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與去年四季度持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主要研究了三個事項: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關于新時代加強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意見》和其他事項。要點包括:
——經濟形勢有一個總的判斷: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第一季度的數據不錯。
——強調了“三大攻堅戰”和盡快讓擴大開放舉措落地,這是針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博鰲亞洲論壇的后續表態。
——具體部署了今年任務,核心就是高質量發展,強調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因為國內外形勢還很錯綜復雜。十九大報告明確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第一年,怎么落實高質量發展?有三點很重要:一是要主動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表,理清思路;二是要加強頂層設計,重點是抓緊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使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所遵循;三是要鼓勵地方結合自身實際創新高質量發展。
——審議了《關于新時代加強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意見》。強調了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是我國邊海防的獨特優勢。對于新時代如何推進這項工作,會議指出了三點:一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二要強化統籌協調、健全制度機制、搞好齊抓共管、推進依法治邊;三要統籌強邊固防和“一帶一路”建設、脫貧攻堅、興邊富民、生態保護等工作。
在系列改革開放舉措密集出臺、一季度經濟數據全面披露的背景下,此次會議釋放出四大信號:
近段時間來,中國進入了一段政策出臺的“高頻期”。
先是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進行部署。
隨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布了中國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一系列重大舉措。
中國官方此后披露的金融業、汽車飛機等制造業等領域開放的具體舉措引發全球熱議。
緊接著,中國宣布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意味深長。
今天的會議認為這些政策是“擴大開放新的重大舉措”、釋放了“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強烈信號”。
會議要求,要更加積極主動推進改革開放,深化國企國資、財稅金融等改革,盡早落實已確定的重大開放舉措。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與去年四季度持平。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告訴記者,2018年開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復蘇的基礎比較扎實,為改革調整提供了很好的空間。
但他同時提醒說,考慮到中國經濟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解決,不斷推出的改革舉措在短期內會對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沖擊以及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因素,中國經濟在2018年或呈現出“前高后緩”的態勢。
此次會議也指出,中國經濟周期性態勢好轉,但制約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三大攻堅戰”還有不少難題需要攻克。會議強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在小小的“芯片”引發各方對于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大討論的背景下,此次會議在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明確點題“攻關關鍵核心技術”。
會議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支持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繼續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用能和物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稍早舉行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求:“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分析說,中國高技術發展可依托龐大的內需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這是其他許多國家所不具備的,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品的需求將快速上升,巨大的內需潛力將不斷釋放出來,刺激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王昌林強調,只要中國充分發揮優勢,堅定不移地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大力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在高技術產業領域不僅可以有所作為,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為,實現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針對金融風險的防控,此次會議強調,要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及時跟進監督,消除隱患。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告訴記者,這一表述顯示中國的宏觀調控將實現全覆蓋。具體來看,有兩層含義,一個是金融市場基本制度的建設要更加完善;另一個是宏觀調控的方式與工具需要更加有力。
劉元春也分析說,中國化解金融風險的核心和重點是要從行為模式的角度、管控的角度,多渠道的去改變過去銀政之間軟約束、政企之間軟約束、銀企之間軟約束的局面,從而推動市場秩序能夠全面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