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龍灣永強供電公司 薛迪勝 趙佰南
當前社會發展迅速,人們對電能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保證電能供應質量,關系著供電單位的外在形象以及經濟效益的增長。無功補償可保證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降低給有功功率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小配電網線損的同時,保證供電質量,因此,供電單位應做好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究,保證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優質的電能,滿意的服務。
配電網中的功率分為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與視在功率,其中有功功率指做功消耗的功率,視在功率是有功功率與無功功率的向量和。為加深對無功補償的理解,在探討無功補償原理之前,有必要對配電網中無功功率進行分析,以正確認識無功功率存在的客觀性與必要性。
眾所周知,配電網中存在電流與磁場間的轉換,電氣設備中用于建立與維持磁場的電功率,即為無功功率。無功功率不對外做功,但是維持電氣設備及配電網正常運行的重要功率,例如,變壓器線圈產生的磁場、電動機轉子磁場,都需要從電源中獲得無功功率加以維持。考慮到配電網中電磁間的轉化復雜,配電網提供的無功功率無法滿足負荷要求,因此,需應用專業技術對無功功率進行補償,確保用電設備在額定功率狀態下工作。
無功補償的原理為:將感性功率負荷和容性功率負荷裝置并聯接入到同一電路中,當感性負荷釋放能量時,容性負荷會吸收釋放的能量,反之,感性負荷會吸收容性負荷釋放的能量,這樣能量便在兩者之間相互交換,最終實現無功補償的目的。
在配電網中進行無功補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保證電壓質量。用Ia、Ir分別表示有功、無功電流,△U表示電壓損失,則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字母含義如表1所示:

表1 公式中的字母與含義
由公式可知,在有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線路總電阻以及線路感抗為定值時,無功功率Q越小,電壓損失的越小,可很好的保證電壓質量。其次,節約投資成本。無功補償后功率因數由cosφ1提高至cosφ2,可將變壓器的利用率提高為:

能夠帶更多的負荷,降低了輸變電設備的投資成本。再次,降低電費支出。降低有功功率對無功功率的補償,用戶使用電量減小,電費也會因此而減少。最后,提升配電網傳輸能力。無功補償時,功率因數升高,需要電網傳輸的功率變小,配電網的傳輸能力得以提升。
無功補償中常用的方式有三種:低壓個別補償、低壓集中補償、高壓集中補償。其中低壓個別補償指,在綜合分析個別用電設備無功功率需求的基礎上,使用低壓電容器采用分散方式與用電設備并聯。該補償方式適合應用在連續運行且消耗無功功率較大的電氣設備上,具有配置方便、安裝簡單,不會發生無功倒送的情況等優點。
低壓集中補償指,通過低壓開關將低壓電容器與配電變壓器低壓母線側連接在一起,借助無功補償投切裝置,結合低壓母線上的無功負荷大小,對電容器的投切進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電容器以整組方式進行投切,無法進行平滑調節。該種補償方式的優點有:無功可降低平衡、運維工作量投入小、接線操作簡單,在提高配變利用率的同時,減少線損,在無功補償中的應用率較高。
高壓集中補償指,在變電所6~10kV高壓母線側安裝并聯電容器組的補償方式。該種補償方式適合應用在供電線路末端或遠離變電所,用戶自身具有一定高壓負荷的情況下。配電網運行時,補償裝置可在參考負荷大小的基礎上,自動進行投切,不僅能明顯提升用戶的功率因數,而且具有較高的補償效益。
為確保無功補償技術在配電網中更好的應用,供電單位應做好不同無功補償方式的研究,結合配電網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補償方式。同時,還應注重以下內容的考慮:
配電網無功補償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為實現更好的補償效果,供電單位應注重遵守以下原則:全面規劃原則。設計與構建配電網時,應做好充分的調查,認真考慮配電網負荷情況,以及所用電氣設備數量、類型等內容,將無功補償納入設計工作的重點,對無功補償進行全面規劃。如此才能在保證配電網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的基礎上,更好的投入運營。合理布局原則。配電網無功補償時,還應注重合理性,既要考慮補償位置選擇的合理性,又要保證補償裝置、補償容量選擇的合理性。分級補償原則。對配電線路無功補償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分析影響無功補償的因素,從經濟投入,實施難易程度上加以權衡,確定最佳的分級補償方案。就地平衡原則。配電網無功補償時,應注重遵守就地平衡原則,提高補償質量的同時,降低給配電網正常運行的影響。
配電網中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時,確定合理的補償容量最為關鍵。確定無功補償容量時,一方面,明確補償依據。不同的無功補償依據,采用的計算方法不同,需要供電單位明確不同補償依據的計算方法,準確的計算出補償容量。例如,以提高電壓作為補償計算的依據,可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U為需要提高的電壓值,U2為需要達到的電壓值,X為線路電抗。另一方面,考慮補償細節。如10KV配電變壓器容量超過100KVA時應考慮進行無功補償,即,使用自動投切補償裝置,并根據負荷性質確定合理的補償容量。10KV配電線路可結合負荷實際,采用分散方式進行補償。超過5KW的交流異步電動機,應采用隨機方式補償,補償容量參考電動機無功損耗確定。
配電網無功補償的實現需借助專門的補償裝置,因此,補償裝置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補償質量,這就要求供電單位提高認識,結合配電網負荷情況,認真對比不同補償裝置性能,選擇工作穩定、性能優良,又能滿足無功補償需要的補償裝置。目前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有:同步發電機、靜止無功補償器、靜止無功發生器等,其中同步發電機在額定狀態運行時,可產生無功功率,計算公式為:

