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寶
(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14)
截至2017年8月,蘇州投入運營軌道交通線路為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4號線及支線,初步實現(xiàn)了網絡化運營。
2012年4月,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1號線東西橫貫蘇州市區(qū),西起木瀆鎮(zhèn),東至工業(yè)園區(qū)鐘南街站,線長25.9公里,設車站24座,采用4B編組,平均站間距1.08公里。
2013年12月,蘇州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運營。2號線南北向穿越蘇州市區(qū),北起蘇州高鐵站,南至吳中區(qū)寶帶橋南站。2016年9月底,2號線東延段開通。2號線線長41公里,車站35座,采用5B編組,平均站間距1.2公里。
2017年4月,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及支線開通試運營。4號線及支線長52.8公里,設站38座,采用6B編組,是南北向交通疏導兼城市引導型骨干線路,與軌道交通1、2號線聯(lián)網運營。
蘇州軌道交通網絡運營信息見表1。
如圖1所示,從2014年蘇州軌道交通1、2號線成網運營至今的線網客流增長情況看,蘇州軌道線網客流不斷增長,尤其是4號線及其支線開通前后,由2017年3月份的日均43.68萬人次的客流增長至2017年7月份的73.56萬人次,線網客流呈現(xiàn)良好增長態(tài)勢,4號線接入后客流增幅明顯。
從典型工作日客流來看,線網客運強度為0.58人次/公里,平均運距為7.1公里,換乘系數(shù)為1.38,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達1.32萬人次/小時(表2)。
表1 蘇州軌道交通網絡運營信息
圖1 蘇州市軌道交通客流日均客流增長情況
從線網高峰系數(shù)看,早晚高峰比較明顯,早高峰小時8∶00-9∶00,早高峰小時系數(shù)約為13.43%,晚高峰小時18∶00-19∶00,晚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9.54%(圖2)。
圖2 蘇州市軌道交通線網日客流分布情況
如圖3所示,從路網進站量來看,全日進站客流(地面進站客流,不包括換乘)超過10000人次/日的站點主要有:木瀆站、廣濟南路、樂橋、臨頓路、星海廣場、星海廣場、鐘南街、蘇州火車站、石路、察院場,其中蘇州火車站全日進站量超過30000人次,是路網目前地面進站客流最高的站點。
表2 蘇州地鐵線網2017年7月典型工作日客流特征
表3 蘇州軌道交通交通1號線客流特征
圖3 2017年7月工作日線網全日進出站分布圖
從典型工作日客流來看,蘇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作日客流量達27.41萬人次,日客流強度為1.06萬人次/公里,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客流為1.32萬人次/小時,平均運距為7.54公里(表3)。
如圖4所示,從線路高峰系數(shù)看,軌道交通1號線早晚高峰比較明顯,早高峰小時8∶00-9∶00,早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16.82%,晚高峰小時18∶00-19∶00,晚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11.08%。
圖4 蘇州軌道1號線全日客流分時分布圖
如圖5、圖6所示,從上下行高峰斷面分布來看,高斷面客流出現(xiàn)在早高峰的木瀆至鐘南街方向,高峰斷面值為1.32萬人次/小時,鐘南街-木瀆方向高峰斷面值為0.99萬次/小時。
從典型工作日客流來看,蘇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工作日客流量達22.24萬人次,日客流強度為0.54萬人次/公里,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客流為0.69萬人次/小時,平均運距為8.05公里(表4)。
圖5 蘇州軌道1號線上行分時段最大斷面分布圖(鐘南街-木瀆)
圖6 蘇州軌道1號線下行分時段最大斷面分布圖(木瀆-鐘南街)
如圖7所示,從線路高峰系數(shù)看,軌道交通2號線早晚高峰比較明顯,早高峰小時7∶00-8∶00,早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11.64%,晚高峰小時17∶00-18∶00,晚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10.22%。
表4 蘇州軌道交通線網2號線客流特征
圖7 蘇州軌道2號線全日客流分時分布圖
如圖8、圖9所示,從上下行高峰斷面分布來看,高斷面客流出現(xiàn)在早高峰的桑田島-騎河方向,高峰斷面值為0.69萬人次/小時,騎河-桑田島方向高峰斷面值為0.59萬次/小時。
圖8 蘇州軌道2號線上行分時段最大斷面分布圖(桑田島-騎河)
圖9 蘇州軌道2號線下行分時段最大斷面分布圖(騎河-桑田島)
