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立體化救援體系是指在城市發生嚴重火災、自然災害事故或突發事件時,能快速反應,空中和地面緊密協同,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的組織構架和運作機制。直升機裝備是其重要標志。
由于城市規模結構和管理的復雜性和嚴峻性,以直升機為載體的立體化救援體系越來越為世界各大城市普遍使用。在消防救援方面如日本東京配備了7架消防直升機(大型消防直升機3架,中型消防直升機4架);韓國現有13支消防航空隊,共配備32架直升機;香港目前共配備9架直升機等,在火情偵察、火災撲救、被困人員救助、救援物資投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空中醫療急救方面,如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地域面積4326平方公里,人口289萬人,配備醫療直升機2架,日均出動50架次,在重大災害醫療救援、城市突發事件醫療救援、高速公路醫療急救、傳染性病人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6年5月,本市組建了警務航空隊,2008年首架直升機交付使用,2014年新增1架KA-32消防直升機。截至目前,警務航空隊共有直升機5架,其中警務直升機4架,消防直升機1架。裝備和隊伍初具規模,立體化救援體系初步建立,并在消防、警務和城市綜合救援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消防方面,消防直升機發揮了火情偵察、火災撲救、被困人員救助、救援物資投送等作用。警務方面,直升機發揮了空中觀察、輔助決策、執法取證、快速運送、空中威懾等作用。醫療救援方面,發揮了快速到達現場、快速搶救轉運傷員等作用。
但同時,委員們通過調研也感到本市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形勢仍然嚴峻。主要表現在:
一是高層、超高層建筑面臨的安全問題日益突顯。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24米以上高層建筑3.1萬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近600幢(數據來源于《城市公共安全消防高風險專項調研報告》,2015年9月)。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具有消防設施不夠完整,使用復雜,起火因素多等特點。一旦發生災害,火勢蔓延途徑多,疏散困難,危害嚴重。特別是這十多年來,一方面,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的數量仍在不斷增長中,另一方面,部分建造年代較早的高層建筑,由于當時存有設計缺陷且使用年代久,安全隱患突出。
二是邊遠地區的形勢復雜堪憂。目前,全市有800余平方公里的林地,以及崇明島、洋山港的多個遠離市區的島嶼、港口,一旦發生火災,難以及時處置,迅速撲滅。
三是公共安全風險源眾多。如大型交通樞紐、多線換乘軌道交通站點、大型商場、熱門旅游景區等,人流密集,情況復雜,一旦突發安全風險,后果嚴重。
1. 消防直升機數量不足
警務航空隊現配備一架消防直升機,與應急處置需求的差距較大。
(1)單機執行任務時事倍功半。目前配置的1架KA-32型消防直升機,一次最多可攜帶3噸水。而需要該機出動撲滅的火場一般火勢較大,一次出水,往往“杯水車薪”,難以及時撲滅大火,需要多次往返取水;而在第二次、第三次以致更多次的取水途中,火勢會在取水間歇時復燃,滅火效能將明顯降低。因此,僅有1架消防直升機不能滿足持續降水滅火的實際需要,難以形成戰斗單元。
(2)單機定檢維修時實際上無機可用。按照直升機安全運行要求,一架直升機飛行到一定時間,比如50、100、150小時,必須停場定檢,而一旦定檢維修時,就不能擔負任務飛行。KA-32消防直升機一年正常停場維護時間至少3個月,如遇大修定檢,一般需要6至8個月。其間如遇災情,實際上無機可用。
2. 尚無醫療救援專用直升機
空中醫療急救是非常高效的急救手段。特別是在城市交通擁堵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急救直升機對于大都市的急救體系具有特殊重要作用。2010年起,市警航隊與市急救中心合作,啟動了本市空中緊急醫療救援,共參與醫療救援10余起,作用顯著。但每次出航使用的都是4架警用機中的一架,無醫療救援專用機,救護專業人員也是市急救中心派駐警航隊的一名救護醫生,待命時間為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三十分,未能全天候。醫療救援設備只能是可臨時攜帶的簡單配置,不能適應復雜、傷員人數眾多的緊急救護需要。
3. 相關配套不完善
(1)應急起降點尚無規劃。目前在本市的石油化工區、客貨運港口、大型交通樞紐、人員密集場所及郊區林地以及空中醫療急救的定點醫院等相關區域,尚無明確的直升機地面停降點,且無這方面的定點規劃。
(2)直升機應急取水點尚無規劃。全市范圍內,儲水量在600立方米以上,水面無遮蓋物,凈空環境好,可供直升機垂直取水的水源不夠清晰。雖然進行過實地勘察,但遠未完成,且也無這方面的規劃。
4. 救援隊伍的專業能力還不夠強
立體化救援體系建立以來,經過培訓和實戰,救援隊伍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但只是基本的、初步的,還不能完全適應上海作為國際化特大型城市的現實和發展需要,以及中央對上?!爱敽萌珖摹蓬^兵和‘先行者”的要求。具體如飛行、機務、空中任務員(包括救生)等空中技術人員,指揮、通信、氣象等航務保障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地空協同能力等,都亟須盡快增強。
1. 加快硬件裝備的配置,亟須增加專用直升機
(1)增加1至2架消防直升機,以使形成滅火時的戰斗單元,并解決單機定期檢維修時的“空白”
在機型選擇上,方案一:選擇目前已使用的俄制KA-32消防直升機。該機雖航空技術一般,但消防、滅火設備配置齊全,使用性強,作業穩定性好。從投入兩年的實踐來看,性價比較高。方案二:選擇空客公司的H225型號的消防直升機。該機航空技術先進,但消防滅火設備不如俄制KA-32齊全和成熟,價格較高。
(2)配置相應數量的醫療救援專用直升機
據悉,市政府高度重視航空醫療救援工作,已明確由市衛生計生委、公安等四個方面部門組成協作單位,瑞金醫院作為上海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基地醫院,正式啟動相關工作。建議按照上海的地域面積和人口數量,配備相應數量的急救直升機,加強空中急救能力,構建起空地一體化的急救網絡體系。
2. 加快完善立體化救援體系配套建設
(1)進一步加強高層、超高層建筑停機坪、地面??奎c及專用取水點等消防配套設施建設。高速公路、綜合交通樞紐、人流密集集散地、大型產業園區以及有能力進行空中醫療急救的定點醫院等,應抓緊調研、確定,并形成規范,納入今后的城市建設規劃。
(2)進一步完善消防、警務、救護作業空地指揮聯絡運作機制。盡快解決空地指揮聯絡設備和頻率使用、空地指揮協同等相關問題。
3. 加快專業隊伍的能力提升
公安消防、醫療等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將專業人員培訓納入議事日程。抓緊完善或制訂專業能力標準,操作規范,建立實務培訓體系,提高專業人員的能力,以適應硬件配置的專業要求,充分發揮其效能,并形成這方面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