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海省大通縣第二完全中學高二(15)班 王偉棟

我國目前主要靠火力發電,但火電資源損耗大,且發電效率低。而化石資源不可再生,開發新能源可以有效減少化石資源損耗,保護環境。
青海省水資源總量大,2016年青海省自產水資源量591.5億m3,多年平均徑流量611.2億m3,可利用率高。但省內水資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全省僅有幾個大型發電站用水力發電,而廣闊的支流水系因為地勢險峻不易興修水電站或過于平緩發電效率低而被放棄。
若將這些地方的水資源加以利用,便能減少火電的負擔。于是,我想到了將摩擦發電球用于水力發電。
摩擦發電球由振動片、發電機、傳導器構成,發電球外殼使用抗凍材料,保證其使用壽命,發電球內部含有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機。將發電球連綴成網放在河道或湖泊中,水沖擊發電球引起發電球振動,帶動小型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達到發電的目的。傳導器將多余的電能輸送并貯存在電容器中。
它可以將水能、潮汐能、波浪能轉化為電能貯存,并將多余的電能收集在電容器中,再通過電網輸送到需要的地方,供人們日常生活所用。冬天水面結冰,溫度過低,它還可以自身放熱防止被凍壞,延長使用壽命。發電球用網狀結構連接,允許生物通過,不會干擾生物的正常生活。
以北川河為例,在大通縣至西寧市這一段河流平均深度為2.7m,河流底部較平緩,河流落差小,不適合興修大型水電站。由于河流流量較大,且汛期時間長,適合用發電球發電。可利用部分為水下0.5m至2.1m左右,鋪設發電網后可以為路燈供電。如果在省內每條可利用河流內都鋪設類似的發電網,不僅滿足省內需求,還可將電能運輸到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