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斌



[摘 要] 我校外來隨遷子女人數較多,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我校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我們主要做了幾方面工作,為孩子們的學習助力。
[關鍵詞] 薄弱學生;分層指導;有個性輔導
我校外來隨遷子女人數占到全校人數的80%以上,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情況,學校黨支部開展了家訪活動,我們走訪了多位學生家,看到孩子們的居住環境,我們心中陣陣疼痛;了解家長們離鄉背井、奮斗打拼的經歷,我們油然敬佩;更為家長為生計奔忙,無法關心孩子學業,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斷下降而心焦。孩子們,你們應該知道父母的不易,更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學習生活,更應該刻苦拼搏不斷進取啊!人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為知道感恩,是有感情的,是有知識的,是生活中磨煉的,有禮貌是因為從小地位卑賤學習來的,講道理,是因為他們的窮困不能驕傲就只有靠講道理生活。但是孩子們你們為什么沒有意識到呢?是城市改變了你,還是什么呢……
我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能在我校健康、快樂、全面地成長,因此,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為孩子們的學習助力:
一、精準分析 準確定位
在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與學生的自身優勢與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使學生在學習中受益,是我們一直慎思、深思的問題,我們認為只有精準分析,才能定位準確,讓各項目標在教與學中落實,我校一直重視以下五個方面的分析:
1.學生分析
教學的落腳點是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所需、所缺,教師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我校定期讓孩子們從成功經驗、學習不足、需要幫助三個方面進行自我分析。
2.教師分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只有定期反思教學中的得失,才不至于讓學生迷航。我校定期讓教師從學生典型的問題、本階段教學中成功之處、下階段教學中教學補償的方法、希望家長支持等方面分析,尤其是要列出學困生的名單,在教學中作為重點幫扶的對象。
3.教研組分析
教學是有規律的,學生在某一階段認知出現困難也是有共性的,通過教研組分析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并及時進行正確的干預。
4.學校分析
學校通過學生座談、問卷、成績分析,了解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中好的經驗,并及時推廣,不足之處,進行科學的分析,給予指導性的意見,并跟蹤督查。
5.班級分析
我們一直重視班集體的管理,因為穩定的班集體,可以保障教育教學能順利進行。為了了解班級管理的情況,我校定期讓孩子們在“問卷星”上進行問卷調查,及時了解班級的動態,并及時解決學生所需,并對班級管理進行及時調適。
二、認真計劃 尋找對策
1.學生計劃
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學校引導學生確立目標,分為重點目標、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并引導學生知道該向哪個目標發展。學校幫助學生點亮“盞盞心燈”,確立“座右銘”,自我“精神充電”,并引導學生尋找學習目標和榜樣,以找到最佳發展途徑和發展目標,以此來實現自我管理,不斷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教師計劃
教師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對要進行的教學任務及流程進行詳細地計劃,有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潛能的充分發揮。我校要求教師要把每天的教學內容、所用的教輔資料都明確列出,這樣就使教師在教學中有章可循。
3.教研組計劃
我校發揮同學科教師集體的力量,開展教學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主要從如何做、如何更好地做這方面研究計劃。
4.學校計劃
學校通過橫向(和區內同類兄弟學校)和縱向(和自己同期上學年)比較,指導學校的具體奮斗目標,分解到各門學科中,并詳細計劃好每時間段的工作重點,分布推進,層層落實。
三、務實課堂 有效教學
教育專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有不均衡現象。”這說明人存在個性差異現象。“新三學”中強調,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它要求我們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以便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我校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的人數逐年增多,他們的學習習慣、能力都參差不齊,這就更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我們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的分層
“分層目標教與學”就是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與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輔導手段,采取不同的訓練內容,達到所有學生各自發展,最終都能達到既定目標的方法。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中,根據學科的特點,精準分解目標,合理備課。例如我校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有基本要求、彈性要求、發展要求、不易拓展的要求,使章節教學、單元復習、階段復習都要有不同的層次要求。
