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志國 圖片提供/劉 帥
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一個周日的傍晚,母親洗腳時不小心從凳子上滑下來摔傷了。我趕緊把老人送到醫院檢查。沒想到就這么一摔,竟摔成了大胯骨折,傷勢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想。
大家都感到問題的嚴重:快80歲的人了,怎么辦?最后全家人決定手術治療。手術后,我們期待著母親盡快好起來。但是,母親傷勢這樣重,誰也不敢預料要多久才能康復,甚至對能否徹底康復,我們心里都畫了問號。因為我們身邊就有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也是胯骨骨折,一年多了,還躺在病床上。
然而,母親的康復出人預料地好。半個月后,母親出院回家了;三個月后,母親可以自己拄拐在房間里走動了;四個月后,母親可以靠拐棍下樓活動了……
母親為什么摔傷后康復得這樣快?一句話,因為母親臥床康復期間的心態好。
然而,一般情況下,老人摔傷后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的消極心理反應。
內心否認摔傷猝然發生,最初往往表現為驚慌、失控、自責、抱怨、懊悔等,不能坦然接受摔傷的事實,糾結于“怎么會這樣,不該發生這樣的事,老天爺為什么和我過不去”,甚至會不能配合治療。
感知過敏摔傷臥床往往感知過敏,不僅對聲光、溫度等外界刺激敏感,對呼吸、心跳、胃腸蠕動、體位姿勢也變得很敏感。比如,一會兒覺得枕頭低,一會兒覺得被子沉,一會兒埋怨床單不平展;甚至感知異常,通常鮮美的味道可能引起反感,通常美麗的顏色可能引起討厭,通常善意的嬉笑也會引起厭煩。
情緒消沉臥床康復期間,很容易陷于消極情緒狀態,比如恐懼、焦慮、易怒、消沉、悲觀、抑郁。所以有的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變得任性起來。有的怕痛,怕開刀,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膽。
行為依賴摔傷臥床,成為家人關照的中心,自己也會變得被動依賴,行為上出現退行現象:本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讓別人做;本來能吃下去的東西幾經勸說也吃不下;一向獨立性很強的人變得沒有主見。
人際困擾一是容易感到孤獨,尤其是一些康復慢,需要長期臥床的老人,親友不可能時刻相伴,孤獨感就會襲來;一是容易自我封閉,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傷情。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戰爭中的傷員痊愈的快慢不同,戰勝方傷員明顯比戰敗方傷員好得快。道理很簡單,打了勝仗的傷員處于積極心理狀態。這啟示我們,摔傷后要學會保持積極心理狀態,以促進康復。
兩個人遭遇同樣一場車禍,同樣大難不死,同樣失去了一條腿,住在同一家醫院的同一間病房,同樣有各自的親友前來照顧看望。面對親友的看望安慰,兩個同樣遭遇的人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個人對親友說,雖說命保住了,但是,一條腿卻沒了,還有那么多日子可怎么過啊,真倒霉,真是老天不長眼啊。另一個人對親友說,雖說一條腿沒了,但是,命卻保住了,以后有多少日子還可以好好過啊,真慶幸,真是謝天謝地啊。結果,兩個人康復快慢速度明顯不同。這是因為,積極思維是具有免疫功能的思維。所謂積極思維,說白了就是,摔傷之后往好處想,這樣康復得就又快又好。
您可以這樣想象:日月之光輝,天地之精華,宇宙之真氣,匯聚成生命的能量,緩緩地柔柔地如水般流入體內,充盈著我的整個機體。所有的細胞,所有的組織,都浸潤在這種能量的滋養之中。能量的氣息不斷向損傷部位集中而來,形成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損傷一點點在修復,傷痛一步步在痊愈……
國外有人把醫學研究與生物學相結合,產生了“信念生物學”。信念生物學的研究發現,人的信念,既是一個理性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情緒化的過程。因此,人的信念,對人體會產生可測的生化效應。并且,這些效應會影響到人體變化的最終結果。這告訴我們,積極的信念可以化作一種讓身體走向康復的神奇力量。
因此,摔傷后,對康復要有堅定信念,學會把消極信念轉化為積極信念,把“我怕是好不起來了”的消極信念扔得遠遠的,堅信“我一定會很快好起來”!
身體康復的狀況,更容易因心理暗示而產生標簽效應。積極的暗示,產生積極的標簽效應,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促進有益激素的分泌,促進傷痛的康復。所以,要學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給自己貼一個好標簽。
積極暗示語要注意這樣幾點:一是用短句子,不用長句子;二是用明確的句子,不用模糊的句子;三是用肯定的句子,不用否定的句子;四是用表示現在的句子,不用表示將來的句子。比如,“我的傷痛越來越輕”,“我的身體越來越好”。
所謂積極對話,就是在心里自己和自己對話時,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應該給身體輸入積極的康復指令。比如,可以這樣和傷痛積極對話:又過去了一天,又有了一點好轉,我多了一份輕松,你也多了一份輕松,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謝謝你。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讓我們繼續密切合作,繼續共同努力,繼續爭取新的進步……
剛剛摔傷或治療之初,誰也難免叫苦,哪有好心情?這里說的是進入相對穩定的臥床過程中,如果能多一份好心情,身體就會多一份免疫力,也就多了一份康復的力量。這個道理不用多說,關鍵是摔傷臥床怎樣讓自己心情好起來。
想讓自己心情好起來嗎?先請稍許調整一下,讓情緒平靜一些。好,請讓嘴角上翹,盡力上翹。好。請盡力保持較長時間,1秒,5秒,30秒……好!不管剛才索然無味也好,百無聊賴也罷,現在,保您已經笑起來了。如果對著鏡子做,肯定效果更好。這樣,臉上笑起來,心里就會有陽光,損傷就會更快地好起來。
為了保持好心情,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放下。越是放得下,越是不把傷痛放心上,就越有更多的能量促進康復。因為放下傷痛,就是放下擔心,放下恐懼,放下顧慮重重,放下緊張兮兮。寧靜和清凈,是促進康復最好的心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