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一、生理性宮頸“糜爛”莫擔心
宮頸糜爛困擾著很多女性,婦科門診幾乎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是來看宮頸糜爛的,其中,有些病人是哭著來的,認為自己馬上就要得宮頸癌了……事實上,宮頸癌和宮頸糜爛并沒有必然的相關性。
宮頸由兩種不同類型的上皮組成,宮頸陰道部是復層鱗狀上皮,子宮頸管內是單層柱狀上皮,這兩種上皮從外觀上看是不一樣的,因為單層柱狀上皮比較薄,其下的間質透出紅色,看著類似糜爛。
處于青春期、妊娠期等時期的女性,或者口服避孕藥的女性,雌性激素分泌較旺盛,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復層鱗狀上皮和單層柱狀上皮交界處向外移,婦科檢查時,醫生看到宮頸的中央部分,像是糜爛了,其實這是單層柱狀上皮覆蓋后的外觀,而外側相對比較光滑的宮頸,則是復層鱗狀上皮覆蓋后的外觀。我們看到的宮頸糜爛, 實際上是單層柱狀上皮外移。
受雌性激素的影響,宮頸復層鱗狀上皮和單層柱狀上皮的交界處,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沒有完善,雌性激素水平較低,單層柱狀上皮就靠近宮頸管內一些。來月經以后,單層柱狀上皮在雌性激素的影響下,向外生長,因此有更多的類似糜爛一樣的單層柱狀上皮在宮頸外口周圍。絕經之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單層柱狀上皮又退回到宮頸管內,因此,做婦科檢查時“糜爛”也就看不見了。這種宮頸“糜爛”其實不是糜爛,而是受雌性激素影響后,單層柱狀上皮外移的結果,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屬于生理性宮頸“糜爛”,醫學上稱之為“宮頸柱狀上皮外移” 。
宮頸上皮內瘤變、早期宮頸癌宮頸表面也會呈糜爛樣,這屬于病理性宮頸糜爛,也就是真正的糜爛,需要進一步進行檢查、治療。
二、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癥狀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的統稱。宮頸上皮內瘤變一般無特殊癥狀,偶爾會有陰道排液增多的現象,伴或不伴有臭味。也可能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后會出現接觸性出血現象。婦科檢查時,看到宮頸光滑,或局部有紅斑、白色上皮、糜爛表現。
宮頸癌的早期無明顯癥狀。檢查宮頸外觀時,發現是光滑或糜爛樣。隨著病變的發展,可出現陰道流血(接觸性出血、不規則出血、絕經后出血),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陰道流液(水樣、血性、米泔樣),腥臭,合并感染時為膿性惡臭白帶;晚期癥狀會隨著癌灶累及范圍,出現不同的癥狀,婦科檢查可見宮頸息肉樣、菜花樣贅生物,或者宮頸肥大、質硬,宮頸管膨大。
三、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的病因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與子宮頸癌密切相關的一組子宮頸病變,常發生于25~35歲的婦女,大部分低級別的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自然消退,但高級別的宮頸上皮內瘤變具有癌變的潛能,可能發展為浸潤癌,被視為癌前病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多個性伴侶、吸煙、性生活過早(小于16歲)、分娩次數多、性傳播疾病、免疫力低等因素相關。目前已知的HPV共有120余種,30余種跟生殖道感染有關,其中10余種與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發病關系密切。接近90%的宮頸上皮內瘤變和99%以上的宮頸癌與高危型HPV感染有關。約70%的宮頸癌與HPV16和HPV18感染相關。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宮頸鱗柱交界區,這是宮頸癌發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強,沒有以上所說的引起宮頸病變的相關因素,且宮頸排癌篩查為陰性,即使看著宮頸表面是糜爛的,也不能等同于癌前病變。
四、如何治療宮頸糜爛、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
1.宮頸糜爛的治療。“篩查”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后,生理性宮頸“糜爛”,無任何癥狀者,可不予治療;宮頸分泌物量多,考慮宮頸炎者,檢測病原體,針對病原體給予抗生素治療。另外,還可以根據其類型,給予中藥輔助治療。
2.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治療。低級別的宮頸上皮內瘤變 60%會自然消退,若細胞學檢查為LSIL(低度復層鱗狀上皮內病變,極有可能是由HPV感染所引起的)及以下,可以僅觀察,如果不斷發展或持續存在兩年,需要進行治療,如局部物理治療(包括激光、冷凍、微波、低溫消融、超聲聚焦治療)等。高級別的宮頸上皮內瘤變,可根據情況,采用利普刀或冷刀錐進行手術。年齡大、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議切除子宮。
3.宮頸癌的治療。根據臨床分期、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全身情況、醫療技術水平及設備條件,綜合考慮,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
五、如何預防宮頸癌
1.注射宮頸癌疫苗。自從普及了宮頸癌疫苗,宮頸癌預防已經取得明顯效果,據報道,美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已經下降了約50%。目前應用的宮頸癌疫苗有三類:二價、四價和九價。二價疫苗可預防70%左右的宮頸癌,四價可預防90%的尖銳濕疣和70%左右的宮頸癌,九價在四價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預防HPV31/33/45/52/58這5種高危型致癌病毒,能預防90%的宮頸癌和90%的尖銳濕疣。注射年齡二價疫苗國內只限于9~25歲,四價限于20~45歲。注射疫苗前需要做HPV分型檢查,然后注射三劑宮頸癌疫苗,第一劑可自由選擇時間,于第一劑注射后2個月、6個月分別注射第二劑、第三劑,注射疫苗后仍需做宮頸癌篩查。準備懷孕、已經懷孕和哺乳期婦女不主張注射。
2.進行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篩查。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著廣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宮頸癌發病原因明確,其發生發展有一個過程,所以說宮頸癌是可防可治的。通過篩查,如果發現有宮頸上皮內瘤變,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大部分低級別的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自行消退,及時治療高級別的病變,是預防宮頸癌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采用的篩查方法是“三階梯篩查”。第一階梯,細胞學聯合HPV篩查。21歲以下不篩查;21~29歲,每3年進行一次單獨細胞學篩查,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宮頸TCT檢查;30~65歲,每3~5年進行一次聯合篩查;大于65歲,近10年內連續3次細胞學檢查為陰性,或連續兩次聯合檢查為陰性,且末次檢查是在近5年之內,可以不篩查。第二階梯,陰道鏡檢查。對于細胞學檢查為陽性,同時又伴有高危型HPV陽性,或者HPV16或HPV18型是陽性的患者,要進行陰道鏡檢查。第三階梯,子宮頸活組織檢查。陰道鏡檢查有異常者,進行宮頸活檢,必要時加做宮頸管搔刮術。
3.及時看醫生。出現以下癥狀,如接觸性出血、陰道分泌物量多、不規則陰道出血等,要及時看醫生,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