2.分層提問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要真正做好提問分層,教師在設計問題上必須認真研究。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強調設計問題時要有層次性,分層提問要執行“保底促優”的標準。
“保底”是指提出問題能達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達到使學生對基礎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即使是學困生也能通過最低層次提問等學習活動,成為合格的學生。
“促優”就是要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尤其是發散思維能力,從而形成對問題追根溯源的心理。力求讓不同的學生在思考問題并回答中,能得到能力的提升。
3.分層練習
課堂練習對深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我校學生差異較大的特點,我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課堂練習進行分層訓練,每節課的練習由易到難,層次逐漸加深,分別針對三類學生的水平而出,始終把握的是對C層學困生練習時不出難題,主要打牢學生的雙基;對A層的優等生,習題有一定難度、深度;B層的習題難易適中。
要求學生作業分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全班統一標準,統一要求。這是根據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設計的、較基礎的題。選做作業主要指拔尖提高題,根據優等生和中等生學習水平設計,要求優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題多解。鼓勵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們比一比誰做得多,誰做得好。對后進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礎部分的作業。有思品的新聞播報、美文分享、小作文的描寫、抄默寫、有基礎練習卷和提高練習等。
簡言之,分層練習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低起點——加大基礎知識的補充和復習,使每一個學生“聽得懂、跟得上、樂意學”。小坡度——分解目標,強化激勵,培養興趣,使學生從微小的進步走向更大的進步。重提高——強化“雙基”的學習和訓練,著眼于每一個學生的能力提高。
4.分層批改
批改作業是教學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學生獲得學習指導、彌補學習缺漏,對于教師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作業批改的方式中,除了教師的面批之外,還有學生的自主批改,例如:字詞的默寫;學生的互批;識記內的內容,課文的默寫;課堂教學中的巡批,在巡批中尤其關注學困生和邊界生,及時了解他們學習情況,并及時幫扶。在批改作業時,還要給出激勵或指導性的評語,提醒孩子們改進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5.分層輔導
在課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這一點很重要。在課堂上加強巡批,尤其是對于學困生進行面批輔導,對優秀的學生進行課后的個別輔導,幫助他們不斷提升。
6.自主提升
學生的能力是有差異的,在課堂學習中,可能對于某個知識點掌握是有差異的,受課堂時間所限,有些孩子并不能及時掌握,久而久之,就會對某些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著他們后續的學習。我們在教學中嘗試把某些重要的知識點做成微視頻,便于孩子們存在手機和電腦上,便于反復觀看,直至把該知識掌握。還把某些重要的知識點文本或PPT轉為“二維碼”方式存儲,便于孩子們及時學習,拓寬學習的邊界。
7.研課提升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一定的學習環境,尤其是在研課、磨課中更能提升教師能力,我校中層以上領導每周都要進班聽課,聽完課后及時與任課教師交流,使教者有進步,聽者有提高。區教師發展中心的領導、教研員也定期到學校進行針對性的聽課,并找出教者的亮點,使其揚長成為特色;找出教者不足之處,共同找尋改進的方法,使其及時補短。研課、磨課的過程,是思想火花碰撞的過程,是使每個教師共同提高進步的過程。
四、合理安排 心育護航
學校是教師和學生進行雙邊互動的主要地點,合理安排好孩子們在校的有效時間,必然會使孩子們的學習更加有規律,因此我們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合理安排時間
我校孩子們的家長為了生計,早出門晚歸家,大部分孩子7點不到就到學校了,而晚上回家之后,家長還沒有到家,孩子不能自律學習,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早晨7:10之前到校管理學生,使孩子們做到一進班就讀書。中午12:20開始,午練20分鐘,主要練習當天所學的重要知識。下午放學后增加一節延長課,讓孩子們完成當天的作業,教師進班及時解答孩子們作業中遇到的問題。
2.心育護航
我校始終把關注師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導觀念,我們堅信只有快樂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才能讓他們愉快的學習,師生、師師談話是彼此了解的最佳交流方式。
(1)師生交心。我校要求每天每位教師至少要和一位學生進行談心,及時了解他們心理的困惑和學習上的困難,并及時解決或向上級反映,讓每個孩子能輕裝上陣,并能開心學習,以下是我和一個學生談話后的隨想:
前兩天,我找本班的小朋友談話,我問一個小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她當時眼中噙著淚水,吞吞吐吐地講道:“我希望上一個好一點的學校,以后不要像爸爸媽媽那么辛苦。”我心中一震,平復了激動的心情后,緩緩地說道:“你是不是想以后能有個體面的工作,讓你的爸爸媽媽能過得更好一點啊。”“嗯,是的,是的。”她邊點著頭,邊說道。“我相信你,你肯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改變命運,做自己的主人,在現階段你要提高效率,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她狠狠地點頭。“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奇怪,為什么我眼中會含著淚水!
