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吃飯,健康成長。然而,一些不愛吃飯的孩子就算家長追著喂,還是不好好吃飯,真令人苦惱。其實,家長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培養他的飲食習慣,使孩子愛吃飯。
一項對全國1~3歲的幼兒飲食情況的調查顯示:34.7%的幼兒存在飲食問題,其中包括19%的幼兒非常偏愛某種食物。在此次調查中,還發現32.6%的家長允許幼兒隨意選擇食物,6.3%的家長通過強迫或懲罰手段使幼兒多進食,這些都反映出家長對孩子的飲食習慣培養不到位。
生活中,一些家長往往根據自己的饑飽感和喜好來決定孩子是否需要進食、進什么食。即使孩子表示已經吃飽了,家長也認為孩子吃得太少,并強迫孩子多吃飯,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營養過剩,使超重、肥胖孩子不斷增多。
美國心臟病協會發布的《兒童和青少年膳食推薦》指出,孩子不餓時不要強迫其進食;孩子出生后的3年內,讓他自己學會調節自己的饑飽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人類從嬰兒期開始就會通過自己的需求來調節飲食量,如果家長過分地鼓勵或限制孩子進食,就容易使他依賴于家長的安排、言語等來進食。另外,小時候沒有體驗過饑飽的孩子,失去了自我調節的能力,長大后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食量。
人一般都喜歡自己熟悉的食物,即在家庭中經常出現或家長常吃的食物,且這些食物會影響他長大后對食物的選擇。例如,很多人離開家鄉到外地讀書、工作,常懷念家鄉的食物,這跟他們小時候常吃這些食物有關。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注重營養均衡,無論孩子喜歡不喜歡吃,都要讓他吃各種食物,其中包括家長不喜歡的食物。家長負責提供安全、美味、營養的食物,讓孩子決定進食的品種和進食量。
需要指出的是,不要用甜食來獎勵孩子吃不喜歡吃的食物,特別是那些肥胖的孩子,也不要用果汁或飲料代替白開水。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呢?
對于嬰兒來說,要避免對孩子進行過量喂食,吃奶時孩子推開乳房、奶瓶,或閉上眼睛,就代表吃飽了;不要在孩子臨睡覺時喂食,不但不利于消化,還會造成孩子睡眠依賴,比如只有吃著奶才肯睡覺;不要用食物安撫孩子,這樣會弱化孩子對飲食量的控制能力,可以用擁抱、給他玩具等方法代替;選擇在干擾少的環境中喂食,如果在人來人往、開著電視、滿地玩具的環境中給嬰兒喂食,容易使他分心。
對于幼兒來說,孩子的吃飯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假如吃飯時,孩子走來走去,不好好吃飯,家長也不必強迫他吃,或者追著他喂。超過30分鐘就不要喂了,可選擇下頓早點吃,這么做,也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體驗饑餓感的機會,讓他意識到,不好好地吃飯就會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