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這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從理論、途徑、目標等方面層層剖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指一種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狀態、目標和結構,是整個國家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經濟系統,在發展總量和速度、發展水平和質量、發展結構和要素、空間布局的性狀、體制機制運行、開放發展程度等諸多方面的現代化水平和狀態。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條主線”“三大變革”等重要原則和方向。中央第三次集體學習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等六個體系、一個體制和五項工作,勾勒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6+1+5”思維導圖。其中,產業體系是基礎和核心,市場體系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分配體系是激勵機制,區域發展體系是空間布局結構,綠色發展體系是生態環境基礎,開放體系是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機制,經濟體制是制度基礎。相較于十九大的部署,此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的重要講話更加具體,從理論、途徑、任務等方面層層剖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只有拿出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方能讓這一體系真正動起來、活起來。各地要通過認真學習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關于突出抓好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等五個方面的重點要求,厘清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大邏輯:建設現代化體系,實體經濟是基礎,科技創新是支撐,區域協調是重要著力點,擴大開放是重要推力,深化改革是保障。

實體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座”和“根基”,經濟體系的現代化首要就是實體經濟的現代化。無論是防范金融風險、避免“脫實向虛”,還是創造財富與就業、改善民生,都需要夯實實體經濟,尤其是新型制造業這個根本,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發展先進制造業。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把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放在五方面重點工作的首位,強調“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用“戰略目標”“迫切要求”“重大決策部署”等詞語來闡述實體經濟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并提出“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另外,在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這些論述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論述一脈相承,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念茲在茲。而黨的十九大后,總書記的首次調研即選擇了我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并深入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徐州,在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看望勞動模范、技術能手等職工代表時再次叮囑:“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一場“戰役”就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經濟大發展大提升。各地要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傳統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迭代產業體系,積極探索“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新路子,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要進一步建設現代化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打造國土資源利用效率較高、要素密集程度較大、生態容量適度、城市群落連綿、區域發展差距較小的生產力布局結構。同時,加快以“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實體經濟”以及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共享經濟等多種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融合、共生發展。

創新改革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戰略著眼點,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驅動一以貫之的熱情和關注。
創新,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他曾一再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而無論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還是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努力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智慧社會,也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相契合。科技創新是推動現代化最根本、最革命性的因素,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是一個具有創新力的體系,通過創新適應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確保現代產業在經濟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
“從全球范圍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依托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創新來實現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