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萬州航道處 隆 華 江學偉 趙 健
長江航道水域在規劃、建設、管理、養護實際工作中,需要對水面的流速流向進行測量。傳統測量流速流向精度為流速<3.5‰±0.002m/s 流向±5°,內業需要人工對數據處理,手工繪圖,內業處理的平均水面流速流向跟蹤測量系統的研制時間為18 分鐘。該方法測量精度偏低、人員配置多、工作效率低下。為提高流速流向測量精度、減少人力消耗、縮短內業處理時間、提高測量工作效率,確定對水面流速流向跟蹤測量系統進行優化,希望在現有船舶測量設備的基礎上采用一個集數據采集、數據整理、繪圖等功能于一體的測量系統。
1、傳統方法平均內業處理時長由18.9 分鐘,新系統只需要點擊幾下鼠標即可完成內頁處理,5 分鐘之內方可出圖。
2、傳統方法測量時需要至少7 名工作人員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流速流向圖,新方法只需3 人操作電腦即可出圖。
選擇水面流速流向跟蹤測量系統系統架構方案,水面流速流向跟蹤測量系統按工作機制可分為動態系統和靜態系統,查閱了國內外流速流向測量的文獻,提出以下兩種方案,經過以上分析比較,結合航道測量船動態特性,作為系統結構最佳方案。
1、為了提高測量精度,系統需要配備一套差分基站,選用了DGPS 差分基站作為系統定位設備。
2、測量浮標需要放在江水中工作,所以材料必須達到“三防”標準,同時考慮到攜帶方便等問題,浮標不能過重,還有浮標中要安裝太陽能充電板,所以,材料必須透光。經過調研分析,決定采用上部聚合樹脂,下部鈦合金作為浮標浮體材料。
3、測量浮標內裝有內置蓄電池,電池對浮標內的電子設備供電,采用重量輕、體積小 缺鋰電池作為測量浮標的電源。
4、系統數據庫的選擇
確定采用SQL SERVER2000 作為系統數據庫,如圖1所示。
根據以上一系列的分析試驗和對比選擇后,確定水面流速流向跟蹤測量系統的最佳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實施方案,確定分步進行實施:
1、明確了系統架構,為系統研制提供了依據。選取定位設備
2. 整理了測量控制點的相關資料。
3. 測量精度顯著提高。
4、選擇合適的數據庫編寫軟件選擇SQLSERVER2000數據庫選恰當,滿足系統軟件設計要求。
5、選擇了大橋橋區進行流速流向測量試驗。取

圖3 流速流向圖
實施效果:
1、活動前需要7 人合作完成,現在只需要2 人操作即可完成,內業處理出圖時間為3 分鐘,達到了預期效果。
2、我們對流速流向的精度做了檢測,流速精度小于1.5‰±0.002m/s 流向精度誤差±3°符合預期效果。
3、測量工作內業處理實際時長為3 分鐘,預期為5 分鐘。
通過實驗,達到并超過了目標值。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