從典型工作日客流來看,蘇州市軌道交通4號線及支線工作日客流20.25萬人次,日客流強度為0.38萬人次/公里,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客流為0.66萬人次/小時,平均運距為8.14公里(表5)。
如圖10所示,從線路高峰系數(shù)看,軌道交通4號線早晚高峰比較明顯,主線早高峰小時7∶00-8∶00,早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11.10%,晚高峰小時17∶00-18∶00,晚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9.33%。支線早高峰小時7∶00-8∶00,早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17.86%,晚高峰小時 17∶00-18∶00,晚高峰小時系數(shù)為9.93%(圖11)。
圖10 蘇州軌道4號線全日客流分時分布圖
圖11 蘇州軌道4號線支線全日客流分時分布圖
如圖12、圖13所示,從上下行高峰斷面分布來看,高斷面客流出現(xiàn)在早高峰的同里-龍道浜方向,高峰斷面值為0.66萬人次/小時,龍道浜-同里方向高峰斷面值為0.46萬次/小時。
基于目前蘇州市軌道交通網絡運營客流特征分析,為增加軌道交通客流,完善后續(xù)線路規(guī)劃設計,提高軌道交通運營服務水平,本文針對后續(xù)軌道交通規(guī)劃設計及發(fā)展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1)從客流預測看,應更重視從車站層面分析,為后續(xù)工作提供參考價值。以往軌道交通客流預測的主要關注點是線路預測結果,例如客運量、線路高峰小時系數(shù)、最大斷面量級等,而作為決定車站設計規(guī)模的進出站及換乘客流指標往往未引起足夠重視[1]??土黝A測中認為車站高峰時段與線路高峰時段一致、車站高峰小時系數(shù)與線路小時系數(shù)偏差不大的誤區(qū)也十分普遍,嚴重影響了客流預測的精度[2]。從前文分析可以看出,進站客流最大時段并非全部發(fā)生于工作日或早晚高峰,因此僅給出線路高峰時段各車站乘降量的預測結果是不夠的,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歸納車站的客流特征及規(guī)律。在軌道交通線路可行性研究階段及初步設計階段的客流預測成果中,應結合車站區(qū)位及周邊用地狀況,分析不同類別車站客流個性特征,區(qū)分不同車站高峰小時發(fā)生時段并分別預測其客流規(guī)模,為車站設計提供更為可靠的定量化依據(jù)。
表5 蘇州軌道交通線網4號線及支線客流特征
圖12 蘇州軌道4號線上行分時段最大斷面分布圖(同里-龍道浜)
圖13 蘇州軌道4號線下行分時段最大斷面分布圖(龍道浜-同里)
(2)后續(xù)線路規(guī)劃設計應加強換乘站優(yōu)化設計以方便乘客換乘。軌道交通網絡化發(fā)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換乘客流的快速增長,高峰時段換乘客流的高度集聚,這不僅給換乘站的客流組織帶來巨大壓力[3],而且加大了安全保障的難度。隨著蘇州市軌道交通進入網絡化運營階段,換乘站的換乘客流量一般都高于普通進出站客流量,需要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予以重視,重點考慮換乘的便捷和縮短換乘時間,注意換乘的安全和舒適,盡量避免在換乘設計中采用過長的換乘通道。
(3)合理設置折返站和交路計劃。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過程中,新線路的建成通車會對既有線路的客流產生突發(fā)性影響,此外,超長線路的客流斷面差異性也較大,隨著換乘點的變化,客流斷面差異較大,單一的運營交路難以適應客流變化的需要。新線路的引入有可能造成既有線路原有的運營組織難以應對突發(fā)客流,因此,新線路規(guī)劃設計時,應該根據(jù)未來軌道交通網絡化發(fā)展對區(qū)間和斷面客流的影響,合理增設折返車站。一般來說,對線路客流影響較大的換乘站應規(guī)劃為折返站,有些換乘站還需要規(guī)劃存車線,以應對網絡化引發(fā)的線路客流突變。
(4)郊區(qū)線路應該采取區(qū)別于市區(qū)軌道的制式服務。隨著蘇州城區(qū)軌道交通網絡的發(fā)展,軌道交通服務不斷向全市域延伸,郊區(qū)和市區(qū)采用同樣制式的城市地鐵服務,必將導致網絡客運強度下降。大城市的中心城區(qū)、近郊城市化地區(qū)、遠郊地區(qū)居民具有不同的出行強度和出行特征,因此,軌道交通網絡應提供有差別的交通服務。中心城區(qū)客運強度較高,出行距離較短,公共交通服務更需要具備大容量的特征;郊區(qū)客運強度低但出行距離較長,公共交通服務更需要快速、舒適;中心城周邊集中城市化地區(qū)早、晚高峰客流集中,規(guī)模大,但客流總量不高,應從提升客流運送效率、提高運營服務方面著手發(fā)展中運量的軌道交通服務。
參考文獻:
[ 1 ] 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市軌道交通3號線工可客流預測[R]. 南京.2014.
[ 2 ] 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市軌道交通5號線工可客流預測[R]. 南京.2014.
[ 3 ] 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市軌道交通6號線工可客流預測[R]. 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