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InnoTrans)是世界軌道交通行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專業觀眾最多的國際展覽盛會,號稱國際軌道交通界的“奧林匹克”。中國是世界軌道交通發展最快的地區,也是產品門類最為齊全、運營經驗最為豐富、技術水平領先的地區,中國高鐵更是成為中國的國家名片。中國中車亮相該展會,國際業內觀眾高度關注。中車不僅僅將此次展會作為一個產品展示、品牌傳播的傳統展覽,而是舉全集團之力,通過項目制的運作籌備方式,前瞻的、面向未來的展示定位,國際化、現代化、時代感的展示語言,將展會作為一個綜合商務活動平臺來運作,為世界高鐵和軌道交通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展現“中國力量”。
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Inno Trans)由德國柏林國際展覽有限公司(Messe Berlin)主辦,創辦于1996年,每兩年一屆。2016年9月20日至9月23日,第11屆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以下簡稱柏林展)舉辦。該展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數量創展會歷史之最。此次展會吸引了來自約60個國家和地區的2950余家企業參展,戶內及戶外展覽總面積為112,000平方米。其中中國企業155家、首次參展商約200家,國際參展商比例高達62%。4天的專業觀眾日共計有140個國家和地區,共144,470人次的專業觀眾入場參觀。
境外媒體、論壇、個人都對此次中車在柏林展的亮相和帶來的產品技術予以積極評價,對中車給軌道交通技術帶來的改變和提升表示看好,尤其是對“洲際列車”概念表示驚嘆,對中車和其他企業在軌道交通產業的合作共贏表示看好。多家媒體用了“鐵路巨頭”“驚艷”“征服”這樣的詞語。
(一) 以解決方案為導向開展的展示項目設計
中國中車主展位位于2.2號館310展位,面積593平米。中國中車高層對此次展覽也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公司領導掛帥、各相關事業部和相關子公司構成的項目組。
為了體現中車的技術實力、前瞻性的行業引領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中國中車擯棄一般展會以產品為主的展示思路,提出以解決方案為主的展示思路。市場、技術與企劃人員,對公司的解決方案與涉及到的產品進行梳理。在“連接世界,與你同行”這一主題下,基于用戶需求,確定了長距離出行、多樣化貨運、綠色城市、智慧未來四大系列解決方案的展示內容,并提出“綠色、智能、人文一體化軌道交通”的概念,分別展出了創新產品及平臺。
四大系列分別是:
1.為您的長距離出行,主要有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平臺、洲際高速列車、快速客運電力機車平臺。
2.為您的多樣化貨運,包括大功率貨運電力機車平臺、交流傳動內燃機車平臺、貨車平臺。
3.為您的綠色城市,包括城際動車組平臺、地鐵車輛平臺、現代有軌電車平臺、中低速磁懸浮車。
4.為您的智慧未來,包括基于衛星定位技術的城軌車輛監控系統、基于衛星通信的旅客列車車載無線局域網系統、智能化列車控制平臺、軌道交通智能化集成功率模塊、動車組可視化維保系統。
(二) 利用現代感、國際化的展示方式
為保證展示效果,向世人展示“同一個中車”的企業凝聚力,中國中車從一開始就聘請專業的國外設計團隊,對展臺和所有宣傳物料進行了統一的概念設計,在搭建商確定后,又不斷地雕琢與細化。展臺設計方面,項目組聘請了國外的專業團隊設計草圖,之后又通過公開招標,將草圖進一步優化、細化,并借鑒了汽車展、消費電子展等展覽,最終呈現出頗具現代感和國際化的展臺效果。展臺分兩層搭建,展示區、會談區、吧區、休息區等功能合理布局。同時,所有的展品模型都是重新制作的,涂裝了中車統一形象。實物展品也是按照工藝品級要求,重新制作。
宣傳物料方面,展會散發的19種宣傳折頁和中車整體宣傳冊是由總部統一設計制作,子公司宣傳冊(頁) 不在展臺上散發,以確保風格和形象統一。
音視頻多媒體方面,項目組按照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思想,重新攝制了中車宣傳片,將中車的技術、研發、交貨期等優勢展現出來。項目組還指導子公司制作了多媒體平臺16個,產品平臺視頻14種,解決方案視頻2種。此外,還制作了標動、可視化維保、智能制造等內容的VR、AR和裸眼3D,前衛的展示方式,吸引了人流,展示效果大大增強。
(三)圍繞展覽主辦多項活動