其中S表示視在功率、P表示有功功率、a為功率因數角。
靜止無功補償器由晶閘管控制的投切電抗器、電容器等構成,其中晶閘管反應靈敏度較高,而且通斷次數無限制。一旦電壓發生變化,補償器能夠快速反應,實現平滑的調節,以滿足配電網無功補償需求。另外其還可應用到分相補償,以及存在沖擊負荷、三相不平衡負荷的環境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投切過程中容易產生高次諧波,應安裝濾波器。
靜止無功發生器在晶閘管控制下,可將電容上的直流電源轉化為何電力系統相適應的三相交流電壓,通過變壓器以及電抗器接入到配電網中。對發生器的輸出電壓進行適當控制,可改變其運行狀態,包括零負荷、感性、容性等狀態。該裝置產生的諧波較少,而且注入的無功功率明顯。綜上,供電單位選擇無功補償裝置時應明確各自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選擇性能優良的補償裝置。
無功補償是配電網建設中考慮的重要內容,供電單位應充分認識到無功補償的重要性,加強無功補償技術的研究,結合配電網實際,選擇合理的無功補償方式,保證供電質量的同時,降低線損,更好的實現經濟目標。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配電網中的無功功率雖不對外做功,但不可缺少,用于維持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為防止無功功率給有功功率造成不良影響,供電單位應做好無功補償工作。
(2)配電網無功補償方式較多,包括低壓個別補償、低壓集中補償、高壓集中補償等需要結合配電網負荷情況,合理選擇無功補償方式。
(3)供電單位應用無功補償技術時,一方面,遵守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分級補償、就地平衡原則。另一方面,明確無功補償目的,準確計算無功補償容量。另外,根據無功補償要求及具體情況,明確不同補償裝置的適用范圍,優選無功補償裝置。
[1]張海鵬,林舜江,劉明波,黃曉彤.低壓配電網無功補償及效益評估系統的開發和應用[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6,44(04):129-136.
[2]劉杰.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的設計及應用模式比較分析[J].通訊世界,2016(07):169-170.
[3]夏永平.基于多點無功補償技術的配電網無功優化系統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0):182-183.
[4]榮芳.配電網動態無功補償技術及其控制策略[J].變頻器世界,2009(06):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