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玫鈺
摘 要:本文通過對隱名合伙的研究,目的在于呼吁我國增設隱名合伙制度,并輔之以行之有效的制約機制,使隱名合伙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充分發揮該制度對社會經濟生活的促進作用。
關鍵字:隱名合伙 隱名股東 有限合伙 制度構建
一、隱名合伙的概述
1、隱名合伙的概念和特點
隱名合伙是指當事人以訂立合同的方式約定一方對他方所經營的事業出資,不參與經營,分享經營利潤,并以出資為限承擔經營損失的契約。出資的一方稱為隱名合伙。隱名合伙是一種契約,隱名合伙契約為諾成不要式契約。隱名合伙契約因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因此隱名合伙屬于一種諾成契約。隱名合伙為雙務有償契約。雙方互負權利義務,互為對價,因此為雙務有償契約。
2、隱名合伙與隱名股東之比較分析
1)隱名股東概念和特征
“隱名股東,是指依據書面或口頭協議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權者”;“隱名股東,是指雖然實際出資認購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和工商登記中卻記載他人的投資者”。通過以上各種學理界的定義,隱名股東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征:隱名股東是實際向公司出資的人。這是被認定取得股東資格的實質條件,也是隱名股東享有相應股東權益的前提和基礎。隱名股東并未登記在公司章程、股東名冊或者工商登記資料中。隱名股東的隱名并不排除其在公司內部文件中出現,而這也成為目前司法實踐中判定隱名股東是否具備股東資格的重要依據。隱名股東以其投資額獲得財產性收益,并承擔公司的經營風險。
2)隱名合伙與隱名股東的聯系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法律行為一般以顯名為原則,以隱名為例外。對于隱名民事法律行為,法律通常要專門進行規定。都有營利性,隱名一方都不參與事務的管理。隱名合伙本質上是隱名合伙人向出名營業人所經營的事業進行投資。所以兩者都是以營利為目的,以分享其經營所得利潤為出資目的。隱名一方都承擔有限責任。盈利所得都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分配,隱名一方都不參與事務的管理。
3)隱名合伙與隱名股東的區別
獲得收益的原因不同。在隱名合伙中,出名營業人獨自經營合伙事業并按照合同約定與隱名合伙人分享營業收益。在隱名投資中,顯名股東也有可能從隱名股東中獲得部分利益,但與隱名合伙不同,顯名股東并非基于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直接與隱名股東分享收益。出資形式不同。我國《公司法》第 27 條第 1 款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第 28 條第 1 款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
依托的法律制度不同。隱名合伙依托于合伙制度,隱名合伙實質上是出名營業人與隱名合伙人之間的契約關系,不具備法人資格。而隱名股東依存于有限責任公司制度。
二、隱名合伙糾紛的分析及相關立法建議
1、目前存在的隱名合伙糾紛形式
確認隱名合伙人資格的糾紛。實際上為法律定性問題。確認隱名合伙人的合法地位是避免和處理隱名合伙糾紛的首要問題,也是我國目前處理隱名合伙糾紛時碰到的最為棘手和關鍵的部分。根據民法的基本原理,確認隱名合伙人賴以存在的依據是當事人雙方所訂立的合同。隱名合伙人的出資糾紛。出資義務是隱名合伙人對于出名營業人承擔的最主要的積極的負擔義務,由此產生的糾紛主要包括出資種類問題、出資瑕疵問題及隱名合伙解散或破產時出資不到位問題。隱名合伙人分享利潤和承擔損失過程中的相關糾紛。分享利潤、分擔損失是合伙人的一項主要權利義務,合伙的損益分配直接關系到各合伙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糾紛,主要包括利潤分配問題和虧損分擔問題。隱名合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責任糾紛。隱名合伙人在隱名合伙對外活動中處于隱名的狀態,隱名合伙與第三人為民事行為所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原則上由出名營業人全權處理,第三人無權訴及隱名合伙人為一定行為或清償債務。
2、近期法律缺位情況下的實際解決方法
隱名合伙作為一種非典型合同,按照傳統民法理論,民法關于法律行為的規定和合同法的總則對非典型合同均適用。學者普遍認為,非典型合同主要有三種具體類型:純粹非典型合同、契約聯立和混合契約。所謂純粹非典型合同,是指以法律全無規定的事項為內容,即其內容不符合任何典型合同要件的合同,其法律關系應“依合同約定、誠實信用原則,并斟酌交易慣例加以確定。”筆者認為,解決隱名合伙糾紛時應主要依照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合同內容并結合誠實信用等民法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進行裁量。
3、隱名合伙制度的立法定位及具體設計
對于生活中出現的隱名合伙法律糾紛,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討論如何從法律角度進行調整,以便對民事主體的行為起到規范和指引作用。
1)隱名合伙的立法定位。大陸法系國家隱名合伙制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屬于一種契約關系。隱名合伙實質上是隱名合伙人與出名營業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將其放在民法典的債編中較為合適。
2)隱名合伙的具體立法建議。隱名合伙的成立。主要包括隱名合伙的定義與隱名合伙的當事人。隱名合伙是指當事人雙方約定,一方對于他方所經營的事業出資,不參與經營和公開身份,但分享其經營所產生的利益并在出資限度內分擔經營所產生的虧損的合同。隱名合伙的出資及轉移。我國立法對隱名合伙進行規范時,也應規定隱名合伙人的出資以財產為限,包括貨幣、實物、知識產權等,物的使用權也可用于出資,但勞務和信用不能用于出資。隱名合伙人的出資一般只能以財產性出資為限,且必須具有轉移性,可以買賣和具備清償功能。
4、隱名合伙相關匹配的制約機制設計
由于隱名合伙的隱蔽性,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有礙交易安全。因此,我們在構建隱名合伙制度的同時,應通過完善立法和相關匹配的制約制度設計,加強管理和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