中國中車在現場組織了兩場大型的現場活動,一是舉行了中車技術高峰論壇,邀請嘉賓包括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德國外交部交通部及創新部、德國聯邦鐵路局、北德集團(TUV Nord)、與中車有著相關業務往來的重要客戶、中車總部領導和子公司領導、媒體記者、慕名而來的聽眾等,會場座無虛席,除了會場中間的200個坐席外,兩側走道和后面過道都站滿了聽眾,現場人氣極旺。二是與法國泰雷茲集團舉行了合作備忘錄的簽約儀式。此外,展會期間,安排了正式的商務會談60余場,日均舉辦15場以上。在一二層的洽談區舉行的非正式會談更多。
圍繞展覽活動前后,項目組還舉行了系列活動。一是獵聘全球精英。柏林展前后,借助柏林展英才集聚的最佳契機,中車總部組建了中車國際化人才全球引智團隊,首次組團赴海外開展了為期7天的國際化人才招聘,還參加了柏林展Career Concept展區的展示。引智團隊累計完成近300人面試,現場簽約博士、碩士研究生17人,意向簽約近70人。二是與主辦方合作舉辦了“尋找未來高鐵之星”活動。由柏林展會主辦方出資,中國中車負責實施,開展“海選大學生觀展”活動,海選并資助2名中國大學生免費去德國參觀柏林展。
(四)極具影響力的宣傳推廣
展會期間,中車的媒體報道獲得了極高的閱讀量。例如,中車發布的洲際列車宣傳片,僅在騰訊視頻點擊量就達到147萬次;中車微信柏林展期間每天點擊量都在2萬以上,最高閱讀量近5萬次,日均粉絲增加1000人以上,是平時的3倍以上。從效果反饋來看,境外媒體、論壇、個人都對此次中車在柏林展的亮相和帶來的產品技術予以積極評價,對中車給軌道交通技術帶來的改變和提升表示看好,尤其是對“洲際列車”概念表示驚嘆,多家媒體用了“鐵路巨頭”“驚艷”“征服”這樣的詞語。
中車還在展館現場預定了2個戶外廣告位。這2個廣告位都處在進館的必經之路,使觀眾在進館之前,就已經了解中車。
Innovation tour(創新之旅)和Press tour(媒體之旅)是柏林展組委會主辦的活動。每屆從2000多展商中,挑選出10個左右的展商,進行重點推薦。其中,Press tour(媒體之旅)在9月19日下午舉行一次,主辦方邀請了50-60家媒體,在開展前一天就參觀中車展臺。Innovation tour每天一次,每次在中車展臺停留20分鐘。參加人員包括媒體、業內專家、知名人士等等。
因為中車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加上我們積極的爭取,主辦方最終同意中車入選10家巡游推薦企業之一。通過Innovation Tour 和Press Tour,把中車展出情況,在專業人士和大眾媒體上廣泛傳播。
此次展會達到了既定的目標,很多有益的嘗試,值得進一步總結、優化和固化。主要的經驗如下:
(一) 優化項目制的運作方式
重大展會參展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跨部門、跨企業的協同合作,舉辦一次成功的展會難度極大。各子公司展會管理部門不一,通常與總部的職能歸口部門也難以直接對接,更增加了工作難度。
2016年柏林展涉及到很多基礎性的工作。為了能按期參展,保證質量,本次柏林展籌備工作始終以項目管理的方式推進。項目組的特點是:公司領導掛帥,專業工作組實施,強相關部門牽頭,跨部門合作。2015年11月初成立了以主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展臺組、技術組、商務組、接待組、宣傳組、翻譯組等專業工作組,分別由企業文化部、科技部(研究院)、國際部、總裁辦等部門牽頭,各事業部和子公司作為成員單位,同時,制定了項目任務分解表,明確項目組各成員的工作職責與時間節點。實踐證明,這一運作方式是展會成功的組織保障,可以借鑒和發揚的經驗包括,一是進一步固化和優化項目化工作機制;二是進一步固化和優化項目組的計劃與目標管理;三是探索對項目執行的全過程實施績效評價管理;四是對于特別重要的展會,應堅持公司領導掛帥,以加大協調力度。
(二) 制定貼近主題的展示定位
作為軌道交通界的“奧林匹克”,柏林展更多的是一種形象展示。為此,中車除了要展示既有的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更應該展示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的思考,以及為此進行的探索。柏林展期間,中車展示的洲際列車、智慧列車獲得巨大關注。可見,展示定位應該與展會的特點相吻合。當然,對于以獲取市場為主要目的區域性、國家性展會,就要在展示企業先進的技術同時,把重點放在與企業目標市場相一致的展示項目上。
(三)基于解決方案策劃展示項目
中車正逐步由產品提供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轉變,中國中車品牌定位為“以高端裝備為核心的全價值創造者”。與之相對應,在本次展覽中,中車通過長距離出行、多樣化貨運、綠色城市、智慧未來四個解決方案,將所有展示項目串聯起來,既將產品做了清晰分布,又展示了中車系統解決方案角色。
