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
從匱乏時代走來,有些人不僅不會玩,甚至連認知都被貧困壓抑。
我有個長輩,下鄉扶貧。他到了窮鄉村,訪貧問苦,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兒:當地糧產極低,而蔬菜昂貴。可是當地人不種蔬菜,因為糧食都不夠吃,哪有閑心種菜?
于是他就建議大家種菜。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認為他不是個正經人。正經人哪有不種糧食,只種菜的?
但有幾戶農家,聽了他的話。改種蔬菜,當年收入飆升。
次年,更多的人家改種蔬菜。當地成為有名的菜鄉,有了錢開始機械化,慢慢地脫貧了。
這時候我的長輩才發現,人會被自己的認知困住。只做認知中“有用”的事兒,“有用”之外,全是無用的事兒,是不正經。
有用的范疇越狹隘,認知就越貧困,越不懂變通。
北京大學新開了一門課:《電子游戲通論》。這門課的目的,無疑是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前瞻性人才。
據授課老師陳江說,此課為選修課,上限定為120人,結果選課“爆掉了”,第一次上課,教室里就坐不下,換了大教室,還是坐不下。
這么多的人來聽課,是因為年輕人知道時代發展的趨勢。
春江水暖鴨先知,人不可與趨勢為敵。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洞悉未來的趨勢。
180年前,30歲的科學家法拉第,在倫敦展示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一位貴婦人不屑地搖頭:這東西有什么用?
法拉第反問:夫人,剛出生的嬰兒有什么用?
——他那在貴婦人眼里沒用的東西,為整個世界帶來了光明。
技術之偉大之處,就在于把抽象的知識與思想,予以具象化、可視化。
早期,人類是結繩記事,而后發明出抽象的文字,造紙和印刷術的發展,讓人類文明進入快車道。
影視文化的崛起,讓人類第二次認知破局。那些抽象晦澀的文字符號,終于轉化為活色生香的動態畫面,讓更多人認知、了解,加入到文明進程中來。
而現在,我們正面臨著又一場認知大革命。
虛擬文化將徹底顛覆這個世界,顛覆所有人的認知與所有行業。想一想,不過是幾年后,孩子們可以通過虛擬互動課堂,聽孔子講課,與老子對談,與蘇格拉底、柏拉圖等所有的思想家交流,與徐霞客一起探險,與諸葛亮一起讀書。而讓人憂心忡忡的電子游戲,就是這個時代的前奏。
跟上這個時代吧,孩子迷戀網絡,那是為人父母者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與理解。
正如法拉第所說,剛剛出生的嬰兒,不僅沒用,還連拉帶尿,哭號連天。你必須以極大的愛心,與時代同行,與孩子一起成長。
所有人終究要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人生一切皆是選擇,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不要閉鎖心靈的認知,妄斷擅論,免得你無法拖住歷史的腳步,反遭無情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