,劉麗華,等.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壓力與護理對策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2008,43(7):637-639.
[19]張海利.階段式康復護理對顱腦外傷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藥,2016,12(3):15.
[20]趙玉潔.階段式康復指導對腦卒中后患者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3(25):106-107.
[21]祁艷霞.引導式自我康復訓練對中風病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影響的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6.
(收稿日期:2017-12-12) (本文編輯: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