隨著中車從產品出口單一模式發展到“產品+服務”、本土化投資與合資、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基建、信號、融資等復合商業模式,中車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展示,還應該更進一步由裝備的系統解決到全面系統解決轉變。
(四)運用國際化、現代化、時代感的展示語言
本次展覽,中車的展臺設計整體是充滿國際化、現代化和時代感的。播放綠色智能人文一體化解決方案的27.5米長巨型屏,體現了中車一體化軌道交通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市場地位,非常吸引眼球;包含300多個中車整車產品模型的6米高巨型模型墻,向世人展示了中車的歷史與實力,吸引了很多人駐足拍照。另外,統一包裝和設計的宣傳物料保證了中車形象統一。展臺的二層全部開辟為會談區,保證了充足的洽談場所,又保障了私密性,一層也留出足夠的吧區與洽談區。
未來,中車應該更多采用國際一流的設計,跳出本土化,打造“國際范”。中車的展會管理人員也應該更多參觀國際一流的展會,既包括軌道展,也包括汽車展、消費品展等等,以學習先進的展覽組織方式。
(五)搭建基于展會的綜合商務平臺
產品展示和銷售是展會的1.0時代,現在展會已進入2.0時代。展會越來越多向全方位綜合商務活動平臺轉變,有鑒于此,展會不僅僅是產品的靜態展示,還應該包括客戶溝通、產品展示、信息發布、品牌推廣、信息獲取、市場營銷等諸多的內容,圍繞公司定位進行綜合運作。
本次展會,中車除了產品展示以外,還組織了各類商務會談、技術高層論壇、簽約儀式、全球招聘、海選大學生等各類活動,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在未來參與展覽時,中車應該逐漸避免重展品、輕商務,重展示、輕活動的現象,將更多精力用于策劃各類活動。
(六)策劃周密細致的立體傳播
一個好的展會,如果不進行傳播,也只能影響參展的有限觀眾,如果系統策劃,則可將展覽影響力充分放大。柏林展的經驗在于,一是發掘好、利用好主辦方資源,借用一切可用的平臺,比如在InnoTrans2016上,中國中車不僅接待了Innovation Tour和Press Tour媒體記者團的現場參觀,還發布了戶外廣告、租用了主辦方新聞中心的新聞盒,每日為媒體提供通稿。二是擴大前期廣而告之的渠道,讓目標受眾知道“中車要來”。此次InnoTrans,中國中車借助國際行業媒體和公司官網提前發布了參展廣告和新聞,但影響范圍還不夠廣。三是加強展會中的國際媒體采訪邀請和新聞傳播。目前我們被動接受采訪較多,主動邀請和介入不夠,需要進一步開辟國際化媒體傳播的多元渠道。
(七)打造高素質展會人才隊伍
展會中,服務人員代表的就是中車形象。展臺工作人員需要跨商務與技術的素質和經驗,需要溝通技巧,需要熟悉中車整體,需要外語能力,還需要嚴格的紀律、放松的姿態和愿意做小事的心態,且對個人形象與禮儀也有基本要求。但是,目前中車內部懂技術、營銷,并且外語又好的展臺工作人員屈指可數。
為了提高展臺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項目組先后兩次舉行了展臺工作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實際效果證明,通過培訓,人員的業務水平、凝聚力和協作精神都大大提升,展臺服務效果非常好。
從經驗來看,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展會人才隊伍,一是要配合建立人才資源庫,并與營銷、技術、管理等人才資源庫相互滲透并用,有計劃地對合適人員進行培養;二是培養展會溝通內訓師,結合中車短板設計實用課程,對展會工作人選開展定期的實戰式培訓。目前中車總部每年都需要參加1-3個重要海外展會,涉及到幾個出口業務較多的優勢企業,隊伍培養可先從這些優勢企業切入。
(八)探索展會的本土化運作
不同的國家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習慣、思維方式和市場環境,展會應該在盡可能知己知彼的情況下開展,因此展會前的市場調研非常重要。如果所有展會都從國內來發起,會面臨許多挑戰:不了解當地市場和文化、展品運輸、人員差旅等等。今后,隨著區域公司的增多,應該充分發揮這些駐外機構的作用。在有駐外機構的區域,應充分調動駐外機構參與展會籌備和實施,讓駐外機構成為海外品牌傳播的主力軍。
(作者簡介:何春雷,中國中車企業文化部宣傳經理,中車品牌管理體系創立團隊核心成員;2016年中車柏林展項目經理,也是主要策劃組織者之一。)
說明:該案例獲得“2017中國最佳公共關系案例大賽”海外傳播類金獎,并為北京工商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項目“策劃型原案例:構建模式與應用研究”(No.2017XWYJS030)的配套案例。案例分析部分參見本期文章《中國品牌全球化:如何借助大型展覽會傳播中國品牌——兼評<中國中車2016年柏林軌道交通展覽(InnoTrans)整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