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兵,何 雪,張立功
(1. 浙江海源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1; 2.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山東 濟南 250002)
水下安裝對接系統是聯合固定平臺(整平船)上安裝的2臺(以上)GPS RTK接收機,計算安裝設備頂部GPS高程,即利用各臺GPS高程數據具有一定相關性的特性,推算安裝設備頂部(箱頂)GPS高程,達到使箱頂GPS高程計算更加可靠和精確的目的。
本項目聯合4臺GPS,包括設備頂部2臺和船體上2臺GPS。每臺GPS均獨立測定天線高程,經聯合處理后可以提高管頂GPS高程的測定精度和可靠性,由此提高吊裝設備控制的目標高程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中各GPS名稱分別以A、B、C、D標稱,其中A作為主設備,或稱為中心機。具體可以選安裝設備中心GPS,如圖1所示。

圖1
在正常情況下,GPS RTK定位結果的誤差主要來源于衛星軌道參數誤差、衛星鐘誤差、電離層延遲誤差、接收機鐘差和隨機噪聲。根據GPS誤差理論,對在一個小范圍內(工程施工)安裝的多臺GPS來說,上述誤差的前3項基本相同,鑒于目前測量型GPS接收機制造技術已相當成熟,后2項誤差也可被很好地抑制或消除。
GPS定位誤差的這個特點也可以表述為鄰近安裝的GPS之間的定位數據誤差存在較強的相關性。
圖2是3臺GPS誤差曲線圖,其中系列1為安裝設備頂的GPS,系列2、系列3為安裝在固定平臺上的2臺GPS。

圖2
從圖中可以看出,3臺GPS的數據誤差變化較為一致。根據數據可以計算其相關系數
對3臺GPS的高程數據相互進行相關計算可以得到
由此可見,選取的3臺GPS數據之間確實存在很大的相關性。根據本項目施工實際情況需要,GPS的平面精度已完全滿足施工精度要求,因此本方法僅討論如何對高程精度進行改善。
由于固定平臺船體和安裝設備頂部安裝的GPS相互間距離較小(小于1 km),因此各GPS的高程的誤差相互間有較大的相關性。根據這一特點,若將2臺相同時間段內采集的GPS高程取差值,其差值中的相關部分誤差再次被很好地消除或減弱。當誤差相關性達到或高于0.5時,差值的精度比觀測值的精度理論上更高。
平臺船體上前后A、D兩臺GPS處于靜止采集狀態,通過較長時間不間斷數據采集可以提高這兩臺GPS的高程精度。而安裝設備頂部安裝的GPS由于支架移動和導軌的撓度,其高程將會有小幅不斷變化。根據施工要求需要實時獲取安裝設備頂部GPS的高程,以計算和控制安裝對接部件(箱體)的高程。
為了保證GPS高程可靠性和精度,一般采取一個較短時間內(如5 s)的多次采集數據進行數據質量檢核,并取平均值作為實時數據。顯然,這個短時間段內取得的平均高程的精度遠低于固定平臺上安裝的2臺GPS長時間不間斷采集的平均值的精度。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通過聯合固定平臺這2臺GPS高程數據來計算安裝設備頂部GPS的實時高程。一般有3種獨立計算步驟:
(1) 計算安裝設備頂部A點GPS短時間采集的多個高程的平均值。
(2) 計算平臺C點GPS長時間高程平均值+短時間內安裝設備頂部GPS與平臺A點GPS高程差值。
(3) 計算平臺D點GPS長時間高程平均值+短時間內安裝設備頂部GPS與平臺D點GPS高程差值。
最終計算安裝設備頂部A點GPS高程可由以上3種途徑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HA=(ha+ρ12(HC+dhc)+ρ13(HD+dhd))/(1+ρ12+ρ13)
式中,HA為最終計算得到目標GPS高程;HC、HD為長時間平均取得的固定平臺上的GPS平均高程;ha為A點GPS短時間取得的平均高程;dhc為短時間A點GPS與C點GPS高程差值;dhd為短時間A點GPS與D點GPS高程差值;ρ12、ρ13為短時間A點GPS與C點GPS及D點GPS高程誤差的相關系數。為了方便計算及根據對實際數據的分析,兩臺固定GPS與一臺動態GPS情況可將ρ12、ρ13取0.5。
計算公式可簡化為
HA=(ha+0.5(HC+dhc)+0.5(HD+dhd))/2
以上多臺GPS聯合計算動態設備頂部GPS高程的方法需要保證所有的采集高程誤差都應在RTK允許的誤差范圍內,超過正常的誤差稱為粗差。為保證計算的正確有效,需要對采集得到的高程進行粗差探測,并加以剔除。假設系列觀測值為Xi,i=1,2,…,n
(1) 計算中心值X0,中心值即為平均值
(2) 計算偏差dXi
dXi=Xi-X0
(3) 計算中誤差M0
