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寧
導語:因為有豐富的裝飾品收藏做根基,康諾利寫作和編輯了很多有關愛爾蘭房屋,花園和室內設計的書籍,不懈的宣揚愛爾蘭手工藝術之美。
西比爾·康諾利的家和時尚工作室坐落于都柏林市莫林街71號,她稱這里是亞麻造的房子。事實上,康諾利靈活運用愛爾蘭特有的亞麻織造工藝的天分,讓她在20世紀50年代建造了自己的時尚帝國,并在愛爾蘭開創的服裝業的先河。

康諾利靈活運用愛爾蘭特有的亞麻織造工藝的天分,讓她在20世紀50年代建造了自己的時尚帝國,并在愛爾蘭開創了服裝業的先河。
在15歲的時候,西比爾跟著母親從威爾士來到愛爾蘭,17歲的她又去往倫敦,跟一位時裝設計師學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西比爾回到愛爾蘭,進入了高級女性時裝行業。她是自己設計的服裝的最好模特,闡釋出一種神秘的浪漫氣息。
1953年,康諾利第一場重要的秀在鄧薩尼城堡舉行,這里是她的表親鄧薩尼女士的家。愛爾蘭鄉村手工生產的羊毛織物,修女制作的輕薄的貼花蕾絲,為康諾利的設計錦上添花。康諾利靈活運用這些愛爾蘭的傳統制品,對它們重新進行了闡釋。粗花呢被重新美化,蕾絲作為裝飾點綴在晚禮服上。康諾利以絕妙的手法改變了猩紅色法蘭絨給人的傳統印象,她把這種材質的面料用于寬幅的披肩,?她的靈感來自康內馬拉地區的女人所穿的襯裙。
康諾利的魔法還包括,用細麻紗,緞子和愛爾蘭府綢制作的寬松上衣和舞裙,這些是愛爾蘭的貴族為他們那些出名的奇幻聚會所準備的,康諾利的設計成功吸引了美國時尚人士的注意力。有一段時期,康諾利自稱為愛爾蘭派往時尚世界的外交大使,當時的愛爾蘭首相稱贊她是愛爾蘭的國寶。世界各地的達官顯貴,紛紛朝圣般的來到康諾利位于莫林街的工作室。
和她設計的服裝一樣,康諾利的裝修風格也是既傳統又現代。她曾經說,如果我能重新選擇,我一定會選擇室內裝飾這個行業而不是時裝設計這個職業。她為莫林街的工作室,那個喬治亞風格的大廈選擇了亞當風格的模塑和石膏線。工作室一樓為展示廳,顧客們稱這里為精品店,這里經常舉行時裝秀。工作室的墻壁上覆蓋著特殊的清漆浸漬的材料,這種材料閃爍著愛爾蘭亞麻布的灰色光芒,?仿佛是讓她名聲大振的亞麻時裝的回聲。
康諾利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發明了一種獨特的亞麻織物,她使用9碼的亞麻布配合塔夫綢為手工褶皺裙制作了1碼的新面料,這種面料屬于耐皺的亞麻。因為9 碼上好的褶狀薄質紗線僅僅能制作出1 碼面料。要想讓這種面料覆蓋整個房間,需要幾千碼。正是這種愛爾蘭本土面料讓康諾利獲得了國際聲望。康諾利稱選擇這種面料是出于直覺。1968年,美國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請畫家為其作畫,并把畫像掛在白宮,畫中的杰奎琳就穿著康諾利所設計的褶狀亞麻布的服裝,這是在向肯尼迪總統的愛爾蘭祖先致敬。
工作室的第二層是康諾利的私人領地,有段時間,她的起居室里彌漫著18世紀的寧靜氣息,正應和了她曾經說過的,18世紀的感覺是我最欣賞最享受的,這是精彩設計的一片沃土。對康諾利來說,房間里呈現出愛爾蘭的魅力是她最看重的,對此她堅持不懈。
西比爾·康諾利的氣息存在她所有的房間里,不受任何規則的限制。她討厭虛偽的房舍設計,曾經說,有些房間就像從書中照搬出來的一樣,我不能忍受這樣的事。她說英國傳奇室內設計師兼花卉園藝師南希·蘭卡斯特?(Nancy?Lancaster)的房子是她最傾慕的,她寫道:南希具有無與倫比的能力,能夠讓房間聯系在一起,并創造出一種自然而然的完美,織物和家具搭配天衣無縫,就像回到家一樣合適,同時具有令人愉悅的吸引力。從蘭卡斯特的裝飾獲得靈感,再加上她作為女主人的精湛天賦,康諾利用有魔力的環境和無懈可擊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客人。
愛爾蘭裝飾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康諾利的房間里擺滿了她收藏的愛爾蘭藝術品。她收集愛爾蘭生產的臺夫特陶器,這種陶器非常稀少,據說只在18世紀都柏林附近生產了二十年左右。康諾利本人是臺夫特陶器專家,收集臺夫特陶器是康諾利喜歡收集珍稀物品的愛好之一,她說,收集一些你不能得到的東西非常有趣。當然了她經常能夠如愿以償。
康諾利看不上現代,對同時代的印刷制品嗤之以鼻。不過,她具有把所有時代融入進一個房間內的魔法。愛爾蘭銀器是康諾利的另一個心頭好。她的藏品中有公元前700年的一件西西里銀器。康諾利在自己的著作《愛爾蘭手工:美麗工藝的傳統》一書中追溯了銀器的起源,并把自己的藏品擺放在莫林街的工作室。
20世紀60年代早期,時尚風氣開始變化,西比爾·康諾利的品位也開始革新,她用充滿愛爾蘭魅力的物品,比如,陶瓷,水晶,壁紙,織物和其他物品裝飾自己的家。她為蒂芙尼公司設計的瓷器稱為莫林廣場,特點是有一圈植物圖案組成的黑邊,這種設計的靈感來自一條宮廷禮服的刺繡,這件禮服的主人是18世紀英國貴族和藝術家瑪麗·德萊尼。
康諾利還為Brunschwig?& Fils?公司設計壁紙和織物,后來為martex公司設計床單。康諾利曾經為格朗奧爾伯爵的鄉村小屋做了室內設計的修復工作,這棟小屋建造于1810年,這項工作給她的壁紙和織物設計帶來了靈感。
因為有豐富的裝飾品收藏做根基,康諾利寫作和編輯了很多有關愛爾蘭房屋,花園和室內設計的書籍,不懈的宣揚愛爾蘭手工藝術之美。像1895年凱爾特藝術和手工藝術復興運動中的先驅人物伊夫林·格里森一樣,康諾利回到愛爾蘭尋找美麗的物品,她確信室內裝飾應該擴展房間的深度,并讓其充滿欣喜,康諾利的靈感正是來自愛爾蘭的傳統,這正是一個國寶為她的國家代言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