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欽繁
上海紅星美凱龍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112
正文:
目前,我國房建仍存在低速度、低價值、高消耗、高強度的現象,這對國內房建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回顧傳統建筑房屋的質量,建筑的工業化全面提升了房屋住宅的綜合質量。其傳統建筑仍采用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鋼結構體系、木結構體系。作為建筑工業化重要技術手段之一的預制混凝土(PC)技術,結合設計、生產、施工、裝修和管理的綜合體系,讓其建筑更加規范施工、標準設計與施工。近些年來,我國的建筑工業化、現代化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各地政府機關的也在爭相恐后的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房屋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
傳統結構體系存在的弊端,筆者通過對文獻參考與自己心得總結,歸納如下:
在設計時,每個房建項目從整體到局部均存在著差異,導致每個項目要針對性的進行作業(如:主體與層面、裝飾與裝修等)。這也是因缺乏重復使用的設計標準化,所以會造成大量的設計資源浪費。簡單舉例來說,傳統結構體系用到的模板和架子,不僅用量大而且要周期的進行更換與修理。其建筑產業資金消耗驚人之處,其實更多是在人力施工(缺乏機械化)、物力(水、電)消耗、建造周期長。
由于前期的施工強度高、又缺乏機械化,導致了施工人員在高強度的工作下,低效率施工和延長施工周期。在高強度的工作下,低效率、低價值的施工方式,會牽連其相關資源(人力、物力)的消耗上。當投入的人力、財力等價值與其使用功能、抵抗自然破壞能力、社會價值等價值的比值較小時,那么資金的使用也無從談起。
在一些發達國家,對于其房建已經具有了標準化。因為發達國家的房建基本已采用PC建筑,所以國內房建行業要與國際接軌,就需要有一套符合國內現代化建筑的標準設計、標準施工、標準驗收、標準檢測、標準管理規定。讓建筑行業各階段,全面的、系統的房建預制混凝土裝配式結構體系的執行標準和規范。
其實PC建筑在國內建筑行業的發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例如:如何讓建筑市場更加規范化、規模化、工業化;如何讓裝配式技術得到創新;如何去推進PC建筑的發展,體現出發展的價值等等。
其實,這也是建筑行業的相關設計機構、研究院所、部品生產商需要關注的話題。裝配式房建是需要從產業政策、行業管理、開發模式、技術體系創新、部品供應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剖析,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實際的案例,來結合實踐經驗,分享心得。這才能有效推進裝配式住宅建設的開發、設計、生產、施工等。只有進一步的掌握住設計、生產與施工技術,才會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從目前的房建生產方式分析來看,其電能的消耗占全國電能消耗的百分之三十,主要突出在了電能與水能的消耗使用上。由于其特定的生產方式,傳統混凝土結構房屋對電能消耗主要體現在大功率照明燈具及大量機電設備頻繁使用的問題上,長周期的施工讓其建筑生產所消耗的電能之大。對比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因為其構件的流水線化生產,并進行機械化的統一吊裝工作,讓照明燈具與機電設備的使用集中化。這不單單是提升了施工效率,而且讓電能的消耗降低很多。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組建產業健康發展,不僅是對裝配式房建的有力保障,也是對國家政策的有效支持。因此裝配式建筑想要實現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構建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亟需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在相關的法規、政策、標準配套等方面提供強有力支持。
現階段的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因固定生產的形式,從基礎施工再到房屋初裝修,對用水量的消耗很大,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這也是對國家環保節能建筑政策相違背的。裝配式模式生產的房屋除去基礎施工外的用水外,結構施工基本采用了干作業,不用水。不但是對水資源的節省,在人力資源上的設計與施工上,也是減去了工序多、輔助工作多,機械化程度低,“碎拼”化的建筑模式。從圖紙的設計方面,因裝配房建的很多是標準件,以直接選用的方式替代了構件簡單重復設計的問題,也為施工現場提供的各種物資,讓其裝配更加便捷化。綜合而言,傳統房建結構其所需人力需要很大,而裝配式房建結構大大節省了的一定的人力,使其效率得到提升。
現階段普遍采用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其勞動強度高、施工用量大,無疑提升了質量超標的幾率;另一封面,施工人員的工作周期、施工的安全風險被不斷的加大。反觀,PC建筑裝配式結構體系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機械化程度,大量減少了建筑垃圾,使其文明施工得到很大提升。
對于裝配式的發展,要根據其相關政策的出臺,可以進行分析。例如:在法規中,對于項目中采用裝配式建造的建筑工程的總建設規模提出了要求,在規程中也有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的材料的使用有明確的規定。
例如:外墻的接縫處填充的保溫材料,應當符合國家對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的規定;在裝配式房建的立面或外墻的施工中,外墻板的接縫處或是門窗、洞口的薄弱部位,也需要滿足國家對建筑材料防水和構造防水的施工要求;裝配式房建中板縫空腔要設置倒水管,板縫內側需要設置氣密條,來滿足建筑的密封構造的標準。建筑的接縫寬度需要滿足建筑主體結構也有著相關的要求,對于層面發生位移、密封材料變形、施工出現誤差或溫差等問題,均有著相關的規定。
對于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也有著的規范的標準,其圖標如下:

?
從表格我們不難發現,根據國家對PC建筑相關政策的出臺,國內裝配式房建的發展方式,更趨向了適用性和安全性。在裝配式建筑工藝與傳統建筑工藝對比上,施工現場施工取消外架,取消室內、外墻抹灰等工序,鋼筋由工廠統一配送,大幅減少了現場建筑垃圾;PC構件在工廠就可以進行預制,施工人員只進行扶板,固定等工作,大幅度減低了工人們的勞動強度。隨著人們對于房屋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建筑行業的發展更需要保質保量的完成。 裝配式房建所帶來的的低消耗,高效率等優勢,使其發展成為了必然選項,在發展中更加趨于的是人們對適用性與安全性的要求。
從縱向角度看,PC建筑減少了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溝通不足,使其流程沖突得到了降低,同時節省了用料資源,實現的建筑的設計使用、生產施工一體化。從橫向角度看,是企業抵御了各項風險所帶來的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企業資金,避免了資源浪費,使其降低了工作強度,提升了工作效率。這與傳統建筑行業相比,裝配式建筑產業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其PC建筑帶來的優勢、先進性、安全性、舒適性等綜合價值顯著。國內裝配式房建在通過各種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之勢,讓PC建筑行業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更加競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