(4) 篩選數據,篩選標準為dXi的絕對值大于3倍中誤差即為粗差,需將將其全部剔除。
(5) 重復計算。如果在數據篩選時,發生有數據篩選情況,數據篩選完成后,再用經過篩選后的系列數據重新計算平均值和中心值。
(6) 數據有效性檢核。如果數據剔除總數小于全部數據的1/3,并且剩余數據≥2個,數據篩選有效,否則數據整體無效。
(7) 可靠估值,可靠估值即為經過上述篩選剔除粗差后的中心值。如果最終不能得到有效的篩選結果,則計算失敗。可靠估值的精度為M0。
(1) 固定平臺C、D點GPS高程平均值計算。C、D點GPS高程平均值是采用長時間采集數據計算得到的。為了防止平臺長時間內有沉降等因素影響采用數據的時間長度,具體計算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數據按照1 Hz頻率采集,每5個數據進行一次粗差探測并得到剔除粗差后的平均值,用于計算與設備頂部A點GPS同時段的高差。
將每個5個數據計算的平均值按時間次序保存到一個數據系列中,再進行粗差探測,并取這組系列的長時間平均值作為HC、HD,HC、HD的計算時間長度以20 min即240個數據為佳。
(2) 設備頂部GPS高程平均值計算:設備頂部A點GPS高程按照10 Hz頻率采集,每50個數據進行一次粗差探測并得到剔除粗差后的平均值,用于計算與平臺首尾GPS同時段的高差。
(1) 在實際施工中當目標點GPS高程數據有效性檢查失敗時,不再以其他任何方式計算目標點GPS高程,在軟件中將數據設為錯誤,并停止施工予以檢查,以保證工作的可靠性。
(2) 當固定平臺首尾短時間GPS高程數據有效性檢查失敗時,相應的GPS不參與目標A點標高最后計算,或在計算HA的完整公式中,將相關系數設為0。該組數據也不加入長時間計算系列中。
(3) 當固定平臺首尾GPS長時間高程數據有效性檢查失敗時,相應的GPS不參與目標A點標高最后計算,或在計算HA的完整公式中,將相關系數設為0。該組數據也不加入長時間計算系列中。
聯合多臺固定連續觀測的GPS觀測值和動態工作中的GPS觀測值,重新解算動態環境中的作業GPS觀測值,不僅可以提高動態環境中工作GPS的高程精度,而且還能實時監測動態工作環境中GPS的可靠性,對目標GPS工作異常提出警告,以便終止錯誤作業,這對于高精度實時監測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鄰近GPS觀測結果的相關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相關觀測的多臺GPS高程改進的計算方法,并對其可靠性進行了分析。本方法也可以用來改善平面精度,還可以推廣到改善3臺以上的GPS群體作業環境。然而本方法的應用也受到工作范圍的限制,隨著多臺GPS的分布距離的增加,觀測結果的相關性也隨之下降,以此方法推求的結果的可靠性及精度將顯著降低。
參考文獻:
[1] 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148-152.
[2] 魏克讓,江聰世.空間數據的誤差處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75-78.
[3] 游祖吉.測量平差與教程[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1:32-37.
[4] 孫慶祥.基于GPS RTK技術實現海上三維高精度動態測量[J].測繪通報,2008(5):48-50.
[5] 藍悅明,賈媛.GPS觀測值誤差分布研究 [J].測繪通報,2008(4):12-13.
[6] 李政,李永樹,楚彬.基于驗后方差估計的穩健整體最小二乘方法[J].測繪工程,2015,24(7):6-7.
[7] 楊江波,李為樂,余代俊,等.GPS高程擬合方法的實驗研究[J].測繪科學,2009,34(3):54-57.
[8] 劉祖文.3S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70-74.
[9] 陶本藻,蔡鳳萍.大范圍GPS水準擬合模型的選取及其實驗研究[J].工程勘察,2005(1):47-49.
[10] 王旭,劉文生.GPS高程擬合方法的研究[J].測繪科學,2010,35(S1):28-30.
[11] 龔循強,陳磬,周秀芳.總體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在GPS高程擬合中的應用研究[J].測繪通報,2014(3):6-8.
[12] 王愛朝,高飛.GPS差分模型中觀測值相關性的探討[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7(1):45-50.