(2)師師關愛。在學校的管理諸要素中,教師是第一要素,在教師管理中樹立以師為本的管理思想,每天教學管理干部至少到年級組一次,了解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關心教師的思想,讓我校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做好教師的教育教學的保障,共同把學校的工作做得更好。
3.家校聯動
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兩大陣地,要將兩者有效結合,提高教育成效,為社會培養合格乃至優秀人才,家校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除了定期家訪之外,還積極利用家長QQ群,向家長及時通報班級的學情、宣傳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還定期轉發一些育兒的文章,提高家長們的育兒能力。
4.多元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這段話告訴我們,評價沒有“一定之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所以在教學中要分層評價,也許完成的學習的任務量不一樣,但只要盡力去做了,質量都很高,就可以都是優秀。這樣可以給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以鼓勵,也能夠使那些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滿足于現狀,他們也是需要努力才能得到“優秀”的。因此我們定期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還對學習進步較大的學困生,也有不同的獎勵,這樣,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目標可以追尋。
我校追求的是一種“愛的教育”,以“培養未來合格家長”為辦學的宗旨,所以我們的教育中需要一份真,更要一份愛。記得本次“新三學”開課,選擇哪個班級,我真的糾結了好長時間。選擇活一點的一班,必定不累,但是在12月份青海國培的時候,我在一班開過了課,這樣對于二班學生實在沒法交代啊?但是二班的學生實在是不給力,會的不喜歡說,如果冷場了怎么辦呢?思來想去,我還是選擇了二班的小朋友,我把以上的想法告訴了二班的孩子們,他們都把頭低下了,有的學生小聲說:“老師不會把兩個班的好的學生拼在一起上吧。”
我看著他們笑道:“沒有關系,你們只要發揮出你們的正常水平就可以了,上得不好是我的事,你們不要有負擔。我都不在乎,你們還在乎什么呢?”同事知道后,笑罵我太傻,課出彩才是最關鍵的。但是在我的心底有個聲音告訴我:學生會在乎的,他們需要公正,不需要歧視,他們需要的是用智慧開啟他們的智慧,生命喚醒他們的生命,靈魂碰撞他們靈魂,他們需要一個有“愛”的教師。我一直追尋著一種真實的教育,因為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實的教育,讓孩子們親歷求知、交往的過程,不是模擬、旁觀,而是身臨其境,在碰撞和交流中體會生命的真諦、快樂成長。課上完了,學生很認真,他們收獲了快樂與激勵,他們的進步讓我欣慰。課其實還沒有上完,一直,一直在繼續……
如果把每個學生當成一朵花,我校的孩子就是一朵“流動的花”,他們身上具有的勤奮、純樸、耐勞等優點,我們只要根據他們的特點,因材施教,綠色評價,一定能探尋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教法,會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能真正培養出他們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而奠基,我們離“優質”學校也會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孝陵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