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方陵生 攝影/紅 梅

如今的日本已成為一個人口高度老齡化的社會。20世紀50年代,65歲以上人口占日本總人口的百分比一直穩定保持在5%左右,然而在隨后的幾十年里,這個年齡段的人口迅速擴大,到1989年已膨脹到人口總數的11.6%,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近25.2%,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的人口發展情況相比,日本人口向老齡化發展的趨勢是相當突出的。美國65歲以上年齡人口從7%提高到14%經歷了75年時間,英國和德國經歷了45年時間,而在日本,同樣的增長幅度,即從1970年末的7%到1995年初的14%,只用了不到25年。
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老年人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我們看到在日本的公共汽車和火車上,都有為老年人準備的預留座位,座位上方附有提示標志,提醒人們主動為老年乘客讓座;許多上了年紀的日本老人過著充實的生活,包括繼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償工作,與成年子女保持密切關系等。
雖然日本在戰后大部分時期規定的標準退休年齡是55歲,但在20世紀80年代時,日本65歲以上仍在工作的老年人比任何其他發達國家都要多。1986年接受調查的日本人中約有90%都希望在65歲后還能繼續工作,他們表示做這個選擇有出于增加經濟收入的原因,也有出于保持健康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強烈的職業精神等。
當然老年人繼續就業的機會并不隨處都有,無論男性或女性,退休后繼續工作的報酬遠比退休前要少得多,在職場中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隨著日本人口的老齡化,其勞動力構成也日趨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變化給日本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發展都帶來了一些問題。在國家層面,日本將面臨龐大的養老金負擔,在企業層面也會產生很多問題,包括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和高級職位的短缺等。
日本的大多數企業中,職工工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因為年輕工人的工資較低,這個群體更受雇主歡迎,而就業前景也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困難。大多數日本企業要求員工到規定年齡時就退休,戰后規定的退休年齡是55歲。因為政府社會保障的支付通常從60歲開始,退休工人不得不在這五年時間尋找再就業的機會。1986年日本通過了一項法律,以各種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將工人退休年齡提高到60歲。許多日本企業響應政府的這項立法,提高了退休年齡,雖然通常會降低他們的工資水平。
日本60歲以上人群繼續工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補貼養老金收入的不足,讓生活更有意義,以及與社會保持接觸聯系等。在日本,許多退休老人希望繼續留在勞動力大軍中,以抗拒隨年齡增長而帶來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應。一些老年人極為害怕自己會成為家人的負擔,為避免這種可能性的發生,他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或尋找自己的一份精神寄托,通過自己的愛好或一些休閑活動來找到自己的“生活價值”或“人生目的”,他們努力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20世紀后期,日本的家庭結構從傳統的三代同堂向核心家庭結構轉變,這種變化趨勢也對許多老年人的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一些與年輕人價值觀不同的老年人雖然很期望和兒女的家庭一起生活,但卻不得不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孑然獨居。和兒孫輩一起生活的老年人的比例從1970年的77%下降到了1985年的65%,盡管這個比例仍遠高于其他工業化國家。住進日本各類養老院的老年人也從1970年的75000人增加到了1987年的216000人。獨居或與配偶在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占65歲以上老年人的32%。
根據日本政府一項調查研究顯示,63%的調查者認為,成年子女照顧年邁父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當今日本社會與父母同住的出發點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農業社會中普遍與老人住在一起的家庭模式,轉變為后工業化社會一種新的模式,即只有在父母生病時,或孤寡老人的確需要他人照顧時,才住在一起生活的模式。關于老齡化問題,日本的決策者和醫學專家們關注的是找出解決辦法應對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以及照顧老人成本的不斷上升等問題,卻很少有人會認真傾聽老年人內心的聲音,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
一些日本老人積極參加公民社會組織和社區項目的志愿者工作,還有一些老年人加入了日本海外志愿者團體組織的日本海外志愿者團隊。除了參加體育鍛煉活動之外,日本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社會的鼓勵,如大聲朗讀,專家認為這有利于保持老年人的注意力。活躍的老年人群體也促進了一些消費市場的發展和增長,包括從休閑活動、教育、醫療到住房等領域。
日本東京都老年醫學研究所(TMIG)“社會參與和健康促進”研究團隊發起了一項促進兩代人之間交流的活動,此活動受到了日本衛生勞動福利部贊助,也得到了東京老年人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完成了為期三周培訓課程的老年志愿者們,來到公立小學和幼兒園,有時甚至是高中,根據圖書閱讀課程的要求,和孩子們一起閱讀。老年人可以根據各自的年齡選擇適當類型的書,有時他們會閱讀一些古老的故事,如他們童年時看過的最喜愛的古代日本神話故事或傳說,重溫童年生活。這項活動鼓勵老年人有更多精神追求,也通過老年人豐富的人生智慧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活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與老年志愿者的積極性。通過此類活動,讓他們感覺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同時,對于改善老年志愿者的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益處。
這種類型的志愿者項目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通過讓老年人參與到更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社會活動中,促進日本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和人生滿足感。
另外,在日本各種機器人也被開發出來以滿足越來越多老年人的需求,如能根據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做出反應,與老年人進行溝通的機器人,以及幫助行動不便老年人的機器人助手、移動服務機器人等。這些機器人專門設計用來協助老年人,因此也被稱為“護理機器人”,這類機器人的開發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