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玉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一)幼兒音樂教育必須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規律
幼兒音樂教育必須以幼兒發展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教育的原則、方法等基本理論為指導進行教育工作,違反這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給幼兒帶來心理、生理上的損傷。
(二)通過對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向幼兒進行教育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音樂作品給人以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這樣一條音樂藝術途徑,來完成它的教育。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包括旋律美、節奏美、和聲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兒童音樂作品以反映兒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積極向上的、健康活潑的思想情緒為主,同時表現出這些思想情緒背后所隱藏的稱頌、贊揚、關心、同情、鼓舞、幫助等鮮明的態度。音樂藝術不是靠直接的說理,而是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激勵人的感情,給人以啟示,發揮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領悟其教育內涵。在音樂教育中,無論是進行思想意識、情緒體驗、品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識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的途徑來進行。
(三)寓教于樂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的又一特點
音樂藝術有娛樂性特點,這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音樂的娛樂性特點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把音樂教育寓于愉快的音樂感受和音樂表現之中,學得愉快,學有所得。引導幼兒在愉快活潑的、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活動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歡樂的音樂活動之中,以“樂”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進幼兒性格活潑開朗,身心健康,精神滿足,德、智、體、美等方面同時受到教育。
(四)音樂教育的影響產生于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音樂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不像語言說教表述得那樣直截了當,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而音樂藝術教育作用于人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比說教更有說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音樂教育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一)陶冶性情,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幼兒滿懷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睜開眼睛就要尋覓鮮艷、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豎起耳朵就要傾聽母親的聲音和環境中豐富多變的音響。美麗鮮艷的色彩與圖案可以滿足兒童視覺的需要,而優美動聽、歡快活潑的音樂便是滿足他們聽覺需要的最好刺激。
兒童終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塊積木、一堆沙土、一個小動物等,這些簡單的物品都能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想象天地。同樣,生動形象、富有表情的音樂旋律與節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模擬性的發揮兒童想象力的好材料,他們可以從音樂中領略到大自然的流水淙淙、鳥語花香、野蜂飛舞、萬馬奔騰等美妙動人的場景。
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兒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他們還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而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感情描寫正抒發了兒童的內心感受,所以兒童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
正是音樂,可以陶冶兒童的情感,保持和發展了兒童的想象力并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二)寓教于樂,與德育相互滲透
音樂教育對兒童德育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可以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礎。音樂在實現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時,并不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優美動聽的音樂本身,潛移默化地產生作用。例如《一分錢》這首兒童歌曲,以一個兒童的口吻,敘述了他把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的經過,全曲天真活潑充滿稚氣,毫無說教的味道,非常自覺地贊揚拾金不昧的美德。
大多數音樂活動都是集體活動,無論是音樂游戲、器樂合奏、還是合唱,都能培育人的集體主義精神,遵守紀律的習慣,以及形成人與人緊密合作的良好道德。
(三)啟迪智慧,與智育相輔相成
音樂教育能促進智育的發展,這一點不僅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氣重視,還逐步形成了社會的共識。增加智力投資,加強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家庭為孩子購買樂器,請家庭教師。大量事實說明,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的發展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們知道智力是人認識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事物的能力。從智力的結構角度來看,智力包括感知、觀察、記憶、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智力的物質基礎是人的大腦。??科學研究表明,音樂活動不僅依賴于大腦皮質的分析機制,它還依賴于那些主管感受與動機的皮質的分析機制,它還依賴于那些主管感受與動機的次皮質結構而這些結構對人智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兒童對音樂具有敏銳感覺,對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讓初生嬰兒在哺乳、活動或睡眠時聽一些優美、愉快的音樂,可以使嬰兒的朦朧期縮短,學語期提前。
(四)以美促健,與體育相得益彰
優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可以醫治人的疾病,正為因為此,音樂治療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正在全世界人蓬勃發展。事實上,在人類的音樂發展史中,音樂始終與人體的運動分不開的。古人云:詩、樂、舞三位一體,正是指這一狀態。許多作曲家都強調音樂與身體或手勢語言之間的密切聯系,他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本身最好還是被看成一種延伸了的手勢、一種由身體所執行的運動或方向。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甚至認為音樂必須被看見,這樣才能得到恰當的吸收.他認為一個人在聽音樂時必須看演奏者演奏。確實,聽音樂會的錄音要比親臨現場觀看演出給人心靈的震撼差得多。幼兒當然會把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自然而然地聯系起來,他們覺得如不伴以某種身體運動是唱不出歌來的。奧地利的音樂教育家提出具有體態律動配合的音樂教學法,體現了音樂與運動的密切聯系。他認為:“音樂的學習應該從有關運動的經驗開始”。
在此基礎上,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的環境,由淺入深地引導創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從改編歌詞、敲奏簡單樂句開始,發展到為圖片故事配音樂、創作樂曲、編動作等,激勵幼兒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