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炫旻

不久前,海南農業巨頭羅牛山發布公告稱,位于海口市美蘭區占地500公頃的羅牛山農場,將在2020年前建成“海南國際賽馬娛樂文化小鎮”。該項目包括海南國際馬術中心、國際賽馬公園、行政辦公配套及安居房項目和馬匹設備,總投資達287.8億元。一個多月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文件中提到,鼓勵發展沙灘運動、水上運動、賽馬運動等項目,支持打造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
羅牛山的投資只是近期海南賽馬熱的冰山一角。談到賽馬運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海南鴻洲皇家馬術俱樂部經理代健難掩興奮之情。他指著俱樂部的馬術訓練場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從4月中旬自貿港政策宣布之后,馬術俱樂部的客流量開始增加。與此同時,很多商業考察團和俱樂部聯系,想做和馬產業相關的供應鏈,比如馬飼料、馬用品。
由于賽馬產業占地面積大、前期需要幾百億資金投入,且收益周期長,中國的賽馬產業仍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代健告訴記者,海南的土地資源比較稀缺,“賽馬要想跑出速度需要至少500畝地,而馬術訓練場只需要20畝。”他說,目前海南沒有一家賽馬場,比較成規模的馬術訓練場僅有2-3家。另一個限制賽馬產業發展的原因在于海南乃至全國的馬文化普及率很低。代健舉例說,2012年鴻洲皇家馬術俱樂部剛創立時,整個海南的馬運動行業都是空白,沒有客人騎馬。現在俱樂部的會員大概在300人左右。“在海南,大家對馬術運動認識不高,而香港沿襲了英國的賽馬文化,有成千上萬馬迷。”
“在香港,舉辦一次賽馬賽事的利潤非常可觀,而在內地只要是辦賽馬基本就是虧錢。”海南省青少年馬術協會執行會長梁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騎師參加賽事主要是為了贏得獎金。沒有獎金,根本賽不起來。在香港,獎金是幾十萬港幣,在內地就是幾千到幾萬元人民幣,有的俱樂部甚至拖欠獎金。
也就是說,選手要交幾千元的參會費用,但基本沒什么回報。”
海南賽馬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解釋道,之所以內地和香港賽馬賽事的獎金相差巨大,主要是由于香港的賽馬產業由博彩支撐。“香港賽馬會每周舉辦兩次賽馬賽事。馬彩是收入的大頭,贊助費和門票銷售也是收入的一部分。”
“現在內地的賽馬場大都奄奄一息。沒有賽馬彩票的引入,企業做賽馬就只是燒錢。所以我們‘馬圈的人都非常希望國家能夠盡快開放賽馬彩票,讓行業真正運作起來,”梁龍說。事實上,中央的指導意見已經發出信號,提出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這是前所未有的表述”,梁龍告訴記者,在國內舉辦賽馬比賽不需要國家頒發牌照,而發行賽馬相關彩票則需要國家立法并特批牌照。
5月20日,海南召開自由貿易試驗區(港)百日招商新聞發布會。根據發布會的材料,海南已確定賽馬運動、彩票產業招商責任單位為海南省文體廳和財政廳。梁龍猜測,3年之內,海南有可能會先推出和賽馬相關的比較簡單的即開型彩票,比如在賽馬賽事上發布的刮刮樂,主要是和馬匹本身有關,中獎之后會以獎品的形式回饋彩民。未來可能會探索和賽馬結果相關的競猜型彩票,但不會太快。“有一點是明確的,國家不會允許海南發展博彩和興建賭場。”
對賽馬彩票的期待也讓各路資本蠢蠢欲動,在海南“跑馬圈地”。海南賽馬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宣布進軍賽馬行業的公司很多都是在炒作,制造噱頭。“有的公司根本沒有資金實力來運作賽馬場。”
因為參與人數眾多,巨大的營業收入讓香港賽馬會成為香港的納稅大戶。2016至2017年度香港賽馬會為特區政府帶來破紀錄的217億港元稅收貢獻,占香港總財政收入的近1/10。梁龍告訴記者,除了交稅、返還彩民和做慈善捐贈之外,剩下的賽事收入養活了香港龐大的賽馬產業鏈和運營團隊。“香港賽馬產業鏈是很完整的,除了有跑馬師,還有獸醫、營養師、訓練師、跟跑、運動輔助等細分職業,”代健說,目前內地的馬產業鏈非常單一,且技術水平落后,一個人常常需要身兼多職。梁龍認為,“如果賽馬行業真正運作起來了,海南可考慮建設賽馬綜合體,包括酒店、馬術學院、馬文化博物館等,對海南的經濟發展轉型很有幫助。”▲
環球時報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